第二課第一框 影響價格的因素 (必修1政治新學案)
當供過于求時,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購買者會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以較低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于是出現了“貨多不值錢”的現象,也就是出現了買方市場。所謂的買方市場,就是由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由于供過于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于下降。
例題:能源問題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保證石油安全,減輕國際油價劇烈變動對我國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我國啟動了戰略儲備計劃,擬建立大型石油儲備基地。增加石油儲備可以穩定國內石油價格,這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是( )
a.價值決定價格 b.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c.供求影響價格 d.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供求與價格之間關系的理解。由于對石油需求的不斷增加,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要建立石油儲備基地,實際是增加石油的供給量,從而穩定石油市場價格。這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是:商品的價格受供求的影響,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升,供過于求時,價格會下降。正確答案為c。
(二)價值決定價格
商品價格的變動雖然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但從根本上說,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理解這個問題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1.價值與價格的關系
商品的價格會受到供求關系變化的制約,但無論如何,價格都不會無限制地上漲或下跌。這說明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而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價格不會無限制地背離價值。
2.商品價值量的知識
(1)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商品生產者的意義。每個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稱為個別勞動時間,無論商品生產者用高于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的商品,都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出售。因此,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就處于有利地位,獲得更多的收益;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則處于不利地位,甚至虧本。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3.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而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不斷發生變化,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勞動生產率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反比,因此,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如果生產某種產品的個別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并不改變該商品的價值量,因為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都與商品價值量無關。但是如果生產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會使某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使這種商品的價格降低。這就是為什么一種商品上市初期的價格很高而經過一段時間后價格會下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