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運算--
【教學設計背景分析】
“數據庫”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最難學的一章,而“關系運算”又是數據庫中的重點內容。歷年來很多老師都反映這節課不好上,主要難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內容比較抽象,二是這是節理論課,不能進行上機練習。作者對本節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通過專用軟件——“最佳居住環境篩選”(見附一),讓學生現場練習關系運算,創造了實踐的環境;另外,專門為這節課設計了讓學生在課堂練習的教具——“積木式展板”(見附二),讓學生動手實踐。我們在本校和外校上了這節課,收效比較顯著。
【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明白關系數據庫中“關系”的概念,然后逐一學習數據庫中的三大關系運算:選擇運算、投影運算、連接運算。本節課要讓學生理解這三種運算的原理,并且會用這三種運算進行數據的連接、投影和選擇。
同時,本節課的另一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通常的信息技術課僅僅停留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目標上,我們專門為本課編寫了練習軟件——“最佳居住環境篩選”。希望學生在練習關系運算知識的同時,環保意識也得到。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多張二維表中的關系進行提煉,最后達到篩選出所需數據的目的。
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關系的概念,然后對多張二維表中的數據進行選擇、投影和連接運算。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的指導思想是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以及建構主義所提出的情景設計、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等原則。首先通過自制動畫引入,創造一種情景效果;然后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述“關系”是什么,為什么要提取這種關系。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我們通過“信息資源設計”這一環節,設計了“選取居住環境”這一例子,讓學生融會貫通“關系”以及“提取關系”的目的以及重要性。接下來為了學好三大關系運算,本節課又創立了學習環境:利用“最佳居住環境篩選”軟件進行噪音污染、空氣及粉塵污染、水資源污染、周邊綠化率等選擇,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選擇、投影及連接三種操作,同時這個軟件還可以準確地對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總結,達到了“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和“自主學習設計”的目的。為了讓書本上的二維表格的關系運算更加形象化,本節課又設計了“協作學習環境”,通過特制的積木式展板,讓多名學生上臺進行實際的組合,其實質就是進行關系運算。通過這個例子,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和實際化,并且具可操作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時穿插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東西,如對優秀的學生頒獎等。
總之,本節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創立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學習、協作學習的方式,達到將一節抽象的課變得形象而且生動,最終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樹立了“保護環境”的觀念。
【設計方案】
一、創造情景引入
老師以飽滿的熱情走上講臺,簡單的開場白后,開始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畫,其主題是某人為一大堆數據理不出頭緒而發愁。播放完畢,告訴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將解決這類難題。很自然地引入到課本上本節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在投影上打出本節課的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