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術第六章“第一節(jié)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算法的概念;
2.知道兩種算法的描述方法—語言描述法和流程圖的區(qū)別
3.能初步利用算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算法的描述
2.難點:算法的描述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所講算法主要是指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美國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克努特教授提出了”計算機科學就是研究算法的科學”的著名論斷,說明了算法在設計程序中的重要性,解決任何問題都必須設計算法,所以本節(jié)內容起來統(tǒng)領全章的作用。
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本節(jié)內容屬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在心理結構的過程。而在初學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沒有關于算法的認知。如果直接講算法,學生很難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無法做到意義建構和有意義的學習,對于算法的含義就難以做到真正理解。按照從感性到理性、從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guī)律,我從學生的感性認知入手,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將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調整了順序,先教vb的基本操作,在學生能掌握vb的基本操作,并能用vb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明白解決任何問題都需要有清晰的解決思路和解題步驟,再通過人-機解決問題方法的比較,得出計算機解決問題和人解決問題一樣都需要有明確的解題步驟,而計算機的解題步驟就稱為算法,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算法的概念。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重難點,即算法的描述,主要是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來突破的。本節(jié)所講算法的實例,不在于程序的難易,而在于要易于學生接受。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第一個算法-交換兩個變量的值。我加了交換兩個杯中液體的算法設計,通過這個簡單的算法的設計,可以讓學生了解變量的概念及計算機內部存諸數(shù)據(jù)的原理,這樣,學生對于書中的例子就很容易接受了。關于語言描述算法及流程圖描述算法的特點,我的做法是通過學生對二者的比較,既掌握了二者的區(qū)別,也知道了二者的優(yōu)缺點。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上,我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了提升,學習算法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概念,而是為了應用,為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我將第三種算法的描述方法—程序向學生作了介紹,三種算法的描述方式的比較,使得學生對于算法的做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根據(jù)算法可以寫出代碼,并解決問題。這樣既解決了學理論難的問題,又做到了對同學們的引導,最后留一些時間給學生進行上機操作,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學了就可以致用,而且用vb編程并不象他們想象的如此難于接受。這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幫助他們減少學習vb的畏懼心理,又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對于學vb的語言規(guī)則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
討論、講解、操作相結合。
五、教具:多媒體電腦配合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算法的概念
【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會用vb來解決簡單的問題,請同學們將下面問題的解決步驟寫出來
【問題1】兩個大人和兩個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條小船,一次只能渡過一個大人或兩個小孩,他們四人都會劃船,但都不會游泳。請寫一寫你的渡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