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精選4篇)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 篇1
其次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如下是一篇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說課稿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各位領導 、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
一 教材分析
(一) 內容與地位: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節,先聯系前面所學的有關細胞學基礎(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闡明了染色體在前后代遺傳中所起的聯系作用,再通過對染色體化學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那么,遺傳物質是 DNA還是蛋白質呢 教材在此埋下伏筆,然后通過兩個經典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最后列舉少數生物只有 RNA而沒有DNA的事實,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結論.
本節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了人們對科學概念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佳素材.在教學中,通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課堂結構,妙用科學史實例,把知識的傳授過程優化成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二) 教學重點:
①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②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二 學情分析
1. 學生已經具備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細胞學基礎,掌握了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的化學組成,蛋白質與核酸的元素組成等相關知識,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
2. 高中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他們的心智還不能有效控制其行為沖動,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 教學目標設計
1. 認知目標
① 了解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② 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 智能目標
① 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② 通過對感性圖文資料的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③ 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① 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究的精神 ② 進一步激發學生唯物辯證觀的樹立
教學方法設計 以"自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生學習的三個基本維度,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為目標,本節課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融合列舉法,討論法,比較法,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通過列舉事例,引導學生模擬科學發現,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 "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基本程序:
五 教學過程概述
(一) 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提供感性材料 獲得感知 布惑 ①裕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 ②(投影):傘藻的幼體相互嫁接的實驗(圖略)
▲傘藻頂端的形狀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 ③回顧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
▲染色體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
●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復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
●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么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
●學生討論:(略)
●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
●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并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
(三) 模擬,探究,剖析
(1)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這一部分,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軌跡,分析每一步實驗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設計的意圖何在 以學案的形式,事先印發給學生: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設計意圖
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將加熱殺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無毒性的R型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體內 (以上空白地方由學生填寫)
●質疑: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科學家,你認為在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中,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略)
●多媒體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實驗,讓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進行碰撞與比較. 預測:哪一種情況能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 為什么
實際:只有加入DNA, R型細菌才能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DNA的純度越高,轉化效率越大. 結論1:"轉化因子"—DNA, DNA是遺傳物質.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設疑:噬菌體非常小,實驗時怎樣觀察 引導提問:①DNA和蛋白質的化學元素構成 ②"旁欄思考題":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作標記 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嗎 讀圖,分析:(掛圖) 一親代噬藺體 寄主細胞內 子代噬菌體 實驗結論 35S蛋白質外殼 32P DNA
◆結論2:噬菌體的復制過程中DNA具有連續性,是遺傳物質. (3)煙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 投影一道探究性試題: 煙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煙草葉,但兩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圖,結合圖中(a),(b),(c)三個實驗結果,各說明什么問題 整個實驗說明什么
◆結論3: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
(四) 歸納,小結
(1)和學生共同整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絡。
(2)對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予以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善于假設,多向思維,收集材料進行探究學習的科學精神給予高度贊許,并教育學生要有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
(五) 反饋運用
事先編擬一組富有啟發性和探索性的課堂檢測題,以檢查學生的達標情況. 六 教后體會 筆者就"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一)"在平行班級進行了不同教學模式的教學實驗,在對照班,以傳統的"授— 受"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實驗班以"探究—發現"教學模式貫穿教學始終.對照表明:實驗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程度調動,課堂始終處在一種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之中,學生真正把學習的過程演繹成一個主動探究,自動求知的過程.
本節課,充分發揮教材中蘊含的創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現成結論",通過多處"設障","布惑",將教材進行活化和優化處理,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材",潛移默化地把科學家的思維過程,教師的思維過程來感染學生的思維過程. 通過對實驗選材,實驗設計思路及實驗結果的假設,預測,分析與綜合,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一絲不茍的精神,更讓他們在與科學家的思維比較中,樹立自信心,原來自己的思維與科學家竟這樣的相似,自己也能成為科學家.課堂檢測表明,實驗班當堂達標率很高,學生學的主動,學得輕松,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高度體現.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 篇2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_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二、說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2)通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能力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說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四、說教法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五、說學法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六、說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回顧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說出遺傳物質的載體是染色體,然后教師引導: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呢?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1、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復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么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學生討論:(略)●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并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這一部分,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軌跡,分析每一步實驗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設計的意圖何在?以學案的形式,事先印發給學生: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設計意圖分析
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加熱殺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無毒性的R型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體內
(以上空白地方由學生填寫)●質疑: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科學家,你認為在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中,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略)●多媒體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實驗,讓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進行碰撞與比較。預測:哪一種情況能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為什么?實際: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能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DNA的純度越高,轉化效率越大。結論1:“轉化因子”—DNA,DNA是遺傳物質。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設疑:噬菌體非常小,實驗時怎樣觀察?引導提問:①DNA和蛋白質的化學元素構成?②“旁欄思考題”: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作標記?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嗎?讀圖、分析:(掛圖)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說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通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回顧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說出遺傳物質的載體是染色體,然后教師引導: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呢?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
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復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
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么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
學生討論:(略)
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
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并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
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這一部分,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軌跡,分析每一步實驗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設計的意圖何在?以學案的形式,事先印發給學生:
質疑: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科學家,你認為在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中,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略)
多媒體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實驗,讓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進行碰撞與比較。
預測:哪一種情況能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為什么?
實際: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能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dna的純度越高,轉化效率越大。
結論1:“轉化因子”—dna,dna是遺傳物質。
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設疑:噬菌體非常小,實驗時怎樣觀察?
引導提問:①dna和蛋白質的化學元素構成?②“旁欄思考題”: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作標記?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嗎?
結論2:噬菌體的復制過程中dna具有連續性,是遺傳物質。
4、煙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
投影一道探究性試題:
煙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煙草葉,但兩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圖,結合圖中(a),(b)、(c)三個實驗結果,各說明什么問題?整個實驗說明什么?
結論3: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1)和學生共同整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絡:
(2)對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予以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善于假設,多向思維,收集材料進行探究學習的科學精神給予高度贊許,并教育學生要有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安排學生課后要完成教材p46的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實驗材料的探究:
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3、噬菌體的侵染實驗:
4、煙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
5、小結: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說課稿 篇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_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二、說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2)通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2.能力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說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教學難點: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四、說教法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采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五、說學法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一下方法:1.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六、說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節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回顧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及受精作用的過程,說出遺傳物質的載體是染色體,然后教師引導: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究竟誰在遺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呢?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以課本為學習材料,自己來探究和解決這一問題。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1、探究活動之一:實驗材料的探究●鋪墊: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這是科學研究取得成敗的關鍵。無論是高等的、復雜的,還是低等的、簡單的生物,它們共同具有的物質基礎都是蛋白質和核酸。●設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質和核酸,你覺得選擇什么樣的生物做實驗材料才合適?●學生討論:(略)●學生探究: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類群來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最佳材料。●教師點拔: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質越少,分析起來簡便、快捷、干擾因素少,容易得出結論,并且誤差小。病毒是最合適的實驗材料,成分與染色體相似,在生殖過程中兩種成分分開,生活史短,繁殖力強。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這一部分,讓學生沿著科學家的思維軌跡,分析每一步實驗說明一個什么問題,設計的意圖何在?以學案的形式,事先印發給學生:
實驗步驟 現象 結論 設計意圖分析
將無毒性的r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有毒性的s型活細菌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加熱殺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體內
將無毒性的r型細菌與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體內
(以上空白地方由學生填寫)●質疑:同學們,如果你是當時的科學家,你認為在確定“轉化因子”的實驗中,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略)●多媒體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實驗,讓學生的思維過程與科學家的思維過程進行碰撞與比較。預測:哪一種情況能促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為什么?實際:只有加入dna,r型細菌才能轉化成s型細菌,并且dna的純度越高,轉化效率越大。結論1:“轉化因子”—dna,dna是遺傳物質。3、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設疑:噬菌體非常小,實驗時怎樣觀察?引導提問:①dna和蛋白質的化學元素構成?②“旁欄思考題”: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作標記?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嗎?讀圖、分析:(掛圖)
◆結論2:噬菌體的復制過程中dna具有連續性,是遺傳物質。4、煙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投影一道探究性試題:煙草花葉病毒tmv和車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煙草葉,但兩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圖,結合圖中(a),(b)、(c)三個實驗結果,各說明什么問題?整個實驗說明什么?◆結論3:少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1)和學生共同整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網絡:(2)對本節課學生的探究活動予以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善于假設,多向思維,收集材料進行探究學習的科學精神給予高度贊許,并教育學生要有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環節:練習鞏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安排學生課后要完成教材p46的練習。七、說板書設計第一節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1、實驗材料的探究:2、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3、噬菌體的侵染實驗:4、煙草花葉病毒的侵染實驗:5、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