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與信息技術
一、課題:
二、教學要求:
使學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了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化信息意識。
四、教學過程
1. 引言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同學們對中學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同學們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信息與信息技術”。
2. 什么是信息?
自從有了人類,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但是,把信息與信息交流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則是20世紀后葉的事。
今天人們更是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們每時每刻都不能離開信息,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通過列舉生活、工業、農業、軍事和科學技術中有關信息的巨大作用的例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放錄像片、光盤和課件等方式,向同學們演示信息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信息有一個感性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信息的概念,從而達到對信息的屬性有一個較完整的理解。
讓學生意識到信息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并且體會到只有經過處理的信息,才能成為有用的信息。
3. 什么是信息技術
一般說來,信息技術是指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的技術。
在教師指導下,請學生閱讀理解書上的例子: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情況,分析相應的教育發展情況,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此外,還應該拓寬學生的視野,對信息的獲取、傳遞與處理的過程,教師可以從我們人類怎樣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進行的。說明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與我們人類處理信息的過程相類似,計算機的輸入設備好像我們的眼睛、耳朵;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好像人的大腦,對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計算機的輸出設備好像我們的嘴和手,輸出信息處理的結果。
從而進一步說明人類信息獲取、傳遞與處理的過程,信息傳遞從古到今有各種形式。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處理信息的方式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文字和紙張的發明,實現了前人與后人的“信息交流”;19世紀末,電報、電話的誕生,擴大了人們信息交流的空間,縮短了信息交流的時間;進入20世紀之后,無線電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傳輸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們利用收音機可以收聽國內外的新聞節目;通過電視機收看文體節目;用傳真機傳送圖、文資料;在網絡上可以用計算機檢索科技信息,進行遠程教育和瀏覽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等等。
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是兩種重要的信息技術。
在講授計算機技術時可以列舉些日常生活中計算機應用的例子,例如:銀行門口的自動取款機(atm);馬路上交通管理的電子警察;地鐵站的自動售票員等等。
并且體會到電子計算機是功能很強的信息處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