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精選15篇)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
一、直奔觀點,感知“學與問”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這是篇說理文章,之前也學過許多這類型的文章,有哪些?--《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回憶一下,這類文章都有什么特點呢?--一般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板貼)
說的很好,今天我們就按這樣的順序來學習課文。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
作者開門見山,擺出觀點,告訴了我們獲得知識的兩個重要途徑,一個是--,一個是--
4、緊隨觀點,作者還寫了一句話(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保
(指一人),你來讀一讀。
這句話怎么來理解?請大家自己再讀一讀,思考一下。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賹W生交流。(引導學生扣住“金鑰匙”“鋪路石”來體會問的重要性)說明“問是很--重要
從哪里看出問很重要?
②你能告訴大家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說明問的重要?(比喻)
說理文的語言也是很生動的!锇鍟荷鷦
5、作者就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句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請你來讀好這句話。/誰再來讀/。(男生一起來讀好。)
6、再讀這句話你注意到這個詞了沒有?來說說你的理解。(常常是說大多數情況是這樣,通常是這樣,但也有不是的情況。也有例外。)
說的真不錯。這就是說理文語言的嚴謹之處。★板書:嚴謹
7、作者為什么要來說明問的重要呢?是不是學就不重要了?(不是。只是平時,我們經常埋頭學習,大家平時說的也都是勤奮學習,刻苦學習,都不怎么說問)
8、恩~~“問”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而“問”卻常常是--
拿起書,一起把第一自然段再來讀一讀。
二、走進事例,理解“學與問”
★擺事實
作者觀點鮮明,那他又舉了哪些例子來證明這個觀點呢?
師:這篇課文講了兩個有學問的人事例,這兩個人是誰?(板書:哥白尼沈括)你們了解他們嗎?
。牧摹叭招恼f”,就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啊,在日心說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這叫“地心說”,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啊。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最后被教會殘害死了。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
(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他不僅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立法學家、天文學家、樂律學家……他還寫了《長興集》、《蘇沈良方》等著作。)
師:真是個大學問家。我想請兩位同學來朗讀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師:哥白尼真是個好問的人。
師:沈括是個勤學的人。
師:我聽有些同學說--哥白尼的學問是學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你們同意這樣的觀點嗎?板書:學問
師:你為什么不同意?你的觀點是什么呢?(觀點一定要說清楚: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大家都同意嗎?畫箭頭
師:那誰來說說,從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
。ㄗ⒁庵笇Ю斫猓焊绨啄岷脝枂栴},堅持問,問得又多又奇怪,長大后還不斷探求也是與不斷質疑提問有關系的)
師:是的,問是成功的開始。作者寫了哥白尼小時候好問問題,堅持問(★板書:好問問題)問題又多又奇怪,進而又與長大后的不懈探求也就是不斷質疑提問聯系起來,告訴我們問的重要。
那沈括呢?(我覺得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我們可以從“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原來,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最后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笨磥,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哦,老師現在“終于”明白了:要想成為哥白尼,只要問;要想成為沈括,只要學……
你們同意嗎?怎么又不對?你們自己說的啊,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
。ㄎ矣X得哥白尼的學問是問來,但不僅僅是問來的;沈括的學問是學來的,也不僅僅是學來的。)
那他們的學問到底怎么來的呢?(誰能把你的觀點說清楚)
生: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哦?理由呢?
1從“不懈追求”這個詞看出哥白尼的學問也是學來的,不懈追求就是學習。
2沈括是先問媽媽,媽媽沒能解開他的謎團,然后他就自己學習。終于發現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钡脑,所以說沈括的學問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沈括怎么問媽媽的啊?
生:齊讀--“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師:媽媽的回答沈括滿意嗎,你從哪個詞中看出來的,(興許)媽媽那里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沈括又是怎么做的?
生:齊讀--“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隨大人到深山的寺廟里去,發現那里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沈括的事例中,作者選擇了他解決“為什么山上的桃花開得比較晚“這個問題的過程。告訴我們:勤學好問的同時還要----觀察思考。。哥白尼和沈括一樣,他們的學問:既是問來的,也是學來的。
師:學到這兒,你們覺得學與問哪個更重要呢?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句話中的“是……也是……”是并列關系,既然是并列關系,就說明學與問一樣重要。
師:你能從句子的關系去思考,真會學習。還有誰同意他的意見?
生:我也覺得一樣重要。如果不“學”,就不會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也不能好好“學”。
生:我也同意他們的意見,因為“學”與“問”就好像小鳥的兩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飛。
師:課文學到現在,“學”與“問”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板書--與
師:你們想說的是不是這些話。孔x讀看,出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這段話中用了哪個詞語來概括“學”與“問”之間的關系?
生:相輔相成。
師: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師:對了。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嗎?
生: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生:還有--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學和問是分不開的,在學中會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知識。說的真好,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哦,我現在明白了:學與問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板書--相輔相成
作者還告訴我們“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①“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勤學、好問,你看這個比喻同樣說明了,學與問就像是鳥兒的兩只翅膀,他們同樣重要,沒有誰輕誰重。
、谡n文的結尾再次回到學與問,首尾呼應,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勤學、好問同樣重要,只有學與問結合,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比較體會,運用“學與問”
1、過渡:作者選擇的兩個例子都十分典型(★板書:事例典型),且論述嚴謹有說服力,F在老師將它們放在一起,也要請同學們來比一比,問一問,相信一定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因為“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笨纯矗阌惺裁窗l現嗎?
2、學生交流問題。
①哥白尼的問題來自生活,沈括的問題來自書本。
、诟绨啄幔毫_列了他問的許多問題,沒有寫解答的過程
沈括:只寫了一個問題,把解答的過程寫出來了
3、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ㄉ焊绨啄岬睦邮菫榱俗C明問的重要性,沈括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問了以后還要去觀察思考)
4、那么這兩個事例能交換位置來論述嗎?
。ㄉ翰荒,要先提出問題,再觀察思考得出結論。)你看,作者一步步遞進,論證是很有層次的。
(★板書:論證有層次)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師:同學們,哥白尼和沈括都是古人,他們就那樣勤學好問,而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你們以后在學習、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該怎么做呢?
。ㄎ覀兏鼞斚窀绨啄崮菢樱鍪露鄦枎讉“為什么”。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
師:向誰請教呢?
(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老師有個問題:書上都是說別人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嗎?
。ㄒ部梢缘模灰覀兛梢----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
師:現在我們再來說說“能者為師”的意思?
(不管是誰,只要可以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幫助就可以做老師。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師:我終于聽懂什么時“能者”了。謝謝你。我想起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我以后一定要謙虛一點,多向大家請教。
好,現在啊,我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大家,看看你們能不能做“能者”?
師:我最近不知是天冷還是什么原因,一到晚上小腿的骨頭有點疼,但是不知道去找誰問問原因。
生(搶答):醫生。
師:前幾天,很多去農林大世界秋游的孩子,看見那里的莊稼都不認識,你說他們該問誰呢?
生(搶答):他應該去問莊上的農民伯伯。
師:說得對,我也這么想。
師:小紅星期天做作業,遇到一個字不會寫,她該請教誰?
生:字典。
師:還可以請教誰?
生:家長,哥哥姐姐,鄰居……
師:如果家里科技條件好一點的話,還可以……
生:互聯網。
師:說起互聯網啊,我看到有的同學玩一些游戲,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想學,我該請教誰呢?
生:請教……請教這位同學。
師:說得太好了,謝謝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疑問,那么你生活中有過哪些請教的經歷呢?大家說出來交流一下。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姐姐。
生:我作業不會寫,請教老師的。
師:我們說的都是學習方面的,有沒有在書本學習之外的生活實踐的例子的?
師:沒有嗎?看來我們不能滿足于整天讀讀書本知識,而要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做到學中問,問中學。師:看來我們還需要走出書本,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多多在生活中學習哦。
四、拓展延伸,辨析,檢查是否理解“學”與“問”的關系
師:同學們,老師備課時看到某語文論壇上一位老師建議《學與問》的課題改為《問的重要性》,說說你的看法,用文章的觀點說說學與問的關系。
。ㄉ鷩@著學與問的道理說,起到鞏固遷移的鍛煉,回答略。)
六、回顧全文,歸納寫法
(指板書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一篇說理文。作者在文章開頭直接擺出觀點,通過典型事例來層層遞進,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人信服,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結論,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今后的寫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論述證明自己的觀點。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疑團殿堂日新月異好奇強健探求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18學與問
勤學問思結合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后記: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饼R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請學生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叭招略庐悺敝缸兓蟆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過渡:這三個小節中,寫到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2、(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3、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請你談談哥白尼給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4、為什么哥白尼會有這么大的成就?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ê脝枴#
5、你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好問的?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①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②纏著:A、什么叫纏著?
B、說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號:表示什么?也說明了什么?(省略了許多其它問題;也說明哥白尼“非常喜歡問”。)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3、指導朗讀。
從“經!、“纏著”、省略號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下面我們來朗讀這段話,注意讀好這些詞。
4、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6、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2、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倮首x
、诶斫猓菏裁唇小澳苷摺保浚ù_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為師”?(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保
3、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4、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五、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過渡:拜能者為師固然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態度。但是,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點沈括是我們的榜樣。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的第四段,完成練習。
2、練習
A、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B、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C、時期的沈括是個,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北宋;大科學家;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深山上的溫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獫h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清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七、作業: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板書
勤學好問
23、學與問能者為師
觀察思考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4
一、激趣導入
1、屏幕上出現“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ㄉ褐R、學識、文化……)
2、屏幕上出現“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ㄉ簩W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學、問之間到底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共同走進第二十七課。
。ò鍟R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我知道大家課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預習,那么課文一共幾個自然段呀?
(生:4個自然段)
2、我想請4位同學來讀一讀,看看大家預習得怎么樣,好不好?
。ㄉ褐该x,并作點評)
3、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F在我想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快速瀏覽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ㄉ汉芏嘤袑W問的人,小時候都是非常好問的;學和問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多問問題,才能學到知識;學和問不能分開;……)
4、通過預習,大家就了解了這么多,說明大家真的做到了邊讀邊想,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接下來,我們將認真地去學習、體會課文,相信大家對兩者關系的感悟會更加清楚、明白。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內容。
。ㄉ喊凑n文的內容完成填空)
2、對于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文章的總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為了說明第一自然段。
3、在書中找找看,都向我們舉出了哪些具體的事例?
。ㄉ焊绨啄、沈括)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你對哪個人比較感興趣呢?
(指名說)
2、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再來認真地讀一讀,然后和小組的同學談談你的收獲,說說你覺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學生進行匯報。
哥白尼: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哥白尼——好奇、好問
哥白尼從小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對科學奧秘的不懈追求,為其將來可以成為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學習了這部分內容,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ㄉ簡柺浅晒Φ拈_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過具體的語句體會沈括——好問,善于觀察和思考
通過大家的匯報不難看出,只有將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夠求得真知。
課文中列舉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學習第二段
1、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們距離我們都十分的遙遠。
那么我們現在又面臨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快在書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師找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很新鮮是不是?面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來說說看,有了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ㄉ憾鄦枂栴})
3、古人云:“能者為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ㄉ褐灰_實……向他請教)
4、老師這里也有孔子的兩句名言,你能結合剛才我們讀的內容,說說你的理解嗎?
。ㄉ豪斫猓
5、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這樣才能學到更好的知識。
六、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在本節課結束之前,老師也想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發相關卡片)
你喜歡老師送給你的金鑰匙嗎?來,誰想讀給大家聽,你的金鑰匙是什么?(指名讀)
老師由衷地希望你們可以利用好這一把把金鑰匙,讓它可以真正成為開啟屬于你知識殿堂的大門!
課文首先提出觀點,接著舉
例說明“問”的益處,然后再舉例
說明“勤學”的重要性,最后總結全文。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探索問的方法,激發學生問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認識他嗎?哥白尼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他?(那誰知道日心說?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們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說,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說,在幾百年前就有這樣的發現實在是極為了不起)
認識他嗎?沈括 從課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對他你還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所著的《夢溪筆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2、想成為像他們一樣有知識、有學問的人嗎?(想)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能打開知識大門的妙計,這妙計就在這錦囊中。誰想要?
3、師:誰先來讀一讀其中的妙計?
出示:
問號是開辟一切科學的鑰匙!蜖栐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醭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A羅庚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4、師: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條妙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就必須要勤學好問。)
相機板書:(勤學 好問)
二、 精講第四小節
1、那你們現在知道學是什么意思?(勤學 好好學習)
2、問呢?(好問)
3、那現在老師在中間加了“與”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W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4、我們全班來讀一遍。
三、精讀課文,尋找妙計,理解實踐
這篇課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們學習的妙計?去畫一畫,找一條你最喜歡的寫在彩紙上。誰想上來寫一寫,(找最快的)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寫一寫。按順序放在黑板上。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2、“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3、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4、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5、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6、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
。1) 我請人來讀一讀,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2)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你讀懂了些什么?
。ㄎ易x懂了問是極其重要的,問能讓我們獲得知識,取得成功。)
。3)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我們更應當像哥白尼那樣,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倌銈兌@句話的意思嗎?(懂)當真懂了
②那我們現在就找一個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畫勾)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發現問題,這個事物在平常不過了吧?吹剿阆胝f些什么?
。ㄟ@是什么?(蘋果)有沒有想說的?這是中國的?這個蘋果還爛了?
聽了三個問題,你們覺得哪個問題最好?所以啊,我們還要善問<相機板書:善問>,接著問。這是什么國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們國家的土壤里會是什么樣的?生產在什么莊園里?它什么時候來到中國的?)
、酆芎,你們正會觀察,這就叫作學會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老師告訴你們,其實這是蛇果,果實呈圓錐形,顏色較紅。果肉微脆,較甜。看來只要我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就會有收獲。所以我們說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這個妙計理解得非常好,接著讀。
(4) 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倮斫膺@句話了嗎?真理解了?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怎么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老師請大家看幾副圖片,仔細觀察,你都有什么問題?
②現在請你們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幅圖,仔細觀察,細細思考,你有哪些疑問?
③提問。其他同學認真聽,有沒有你能解答的問題。
、芴崃诉@么多問題,有誰能回答嗎?
⑤(討論。想知道答案嗎?出示答案)
⑥有趣嗎?誰能替我回憶對這些奇妙圖畫的學習過程?(先看再問然后思考最后解決了問題)是的,你看有了問題去解決,就能有新的知識,新的收獲。所以我們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5)、接著讀下面的妙計(兩條)。
三、課外拓展
1、 老師這里有一本書,你讀(《上下五千年難解之謎》),上面的許多問題都是科學家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結果,誰來給我們讀一讀?(出示迷團)世界上還存在著 很多很多的問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等待著我們去解答。只要(出示: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 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秘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往下讀。
2、總結:是啊,只要我們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老師添加號。完成板書: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四、寫一寫
我們再去讀讀黑板上的這些妙計,學完了這篇課文,你能試著也寫兩句嗎?就寫在這彩色紙的反面。(動筆,匯報)
總結: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的習慣,在知識的瀚海中盡情地遨游,成為學習的主人。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與學問有關的成語、俗語、名言警句
2、理清論證層次,掌握中心論點
3、學習用事例論證觀點的寫法
4、培養勤好問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議論的觀點、層次
教學難點:用事例論證觀點的寫法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讀中感悟法、自學自悟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積累大比武(預習積累我最棒)
小組內展示預習成果
二、研讀分析課文(我探究,我快樂)
探究思考
閱讀第二段回答:
1、本段講了哥白尼的什么事例?
2、從哪些詞語看出哥白尼思考問題多,提出問題多?
3、段中的省略號起什么作用?
4、哥白尼的事例論證了第一段中的哪句話?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領悟到了什么?
6、你能介紹哥白尼的主要貢獻嗎?
閱讀第三段回答:
1、目前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面對樣的世界我們小學生應該怎么辦?
3、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
4、從這一段中你聯想到了哪些成語和名人故事?
閱讀第四段回答:
1、連接三、四段的是一個什么句子?起什么作用?
2、本段講了沈括的什么事例?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了疑問?后來怎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4、你能補全《大林寺桃花》一詩嗎?
5、從沈括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閱讀第五段回答:
1、本段再次闡明學與問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2、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課堂檢測,我能行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本文是一篇議論文,作者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介紹了中外兩位名人的典型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作者要表明的觀點是:
2、按要求寫四字詞語(至少寫三個)
。1)表示變化快的:瞬息萬變
。2)表示顏色多、美的:五彩繽紛
。3)abac式的:相輔相成
3、連一連
白居易創立“日心說”
哥白尼《大林寺桃花》作者
沈括創作《夢溪筆談》
4、學習本文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四、課外拓展顯身手
1、你搜集到了哪些關于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
2、你積累到了哪些關于勤學好問的名言警句?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哥白尼和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的;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通過學習本文,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人物的“勤學好問”。
2.進一步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搜集哥白尼和沈括的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1.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哥白尼的勤學好問,結合哥白尼的事例,理解重點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4、體會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我們經常評論一個人很有“學問”,這是什么意思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學”“問”有關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誰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文章和它相類似呢?
4、這些文章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都是借事說理的文章(板書:借事說理)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分小節給咱們朗讀一下課文,看看大家是否已經可以把課文讀的既正確又流利。(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正音。)
其余同學思考: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借了哪些事?
注意:
不“懈”:懈,松懈,松散。不懈,不松懈,不松散。
鑰匙(輕聲)芳菲 翱翔 五彩繽紛 瞬息萬變 相輔相成 日新月異
2、課文讀完了,我們一起來交流剛才的問題:文章說了一個什么理呢?在哪幾個小節?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勤學好問。(板書:勤學好問)
3、作者是用哪兩個人的事例說清楚這個道理的?在哪幾個小節?
4、這篇文章就是借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三、精讀課文
1、過渡:作者在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請同學們都來讀一讀,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A設;問有這么重要嗎?竟被稱為“”金鑰匙“鋪路石”?)
問到底有沒有這么重要呢?讓我們走進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的事例,你就會知道了。
3、默讀第二小節,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問?標一標,畫一畫,寫一寫。(出示第二小節)
a抓重點詞句:
引導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經常:說明他思考的問題多,提出的問題多。
(2)纏著:①什么叫纏著?(可以找同學做動作)
、谡f明哥白尼有韌勁;問問題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對問題的不懈探求。
。3)省略號:說明了什么?(看書,不僅要抓字詞,甚至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b列舉問題
4、指導朗讀。
5、同學們,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好問的事例,那你了解哥白尼的成就嗎?(強調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
6、交流哥白尼的成就
7、哥白尼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幫他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又是什么為他得成功鋪就了道路呢?
。——好問)
8、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結合哥白尼的事例,再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齊讀。
9、“常常”是什么意思?僅有“問”行嗎?哥白尼的偉大成就還來自于什么?
(——不懈追求)這就與“學”有關。
所以,問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問,還要勤學。
10、既然問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得我們有了疑惑,應該怎么做?
—有了問題?呻S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都應該向他請教。
也就是說,要拜“能者為師”。
11、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a. 朗讀 b. 理解:什么叫“能者”?(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c.什么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12、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a三人行,必有我師。 b 不恥下問。
13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哥白尼小時候的事情,知道了“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23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聯系課文理解《大林寺桃花》的詩意。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沈括如何做到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相結合;感悟重點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3.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4.進一步體會說理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3課《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誰還記得文章告訴我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又是怎樣說明這個道理的?
2.哥白尼的事例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精讀課文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指名簡要介紹一下?
3.誰來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其余同學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出示練習:(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__的《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是: 。 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ɑ卮痤A設: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
7.他是如何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可見,學除了貴在問,還貴在 ?(思、勤、恒……)
10.出示名言:(讀一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小結
1.為了證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作者分別舉了哪兩個事例?只舉一個事例行不行?為什么?
2.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結論?
3.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的含義。
4.今后我們該怎么做呢?
四、總結
1.課文學到這里,咱們大家都懂得了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引讀:)“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漢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普列漢諾夫
五、作業
搜集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與同學交流。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8
記得孟子早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朱熹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學與問》同樣和“學問”有關。
這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樣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為此,作者選取了兩件典型的事例作為佐證。
其一、要多問。波蘭的哥白尼很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滿腦子都是為什么?正是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讓哥白尼成為一名科學的癡迷者和探索者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天文學家。他提出的“日心說”是對當時占有統治地位的“地心說”的極其有力的批判。哥白尼的結論和《圣經》上的說法完全相反,如果承認日心說,就等于宣布《圣經》傳播的是謊言。假如沒有這種“懷疑一切”的精神和勇氣,沒有小時候的“為什么”,是不可能產生“日心說”這一劃時代的科學發現的。
接著,作者聯系我們自己說體會!拔宀世_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從數量和速度上展示了現代社會變化的“多”和“快”。已經遠超哥白尼的時代。“日心說”也早就被推翻,宇宙的中心仍然需要我們繼續去尋找探索。這些就更需要新時代的少年,從小養成“多問”的好習慣。這里主要講的是“多問”的重要性。那么問誰呢?作者以為,應該去問“能者”。“三人行,必有我師!薄安还芩觊L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其二、要善思。不可否認有這樣一類孩子,上課他的手舉得比誰都高,問的問題比誰都多?墒,當他提完問題后,根本不在乎別人的解答,或者又急著去尋找另外的問題了。這其實算不上是在“提問”,而更像是一種“自我表現”,是為了吸引別人關注的目光。目的不在問題,而是自己。因此,多問還不夠,還要善思。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沈括。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文章選取的一個事例很小,但是很能說明問題。沈括面對疑問,去問媽媽,媽媽的解答并沒有解決他的疑惑,“他仍然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苯涍^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后來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中也告訴讀者,“問”還要“思”。這個事例是在第一個事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進行了闡述。
文章的最后是再次重申作者的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學問結合,勤學好問,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通觀全文,雖然都是說理,但是不感到“枯燥”和“空洞”。為什么?原因在于作者的語言十分的生動,觀點鮮明,結構清晰,事例恰當,語言生動,巧用比喻……很好的把道理寓于精彩的故事之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中收獲了知識,明白了道理。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9
一、看拼音寫詞語:
qiang jian yi tuan dian tang wu cai bin fen ri xin yue yi
( ) ( ) ( ) ( ) ( )
hao qi ao xiang tan qiu shun xi wan bian xiang fu xiang cheng
( ) ( ) ( ) ( ) ( )
二、多音字組詞:
興 xing( ) 相 xiang( ) 好 hao( )
xing( ) xiang( ) hao( )
強 qiang( ) 差 cha ( ) 長 zhang( )
jiang( ) chai( ) chang( )
三、把詞語補充完整,在查字典解釋所填的字:
日新月( ) 相( )相成
無影無( ) ( )者為師
不( )追求 ( )息萬變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皢枴背3J ,
是 。
2、有了問題,可 。你可以 ,也可以 。 他確實能 , ,
不管他 , ,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 。
古人說的“ ”就是這個道理。
3、《大林寺桃花》是 代詩人 (誰)寫的,前兩句是
, 。后兩句是 ,
。課文選用了前兩句,這兩句的意思是
。
4、學問學問, 。學與問是 ,只有在
, ,才能 。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具準備: 光盤、掛圖、錄音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 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鑰匙、芳菲、翱翔、強健、哥白尼、五彩繽紛、
殿堂、好奇、瞬息萬變、相輔相成、日新月異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為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鑰匙 疑團 殿堂 日新月異 好奇 強健 探求 瞬息萬變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自己讀,思考:哥白尼是怎樣走上科學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簡介哥白尼及其地動說。
(4) 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啟發學生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2、學習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讀。
(2)結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3)提問: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面對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應該怎么辦?
(4)問:向誰問?
。5)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能者為師”的理解。
。6)引讀第3自然段。
3、學習第4自然段。
(1)過渡: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聯系起來,在這方面,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小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讀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時候對什么產生疑問?
理解古詩意思,知道身闊的疑問:為什么同是套話,開花的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4)沈括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回答的?
。5)后來沈括是怎樣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從這個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討論:學與問是什么關系?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朗讀課文,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名讀課問。
2、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3、說一說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 18 學與問
勤學 問思結合 養成習慣
好問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么叫學問嗎 (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后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 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說清楚的呢 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說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們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齊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么 (指名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日新月異"指變化大.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過渡:這三小節中,寫到了兩個偉人,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什么他會有這么大的成就 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問的
從省略號你想象小哥白尼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4,指導朗讀.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書上所說:(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6,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 (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7,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作者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列舉了北宋時的大科學家沈括的例子,請大家自由讀第四段,完成練習.
出示練習
(1),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
(2),說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 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后來他在深山的寺廟里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2,交流上述問題.
過渡 :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又該怎么做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 (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么做 ——(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3,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朗讀
理解:什么叫"能者" (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說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凼裁唇"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4,關于這個道理,孔子也說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說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5,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 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七,作業:
過渡:下面老師想檢驗一下大家活學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一塊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個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于是他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么學什么,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假如你是這位智者,你會怎樣來說服這位只知"學"的老二呢!請你寫一段話來說服他.
(友情提醒:不僅可以用書上原文,原故事來說服"老二",還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來說服"老二".)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2
一、導入
板書課題:學 問
你們是怎么理解“學問”?
生1:學問就是既要學,又要問。
教師相機板書:與 學與問
生2:學問就是知識
生3:學問就是博古通今
咱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與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請大家拿出學案。
出示學案要求
二、初讀課文
(一)檢查讀書
指名讀第一小節。點評:很流利,開門紅。
接著文章寫了兩個事例。哪兩上事例?
生 哥白尼 沈括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這兩個名字。
指名讀第二小節。點評:他和平時比有沒有進步?我聽出來了。
指名讀第三小節。點評:讀得很流暢。
指名讀第四小節。
過渡: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能明白一些道理,誰來讀最后一節。
指名讀第五小節。
總評: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讀得流暢。
(二)教學生字,初步
指導寫懈、翔、翱,指名說容易寫錯的地方。描一個寫一個。
。ㄈ┝私馕恼聝热
請同學們概括地說說文章中寫了哪兩個事例?
生回答。
師:把話說全面,不一定要啰嗦。
生:沈括小時候問媽媽為什么山寺中的桃花開得遲,媽媽沒有予以解答,后來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師:學與問為什么是相輔相成的?小組合作學習。
指名讀同學讀學案,弄清學案中的要求。
請同學中在自己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為15分鐘。
1、匯總《學案》中提出的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自問答。
2、弄懂了、解決了的問題就劃去。
3、每組選擇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寫在題板上。
重點探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每組組長、時間監督員、記錄員請舉手。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塊小黑板。
(三)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教師板書:發現問題 討論問題
請七個小組把小黑板貼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沒有重復的。
拿出其中一個小組的問題:你們認為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都是一種學習,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個問題:問是得不到精確的答案的,關鍵要看書。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說在求知過程中要把勤學好問把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1:沈括問了媽媽問題,這是他勤學好問的表現,媽媽沒有解答出來,他最后通過觀察思考解決了問題,所以要兩者結合。
師追加一個問題:為什么課文中要舉這兩個例子呢?
生1:因為課題就是學與問,這兩個例子都是學與問相結合的。
生2:哥白尼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最后才成了天學學家。
師:把從文闡述道理的句子劃下來。
生1:第1小節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道理的?
引導:可以從句式和關鍵詞理解。
生1:把問比作金鑰匙。說明要學習就必須要問,否則就沒有辦法走進知識的殿堂。
生3:第3小節 “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
生4:第3小節“無論地位高低……”
師問個智慧含量高的:學問貴在學,貴在問,還貴在什么?
生1:實踐。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發現問題
生5:觀察
生6:勤奮
生7:寫
生8:觸類旁通
生9:拼博
生10:堅持
……[m1]
(四)觀看視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視頻
(五)填寫表格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3
基本信息
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 《學與問》教學設計
作者及工作單位
五指山市毛陽中心學校 黃海萍
教材分析
《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后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著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于求教,拜能者為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說明“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號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學生易于掌握,在上課時讓學生先歸納段意,再進行指導講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好問”與“勤學”是聯系在一起的,教育學生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3、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系。
教學難點: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聯系舊知,揭示文體
1、同學們,我們在四、五年級學過《說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兩篇課文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什么文?(板書:說理文)說理文往往有這樣的規律:作者一般都是在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后通過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給我們讀者以啟發,使我們對他的觀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板書:提出觀點 事例證明 得出結論)
2、揭提板書:學與問。
學生回答:說理文
學生齊讀課題
先讓學生回憶說理文的結構,了解文體的特點,理清結構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亮出觀點
1、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了結論。
2、這段話作者把“問”比作________、________,說明了______________。
。ò鍟航痂匙 鋪路石)
學生輕聲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回答
三、閱讀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討,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資料,誰來說說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樣走上探求科學奧秘的道路的?
3、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4、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好問的故事?
5、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6、引讀……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后為德! ——荀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 ——巴爾扎克
1.有了問題該向誰請教呢?你們以前都向誰請教過?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向誰請教呢?
3.指名說什么叫“能者為師”。(出示文字)
4.說到能者為師,老師想送給大家兩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5、我們小學生應該怎么做?請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學生簡介哥白尼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節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學生回答: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著、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料說一說
學生可能說到:要愛問問題,要多問問題,要敢于問問題等
學生齊讀
指讀,齊讀
指名學生說
學生回答
指名說,齊說
學生齊讀
把這兩句話說給自已聽
指名說,齊說
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例深刻體會到“多問”的重要,同時結合重點句子的人稱改寫,讓學生以“我”的身份去說,這既是人稱改寫的訓練,又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落實。最后以名言總結,其目的是將“好問”在學生心中扎根。
五、自學質疑,學思結合
六、總結全文,理性升華
1、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當別人也不知道時該怎么辦呢?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么疑問,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紹沈括身上發生的事,思考:舉沈括的例子要說明什么?
4、完成題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出自____代詩人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
5、齊讀《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詩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7、他是怎么解決這個疑問的呢?
8、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結: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于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說說“相輔相成”和“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篇說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說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說服力。以后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篇文章的寫法。
5、送給大家一首詩:問到底(出示)
學生默讀
自由讀第四節思考
指名簡要介紹
學生說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學生齊讀
學生說:為什么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么遠呢?
自由讀,獨立思考
學生齊讀
學生說說“相輔相成”的意思。(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齊讀
指名讀,齊讀
指名讀,齊讀
緊扣開頭的中心句,結合具體事例,當堂練習,學練結合,讓學生經歷求知的過程,在體驗中,收獲方法,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讓學生感受到我在學、我在探究。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到“學會”的智慧。
七、課外作業,拓展實踐
1、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同學和朋友。
2、了解一個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寫下來
板書設計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 金鑰匙 鋪路石
哥白尼
說理文 舉例證明 勤學好問 觀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結論 相輔相成 養成習慣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評價內容和標準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自評
師評
同學評
總評
認真專注(20分)
能認真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
主動參與(20分)
遇到我會回答的問題我都舉手了
自由表達(10分)
發言時聲音響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活動,能與他人合作。
獨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學錯誤的解答
欣賞自我(10分)
能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揚。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另一個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悟:“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讓學生明白“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勤學好問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去獲得答案。
在整個教學中,我認真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課堂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為主,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僅鞏固了課本知識,體驗了文體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學生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知識相結合,更加能體會課文所蘊含的哲理: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只有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在知識的天地飛得更遠。”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再聯系實際生活,才能學以至用。
學生對課外知識的閱讀積累很有限,在提問到相關課外知識時,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回答完整,這說明以后要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并形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4
一、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上節課大家跟隨秦老師下了一趟西洋,F在該繼續咱們友誼的航程了。(出示粘貼有該班學生贈言的小集子——友誼的航程)大家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嗎?
生:想
【評】巧妙利用前一位老師的上課內容——《鄭和下西洋》和同學們前一節課寫給老師的話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種強烈的資源開發意識!過度自然,不露絲毫雕琢痕跡!
師(讀):黃老師,您是我見過的最幽默的一位老師。今天,能認識您我真高興!——田傳安
師:黃老師,您長得很帥!我想問您一句話:當您看動畫片的時候,還顧得上吃飯嗎?——柴兆軍
師:電視得看,飯也得吃,邊吃邊看!
(生笑出聲來)
師:黃老師,您真英俊瀟灑,名字一流,才高八斗,文才出眾,我真佩服您!——田健全
師:看來,這位同學把所有的好詞都送給我了。說句實在話,我還算不上真英俊瀟灑,但勉強夠得上個二表人才。
。▽W生和聽課老師都笑了)
師:黃老師您好,我的同桌叫李水皮,其實他叫李波。您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您猜出來我再寫下一句——您的頭發好好好好看呀!——郝朋
。ń淌依镆黄β暎
……
師:最讓老師感動的是侯然翠和柴維同學的贈言。她們在署名的時候寫上了“您的好朋友”。這就像俗話所說的“一回生,兩回熟,三回就成——(師生齊)好朋友”!
。ㄉ险n鈴響)
【評】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這里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可以想象孩子們內心的感受是多么高興。
二、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師(揮手):朋友們好!
生(會意):老朋友好!
師:今天,我特地為朋友們帶來了幾個小禮物,可是帶得少了點。沒辦法,只好采取“拋禮物”的方式了。
。ㄉ鷼g呼雀躍)
師:不過,我有個條件,拿到禮物的朋友必須把禮物的內容告訴大家。
(教師拿出四個精致的彩紙盒拋向學生。學生擠在一起爭看禮物的內容。)
【評】傳統的課堂教學伊始往往要固守“師道尊嚴”的陣地,教師高高在上接受學生整齊劃一而又缺少生命問好,似乎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種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態來履行這一環節。但在這節課中,老師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學生與老師成了地位平等的朋友,他們從老師問候語的變化中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的滿足。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就為下面師生間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師:誰先來說一說?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生: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評】把課文中的精妙語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無形中讓學生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與理解。妙!
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評】用禮物來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
師(出示投影):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幾句話,看看能讀出點什么?
生:這幾句話是說,做學問要勤學、好問!
師:你真不簡單!我得把你說的最后幾個字記住。
。ò鍟呵趯W、好問)
三、讀文談收獲,理解學與問
師:咱們這節課就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來學習18課《學與問》。ò鍟n題)
師:請各位朋友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邊注,看看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學,怎樣去問?
(學生讀文、圈畫)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皢枴背3J谴蜷_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讀得非常好!你能不看書把它說出來嗎?
生(猶豫了一下):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皢枴背3J谴蜷_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了不起!這么短的時間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記住,你簡直就是速記大王!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師:誰聽見他說什么了?
(生重復前一名學生的話)
師:看來咱們班不光有速記大王,還有順風耳!
(生笑)
生: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辛藛栴},可以……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師:哎呀,李夢朋友讀得真美,簡直把我們帶進了夢——里!
。ㄉ鷷獾匦α耍
【評】幽默的點評換來的是高效的學習。
師(故作不解):有了問題,你們該怎么做?
生:有了問題,……。你可以……
師(打斷):不對不對!有了問題,你——們該怎么做?
生(會意,齊讀):有了問題,……。我(們)可以……道理。
【評】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并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老師便采取了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說的那樣,誰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
四、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師:朋友們,文中說“能者為師”。我呢,最近準備做學問,不知在座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師有什么建議要對我這個學生說。現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師了,請大家認真讀讀書,看看應該怎樣教我,看看誰是真正的能者?
(生讀書的熱情高漲。)
【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師:看來各位老師是有備而來,只讀了一遍書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師愿意先來教教我這個“大學生”?不過,我這個學生可有個條件,那就是各位老師在教我的時候不能看書。能做到嗎?
生(高聲齊):能!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皢枴背3J谴蜷_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師:現在你是老師,想想你應該怎么對我說?
生(思考了一會):你知道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皢枴背3J谴蜷_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希望你能記住它!
師:謝謝武老師,你的話我一定銘記在心!
生:你在求知的過程中,還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求得真知。
師:原來做學問不光要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觀察思考。你說的話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記住它。
(板書:觀察思考)
【評】這是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還有人說,閱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我想這節課正在努力實踐著這一思想。
生:我想送你一句話。
師:行!
生: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
師:謝謝你,田老師,你為了教我把古人都請出來了。
【評】看,天上的“云彩”下雨了!
生: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你有了問題,可以……道理。
師:郝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呀!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還有嗎?
。ㄉ鷵u頭)
師:不錯,人家說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碼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生:不知你聽說過波蘭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嗎?
師:沒有。
生:哥白尼小時侯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他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希望你將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師:謝謝你美好的祝愿。這樣的好事還是杜老師你先來吧。
生:你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發現問題。
師:我有了問題一定多多向你請教。
生: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師: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北宋有個大科學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聽完你的故事,學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行嗎?
生(遲疑片刻):行,你問吧!
師:剛才田老師說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沈括為什么不繼續問他媽媽了?
生(七嘴八舌地搶答):因為沈括的媽媽沒能解開他心中的疑團。
師:不對呀,媽媽不是給他答案了嗎?
生:媽媽給他的答案不準確,太模糊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文中“興許”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恍然大悟狀):噢,我終于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
師:還有哪位老師愿意給我指點迷津,說說該怎樣做學問?
生: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學會了學與問,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ò鍟簩W習的主人)
【評】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師:哎,對了,前兩天各位老師就開始搜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不知大家搜集得怎樣?
(生面面相覷——冷場!)
師:哎呀,看來各位老師平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正好,我這里有幾個小故事和一些名言,還沒來得及看,就先請各位老師過目吧,希望能對咱們有所幫助。(邊說邊散發)
。ㄉx)
【評】明明是學生課前沒按照預習要求去做,老師卻說成了是學生“公務繁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臺階下。這是把學生當“人”看的教學思想!針對課堂出現的冷場問題,老師很輕松地就化解掉了,再一次說明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多么重要!
師:各位老師還有什么話要送給我的嗎?
生(念):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
師:有這一個本領就足夠了!
生:我想送你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必須抓緊時間勤學苦練,否則到老時一切都晚了。
師:對不起,老師,我把你的名字給忘了。
生:我叫朱寧。
師:對你的諄諄教誨,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朱老師!
生:我也送你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師:對,做學問和搞發明一樣,要多問好問才能出成績。
。ㄉ窒群笞x了有關孫中山、王獻之、牛頓、司馬光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五、總結
師:剛才各位老師說的可以稱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學問要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ㄍ瓿砂鍟呵趯W+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突然一生把手高高舉了起來)
師:李老師,你有什么事嗎?
生:你知道“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意思嗎?
師:我做學問正打算研究這句話的意思,暫時還沒搞懂。老師,你說說看?
生:既然你不知道,就讓我來告訴你吧。(該生講了一個有關“謙受益,滿招損”的故事)
師:我聽明白了,李老師教育我做學問不光要做到勤學好問,還要學會謙虛。對你的良苦用心,我表示深深的謝意。ň瞎
【評】明明是節外生枝,教師卻把它巧妙利用起來了,這是一種教學機智!
六、布置作業
師:平時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今天,咱們破破例,就讓我這個“大學生”給在座的各位“老師”布置一回作業。大家說行嗎?
生(齊):行!
【評】同樣是給學生布置作業,這次卻因為學生已經是“老師”了而顯得興趣盎然。
師出示投影:
作業建議:(可選做其中的一題)
1、揀一句自己喜歡的有關勤學好問的名言,
也可以是課文中的句子,抄在語文書的扉頁。記住它,用它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學習。
2、選擇一個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先講給別人聽,再寫下來。(生或摘抄或寫故事。)
。ㄏ抡n鈴響)
師(揮手):各位小老師——再見!
生:大朋友再見!
【評】此時學生仍然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說明他們已經在內心接納了這位幽默風趣的老師。
【總評】本節課,我個人認為至少有兩個地方值得肯定:其一是教師始終在利用教材引領孩子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其二是體現了教師在自己教學行為上的一些可貴嘗試,比如與學生“稱兄道弟”般地交朋友,在學生“節外生枝”時真誠地鞠上一躬……我想,這其實是教師教學民主理念不由自主的外顯。教師與學生交朋友以及給學生鞠躬并不意味著教師人格的媚俗與失落,我們只有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學與問》 篇15
[說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第二十三課《學與問》。
2.教材簡析:《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后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著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于求教,拜能者為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說明“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號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讀懂課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闡述的事理。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說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因為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并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說的那樣,誰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其次,就是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引領學生去理解和運用“學”與“問”的方法,在掌握“學”與“問”方法的同時不斷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而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學習方法鞏固的過程,這樣做較好地體現了文本價值與學科特性;還有人說,閱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這節課正在努力實踐著這一思想。最后,把學生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把課堂變為學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長的樂園。
[說教法]
1.游戲激活興趣。
《學與問》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語言簡練,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對學生有啟示,我就利用這一點切入,將課內與課外的精妙語言當作送給學生的禮物,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發揮范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閱讀教學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3.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4.創設情境,發揮想象,鼓勵創新。
學生在輕松愉悅、活躍自主的氛圍中,讀通、讀懂了課文,接下來是明理的環節,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教老師做學問”,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次推向高潮。
5.以讀為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為主線,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說學法]
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游戲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游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說教學過程]
一、贈物讀句,感悟學與問
1、傳統的課堂教學伊始往往要固守“師道尊嚴”的陣地,教師高高在上接受學生整齊劃一而又缺少生命問好,似乎一切都很順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種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態來履行這一環節。其實老師應該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學生與老師成為地位平等的朋友,他們會感受到一種被尊重的滿足。與此同時,學生們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心態,這就為下面師生間的溝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把課文中的精妙語句當作禮物送給學生,無形中讓學生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與理解。
3、用禮物來誘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現出一種開放的教學理念。
二、讀文談收獲,理解學與問
課文中精妙的語句,樸實無華而又富含哲理,并沒有多少講解的必要,所以只要采取一種看似笨拙實則高明的辦法——背誦。這正如張慶老師所說的那樣,誰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學生只要記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導自己的學習。
三、引導內化語言,體驗學與問
1、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能者為師”做文章——讓學生當自己的老師,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化運用,學生在運用課文語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體驗了學與問的重要性。另外,閱讀課應該體現語言的交際性。
3、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四、拓展,課內外延伸積累。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與問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推薦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樣首尾呼應,名言貫穿始末,體現了“大語文”觀。
[說板書]
23 學與問
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論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