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精選18篇)
《水》教案 篇1
。ǖ谝徽n時)
設計理念
1.從內容(寫了什么)、表達(怎么寫的)、方法(怎么學習)三個維度確立教學內容,才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2.用語文的方式、兒童的方式展開教學過程,以內容探究為經、語文基本功訓練為緯組織教學才可能是有效的、科學的、人本的。
3.將文本語言轉化成鮮明而生動的藝術形象,幫助學生對關鍵的詞句產生真切的體會,對蘊涵的思想與情感有自己的感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區別“扇”、“血”的不同讀音。
2.通過想象、聯想等方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1、2兩個自然段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蘊涵其間的思想情感,領悟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繼續養成邊讀邊想、咀嚼品味、圈劃批注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想象、聯想等方式,理解1、2兩個自然段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感受蘊涵其間的思想情感,領悟文章的語言表達特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板塊三 精讀課文,深化感受
。ㄒ唬┚捉榔肺叮惺堋捌D辛”——教學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師:我們先走進第一個生活場景。請大家默讀第一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寫這個畫面的語句。 (第二句)
2.師:你們輕輕的讀一讀,再默默地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呢?注意:在關鍵的地方作上記號。
3.交流分享:你圈劃了哪些詞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下文)
記得那時侯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師隨機點撥:計算路程、時間,與“一擔”聯系/想象“一個村子的人”到底有多少,可以用班級學生數作比較;和“一處很小的泉眼”聯系起來思考/聯系生活,想象一擔水的用途:做飯、做菜、洗衣、洗臉等等
4.小結板書:同學們很會讀書,抓得很準,品得也很有味道?偠灾@句話集中寫出了人們生活的艱辛。 (板書:艱辛)
5.指點:很多時候,讀書就應該這樣——抓住關鍵的字、詞品一品,這樣你才會獲得更多。
師:把你們的感受融進文字,讀出來。
師:所以說……(生接下文兩句,讀完)
6.過渡:是啊,正因為缺水,水才成了最珍貴的東西,村里人才如此的渴望有水喝呀!
(二)想象畫面,體驗“歡快”——教學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在長期的等待、煎熬中,某一天,終于下雨啦,有水啦,這時候,人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呢?快速默讀第二自然段,看誰最先發現文中的關鍵信息?(儲水 、洗澡)
2.請大家輕聲地讀一讀第3、4、5句,想想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交流。要求:用一個詞表達你的感受。 (板書:歡快)
4.你能把這種歡快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第4、5句)
5.師:讀著,讀著,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了嗎?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6.師:(不組織交流)我知道文字描寫的畫面你們一定看到了,聰明的孩子還會看到文字描寫以外的畫面。
。ㄒ韵驴辞闆r而定:時間允許,先寫后交流;時間不允許,思考后交流)
。ǔ鍪鞠挛暮螅┨崾九c要求:我們會呼叫些什么?除了文中所說的“奔跑跳躍”“吃水”以外,我們還會做什么?那些大人們又會做什么呢?請你從一處地方展開想象,寫一寫,就寫在書的空白處。
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們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這樣的無遮無擋——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7.交流。
8.追問:我們通過朗讀、想象、描寫充分感受到了人們的歡樂。但老師想問問大家:此情此景,你還覺得在雨中的人們僅僅是在洗澡嗎?
9.師生接讀。(出示第三自然段的1、2、3句話)
就像過節一樣,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里畢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熱。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
師:這那里是在洗澡啊,分明是在享受,是在過節,并且是狂歡節。
(生接讀)然而……更多的……特別是……
師:是啊,在記憶中,“我”出生的地方永遠缺水,缺水,缺水!所以,我的童年雖然遠去了,但關于水的記憶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中。
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生讀)
師: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雨中的狂歡——……(出示第二自然段第四、五句/生讀)
師:多少年以后,“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母親用一勺水帶給我們兄弟四人的幸福。/ 相對來說,這一部分作者寫得更加細膩生動,刻骨銘心。
板塊四 學習反思,布置作業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又產生了什么新的問題?
2.布置作業:
作業一(全體學生):習字冊、補充習題、一課一練的相關練習。
作業二(部分學生):按照課上的要求,為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四話補充描寫。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明確要求,布置預習
l 要求
1.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
2.自學生字、新詞,自己不能解決的作好記號。
3.想一想,課文圍繞“水”寫了哪些事情?在感受深的或有疑問的地方作上記號。
板塊二 溫故知新,整體感知
1.揭示課題,示范“水”的寫法。(提示:靠近豎鉤寫緊湊,撇捺要舒展)
2.反饋預習情況,指點學習方法,培養預習習慣
。1)字詞學習
l 出示燈片一
一勺水 膝蓋 水窖
麥稈扇 扇風
血管 血
、賻煟鹤x一讀,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诮M織反饋。隨機幫助學生正音、理解詞義。
膝蓋 (方言解釋/區別方言)
水窖 (指點:由“窖”入手理解詞意/沒有字典時根據部首穴字頭猜測。漢字的很多奧秘就藏在部首中/組詞:菜窖、酒窖)
、墼诜答佒须S機提示:
扇——表示事物的時候讀“shàn”,如組詞“電風扇”/表示動作的時候讀“shān”,如組詞“扇一扇”/提示在課文上標注
血——單讀“xiě”/在詞語“血淋淋”、“血糊糊”中讀“xiě”/組成詞,且在前面時讀“xuè”,如“血肉、血液、血色”
l 出示燈片二
驕陽 炎熱 干燥 風干
期盼 盼望 渴望
痛快 舒服 幸福
、賻煟鹤x第一行,你能從這些詞語中讀出一幅幅畫面嗎?
隨機提示:讀了這一組詞,你仿佛看到哪些畫面,天空、大地、莊稼、房屋、人們……
②指點:很多時候,語文學習就應該邊讀邊想象,這樣干巴巴的文字才會活起來。 (板書:想象)
、蹘煟鹤x第二、第三行,結合課文展開聯想——你想到了什么?(對水的渴望,有水的幸福) (板書:聯想)
④指點:讀書就應該這樣,把那些抽象的文字變成鮮活的畫面,或者展開適當的聯想,就能讓我們獲得更深的感受,也記得更牢固。
、輲煟哼呑x邊想,讀一遍。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賻煟鹤x詞語如此,讀課文也是如此?焖俚刈x讀課文,展開想象,你能看到哪些主要畫面?
②反饋交流:認真想一想,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你看到的畫面。
隨機指導:準確概括、表達
。ò鍟禾羲 雨中洗澡 (一勺水)消暑納涼)
、坌〗Y:整篇文章作者圍繞“水”主要寫了這些內容。這些情景讓作者刻骨銘心,多少年以后依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下面,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的文字走進那些生活場景,你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
《水》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8~141頁課文、生字、練習
[教材分析]
課文是篇記敘文。背景是從前一個缺水的偏僻村莊,家家戶戶建有水窯。
作者回憶兒時洗澡的不易。下雨時,用雨水洗澡;火熱時,母親用一勺水為四兄弟消暑納涼,說明當時水的珍貴。
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回憶下雨天,人們痛痛快快洗上一回澡的情形。第三段(第三至六自然段),回憶驕陽無雨時,母親用一勺水為四兄弟消暑納涼的情景。課文最后以母親的一“鎖”、一“笑”、一“說”作結,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課文采用反襯法,人們洗澡時的“痛痛快快”,舒服得“大呼小叫”,更襯托出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村里人和母親說的兩句話意味深長,值得深思。
文中插圖,生動地再現了母親用一勺水為四兄弟消暑納涼的喜悅情景。
[設計意圖]
學習課文《水》要求讀懂課文,了解水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在一個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彌足珍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請我喝灑不如請我喝水”、“母親用一把大鐵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苯虒W中引導學生親身去體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來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抓住課文語句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斌w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不忘缺水之艱難,珍惜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語句體會“由于缺水,水便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體驗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不忘缺水之艱難,珍惜水資源。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授課類型]
講讀課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2009年5月27、28日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課前老師這里有兩個詞語不知大家認識不認識?
。ǔ鍪荆焊稍 炎熱)
2、讀了這兩個詞語你想到怎樣的畫面?(學生描繪夏天的景象)說了這么多,你最需要什么呢?(空調、洗澡、水)
3、板書課題:水
二、初讀課文:
用眼讀書,將課文的每一個字讀正確,將課文的每一句話讀通順。
三、檢查學生的生字:
1、出示:窖、膝、勺
。1)“窖”是一個二類字,大家能夠認識就可以了,但老師相信聰明的你
已經記住這個字,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利用形聲字來記憶)
(2)“膝”是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在寫右邊的中間部分“人”要寫得放開一點。
(3)“勺”字是個象形字。
2、出示:水窖,膝蓋,一勺水。
學生讀生字詞,看清字形讀準字音,此外回憶課文內容,想一想這些詞與課題有聯系嗎?
四、再讀課文:
用眼讀書我們就有了這么大的收獲,我想如果我們能用心去認真讀書的話,收獲會更大。
1、提出要求:用文中的話語來解讀這四個詞語的話,你會選哪一句話呢?
2、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缺 最珍貴
五、三讀課文:
用心讀書,我們找到了更為深入學習課文的話題,F在,老師要求同學們不僅用心讀書,而且要用腦讀書,找到課文中能讓你感受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水,是最珍貴的!闭Z句,邊讀邊畫,更好的是能寫一寫你獨特的感受。
1、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2、 學生匯報,教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舉起你自信的手,舉得高高的向老
師示意你找到了。匯報時別人說過的你不可以再說,但可以補充,最好是不同,因而你必須學會傾聽。
六、總結:
看來缺水的日子,對于我們江南的孩子來說是“痛苦的”,那么文中描寫的村子里的人對于缺水的日子又是如何看的呢?(開心)是的,作者生動地向我們描寫了水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呢?他又為什么這樣寫呢?這是我們下節課的任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初步閱讀了這篇課文,生字詞會寫了嗎?打開默寫本,
聽寫詞語。
第一詞語:儲藏
第二詞語:勺(教師出示象形文字)
第三詞語:人體下肢重要的彎曲部分——膝蓋。
2、出示核對。
二、深入學習:
1、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齊讀。師板書:最珍貴。
2、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觸動了
你的心弦,和你的經歷對照,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關鍵詞寫在書上。學生默讀課文,邊讀課文邊寫感受。
3、剛才邊讀邊思,邊思邊記,現在,我們發言的時候要說出哪句話讓你體會最深,并說說你的感受。
4、學生匯報,教師整合,重視朗讀指導:
(1)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學生可能感悟到的有:
、僖淮笄逶缭谕ㄍ苄∪鄣纳铰飞,擔水的人絡繹不絕。
、谧髡呒胰藫粨谄閸绲纳铰飞习仙,可真辛苦呀!
③為了吃水,這個村子的人可真辛苦呀!
、苋绻沂亲髡叩脑,一定要等到渴極了才能喝。
(2)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學生可能感悟到的有:
①“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可以看出村里人很久沒有洗澡了。
②村里人很久沒有這樣奢侈地享受過水了。
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的感覺。讀出天然淋浴的歡暢感覺。
。3)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學生可能感悟到的有:
、傥覀冞B自來水都不太喝,因為喝生水會生病的,而他們卻吃來自天空的水,下雨時,空中的灰塵有可能摻和在雨水里,如果喝了會生病的,每一次下雨時都是家人在撐著傘,生怕淋出病來。
②吃是把東西送進嘴里咽下去,吃來自天空的水有些困難,與我們喝水有些不一樣。
(4)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
、佟帮L干”可以看出男女老少渴極了,太需要水來滋潤。
、诮處熞龑В捍藭r的水在哪里呢?(水窖里)水窖開著嗎?(鎖著)這樣一來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了),看來我們都盼望著家中的水窖打開的一刻。
、劢處熞龑В何闹羞有一個“干”組成的詞語(曬干的狗尾巴草),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曬干的狗尾巴草的感覺,加深學生對我們急需水的理解。
。5)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
學生可能感悟到的有:
、傥覀兯膫人都成了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了,而媽媽只從水窖中用勺子打了一勺水,看來水太珍貴了。
、趶闹幸材芨惺艿綃寢寣ξ覀兊膼,只給我們淋水而她沒有淋水為自己消暑納涼。媽媽是要做農活的按理說她比我們更需要水。
、蹕寢尶吹轿覀冞@樣舒服自然很高興,這就是母親的偉大之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鎖上窖,笑著對我們)
、軐τ谖覀兌赃@一勺水讓我們四兄弟平分不多,但是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了。
。6)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夠潤濕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的水。
學生可能感情到的有:
①媽媽對水的計算實在太精確了,一勺水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沒有一滴是浪費掉的。
、诖藭r的用水成了計劃經濟。
、畚覀冊诩抑辛茉r可是擰開水龍頭盡情地享受水的撫摸直到自己覺得舒服才作罷,和他們四兄弟比起來我們太浪費了。
5、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卻了我,我也想來讀一讀,行嗎?
師配樂朗讀。(課文片斷內容改成詩歌)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
滑過了
我們的臉,
像一條小溪流,
……
三、總結:
1、作者就是用詩一般的語言,寫了一勺水帶給四兄弟的美妙體驗,讓我們深切地體驗到藏在水窖中的水是多么珍貴,也讓我們感覺到了什么?
生齊: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2、生活中,我們還擁有許許多多水,學這篇言文章你感受到他們對水的珍貴嗎?你也要學會珍惜!
[板書設計]
26、水 挑水
。ㄗ钫滟F) 洗澡 盡情享受
澆水
《水》教案 篇3
一、談話導入。
1、 板書:水
看到這個字眼,你的第一感覺或者聯想是什么?
2、有位作家叫馬朝虎,他寫下了兒時記憶里的水。這水帶給他怎樣的特別感受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
(1)讀正確。遇到生字,先看看生字表,再讀準字音。
。2)讀通順。遇到長句子,反復多讀幾遍,不讀破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共有幾小節?
2、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嗎?敢和老師比一比嗎?
第一小節、第二小節、第三小節各請一名學生,第四至第六小節老師讀。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試著在水的前面填一個字來概括我們所讀部分的內容。
3、學生副板書:
缺水、盼水、惜水、愛水
三、感受缺水之苦。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在讓你覺得震驚的字詞下面做上記號,待會兒來談談你的感受。
a “一個村子的人”、 “一處很小的泉眼”:可以想象取水人之多,水源之少。
b “十公里以外”:相當于從學校走到狼山,一來一回,取水多么辛苦!
c“排上一個小時”:取水的人多,等待的時間就長。
同學們,等水要一個小時,來回的路上要走上兩三個小時,這樣算來,一個人半天的工夫就只能取回兩桶水,水多么來之不易啊!
d“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取水遠、取水難、半天的工夫才能取回一擔水。這稀少、奇缺的東西當然是最珍貴的了。
e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這是村里人說得最多的話。在這里,在這個嚴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貴,更受村民青睞。
5、 長長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擔子,珍貴的水,這就是作者兒時對水的苦澀記憶。讀到了這些,看到了這些,我們都明白了,為什么作者會說——出示:(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我們都明白了,為什么作者會說——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我們也明白了,為什么——出示:(請我喝酒,不如……成了村里人說的最多的話)
6、視頻《濤濤的夢想》。請你用一個字來形容這缺水的日子,你最想用哪個字?
7、板書:缺水之苦
8、那么作者是不是在下面的文章里也具體描寫這種缺水之苦呢?
四、體會浴水之樂。
1、作者沒有寫缺水的苦澀,卻寫了什么呢?
板書:浴水之樂
2、 他們洗澡的方式和我們一樣嗎?怎么不一樣?
“天”浴、“勺”浴
3、讓我們再細細地讀一讀這“天”浴和“勺”浴的場景,想一想他們的感受。
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然后大人們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這樣的無遮無攔——男人們穿著短褲,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4、這“天”浴的時刻,大家是怎樣的感受?板書:痛快
5、你們能通過朗讀,把這樣的痛快表現出來嗎?
6、引導評價:有沒有把痛快之感表現出來?
評價后再讀,再評,再讀。
7、這雨是我們期盼已久的,它突然不期而至,猶如喜從天降,我們怎能不歡呼雀躍?這雨說不定即刻就止,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怎能不匆匆奔出?讓我們讀出那份喜悅,讀出那份急切來。
8、“天”浴是那樣痛快,“勺”浴同樣舒服快樂。請你默讀4-5小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語句或者關鍵詞語中讀出了這樣的感受?在空白處加上批注。
出示:
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母親輕輕一笑,從腰帶上取下鑰匙,打開了水窖。一縷水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都倒抽了一口涼氣。然后,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頓時,藏于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能夠潤濕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9、交流。
①倒抽一口氣,你能做給大家看一看嗎?什么時候,你才這樣倒抽一口氣?現在作者四兄弟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動作呢?這就是對水的渴盼。
、谒畯念^澆倒腳的感覺,寫得特別細膩、真切,身體的每個部分、每個毛孔都需要水的滋潤,都在享受著水的親吻與撫摸。
10、同學們,讀到這里,你覺得這水還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水嗎?
水,是最珍貴的東西。
水,是生命的象征。
水,是幸福的源泉。
水,是痛快、舒服的感受。
11、出示三段話。
同學們,讀著這三段文字,想象著“天”浴、“勺”浴的場景?墒,不知道為什么,讀著讀著,我卻讀出了異樣的感受。你們再默默地讀,想想老師這異樣的感受是什么呢?
12、是的,讀文章就要這樣反反復復地讀,默默地想。缺水的日子很苦,作者卻沒有過多的描寫,反而細膩地刻畫了浴水的歡樂,這是為什么呢?
以樂來反襯苦。
13、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僅僅是缺水的苦澀嗎?
缺水的生活很苦,可是人們依然熱愛生活,渴望幸福和快樂。
14、只有缺水之苦才知道浴水之樂,而浴水之樂又反襯缺水之苦。這苦樂之水,在告訴我們:水,是最珍貴的東西。我們怎能不珍惜呢?少倒半杯水,擰緊水龍頭,就可以帶給缺水地區孩子一份歡笑;捐贈一元錢,建造一口水窖,就可以改變缺水地區孩子的生活。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
板書:
水
最珍貴
缺水之苦 浴水之樂
(學生副板書) (學生副板書)
《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堂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驗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不忘缺水之艱難,珍惜水資源。
教學重難點
體驗缺水時村子里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學生不忘缺水之艱難,珍惜水資源。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研究文章中心,初知珍貴
1、板書課題,提問:見到“水”這樣的題目,通常我們認為它會寫些什么?
2、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寫“水”的什么?
3、小結:本文是記敘文而不是說明文,通過寫人們珍惜水而表現了水的珍貴。
二、再讀課文,理清層次,整體把握水的珍貴
1.輕輕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總體寫水的珍貴,后具體寫人們怎樣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為幾段?
三、精讀課文,體會水的珍貴
1.學習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說。畫出第一段中寫水珍貴的句子。
(2)學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導理解。
① 我們一個村子的人吃人,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 你是怎么理解“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這句話的。
(3)再讀全段,反復體會水的珍貴。
2.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寫“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的句子。
、傧嗷ソ涣魉x擇的句子,說說理由。
、诶斫狻捌谂巍保ㄆ诖、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坌蕾p有關句子:
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以備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在雨中奔跑踴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④研究“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⑤各自朗讀體會。
第二課時
1、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找出寫水珍貴的句子,重點研究:
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而掛在她腰 帶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征著權威、幸福和痛快。我們都盼望著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
、邶R讀“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都盼望著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 到來”。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龠@兩個自然段寫的什么事?
②第四自然段中要著重理解動作和“我們”的感受。③第五自然段。
仔細閱讀第五自然段,討論這一自然寫的是什么:是寫媽媽給我們洗澡的本領高,還是寫別的什么?
。4)學習第六自然段。
理解“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四、練習
1.“我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找出有關句段仔細讀一讀,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地加以描述的。
2.插圖配一段說明文字。
3.給村里人帶來了“苦”,可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水》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隨課文識字,認識8個一類字和綠色通道里的3個字。
2 認識兩個新偏旁:手字旁、走字旁;學會寫:看、起。用部件法學習:于、辦、法、終。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
4 懂得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1 燒瓶和紅水、石子、遮布、托高臺。
2 生字卡片(黑色紙,雙面膠貼好)。吸鐵石。
3 貼好課文插圖。畫好田字格。
教學過程:
導入:
今天,朱老師要給大家做個實驗。(出示半瓶水的瓶子)看!這是個(出示詞語:瓶子)(瓶子)后鼻音(瓶子)。這瓶子里有半瓶水。現在,朱老師要它變,注意看,水有什么變化。(放小石子)
(水滿出來了)
為什么石頭放進去,水會升高呢?(指名2人)
。ㄒ驗槭^放了進去就會水升高)
因為石頭放進去,占據了水的位置,水的位置被占掉了,就被石頭擠啊擠啊,擠上來了。我們小朋友洗澡的時候,浴缸里放滿了水,我們一坐進去,水就出來了,這也是因為?
。ㄎ覀內苏嫉袅怂奈恢茫
實驗就做到這里,下面,朱老師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想聽嗎?
。ㄏ耄
說有一天,一只烏鴉口渴了(出示詞語),口渴就要怎么樣?(找水喝)所以這個渴字大家看,就是什么偏旁。(三點水)它找呀找呀,突然,他看見一個瓶子(出示插圖)里面有半瓶水,哎呀!它這個時候什么心情?(指名2生:很高興!很開心)可是呀,瓶口小,烏鴉喝不著,怎么辦呢?
讀讀課文你就可以知道啦。ㄗ⒁猓
初讀課文:
要讀明白課文,先要認識生字,做第一件事:把一類字和綠色通道里的字拼拼讀讀,讀準音,看清形(開始)第二件事:把生字放到課文里,把句子讀通,課文讀順。第三件事:再讀課文,不懂的地方看看課文插圖想想再讀。
請你用四個字來回答。課文講了誰?干什么?(烏鴉喝水)
(出示課題):比一比,喝水的喝和口渴的渴,有什么不同?
(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口渴的渴是三點水。)
為什么喝水的喝是口字旁?
(因為喝水是要用嘴巴的。)
那為什么口渴的渴是三點水呢?
。ㄒ驗榭诳柿艘人,所以是三點水。)
學習第一小節
課文中誰口渴。浚ㄒ恢粸貘f口渴了)
指名讀第一節。
口渴了沒有水喝是什么心情?(想喝水,著急)
(出示句子11)讀讀這一句,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烏鴉著急著想喝水呢?(到處)
到處是什么意思。浚ň褪请S便哪里,每個地方。)
烏鴉每個地方都想去找,這里那里,(指讀“到處”找)(指名生2讀)(它渴。∷卑。。┱业經]有?(找到了。)你從哪里知道的?(指名讀,出示前半句句子12。出示生詞卡片,讀詞。)找到水了,烏鴉,你心情怎樣?(很開心)請你開心地讀讀這段話。(生讀)哦,有水了,那烏鴉,你喝呀,你喝呀,怎么不喝呢?(指名說:瓶口小,烏鴉喝不著。)(出示后半句。)看看書上第一幅插圖,這烏鴉看到水卻喝不著,它怎么樣?(很著急!急得汗都出來了。)剛剛還很開心的呢,啊,有水喝了,一會兒,發現這個水喝不著了,怎么樣?(很著急)當中用一個什么詞語連起來?(可是)可是前面烏鴉很(開心)可是后面很(著急),可是在這里起個什么作用?(轉折)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要把轉折的感覺讀出來。)(指名2生讀,齊讀)喝不著么就不喝了吧。好不好,小烏鴉?(不好,)那你要怎么樣?(要想辦法)喔唷!你真是一只肯動腦筋的小烏鴉,課文中的烏鴉也跟你是一樣的。(出示卡片:怎么辦呢?)烏鴉說這句話的時候還在干什么?(想)請你來想想。(指名2生讀。你是在全神貫注地想。)烏鴉在使勁兒地想,用力(寫個力字)地想,想得怎么樣?(做動作,左右各撒汗)(滿頭大汗)(寫:左邊一些汗,右邊一些汗。)什么字?(辦)(指名2生再讀句子——怎么辦呢?)
小朋友們讀讀第二小節,看看,烏鴉想出辦法來了嗎?想了什么辦法?(出示第2節。)(指名回答)(出示句子2)
。ǹ凑n文插圖,叼起(出示詞語)是個怎樣的動作。)(用嘴巴咬住)所以是什么旁?(口字旁)(指名讀)
它叼起什么呀?(小石子)為什么要叼小石子呢?叼大石頭不好嗎?(因為大石頭烏鴉叼不動。)你覺得這是只怎樣的烏鴉?(很聰明,很動腦筋。)(指名讀:它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22)它為什么一顆一顆的放?(因為這樣就不會堵住了,為了把石子放準,它放石子的時候還要怎么樣?(小心地))(指名讀:強調“一顆一顆”)恩,烏鴉想得真周到,真是只(聰明)的烏鴉。(指名讀)看圖,它放了多少石子呀?(很多)這么多的石子,它都是怎么樣放進去的?(指名讀句子22)烏鴉真(引說:辛苦呀。R讀。句子22。
辛辛苦苦總有回報,讀(出示最后一句。)
水怎樣升高的?(漸漸,出示詞語,齊讀2遍)也可以說是(慢慢)。怎么會漸漸(重音)升高的?(聯系上句:一顆一顆)它放一顆,升高一點,放一顆,升高一點。瓶子里的水(引說:漸漸升高了。)(引說烏鴉——就喝著水了。)喝著水的烏鴉,是什么心情?(很開心)(指名讀)
烏鴉喝著水可不容易,這個好辦法是怎么來的呢?(出示句子21)(指名讀)(出示句子缺少終于)(指名讀)你覺得這兩句在意思上有什么不一樣?(第2句有個“終于”就說明它想辦法想了很久。)你說它會怎么想呢?(它看見石子就會想:石子放進去就可以水升起來,就可以喝水了。)還會想什么?(挑小石子)是呀,他想啊想啊,怎么樣?(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出示詞語:終于)這個辦法想出來,怎么樣?(很不容易)花了很長時間,動了很多腦筋。ㄖ该x)(出示:辦法)大家看辦法的法怎么記?(左右結構,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去。)
現在請小朋友們用朗讀來回答老師的問題?
一只烏鴉怎么了?他干什么?
它看見什么?可是怎么樣呢?
于是它想?
烏鴉看見什么?然后怎么樣?
它想的辦法是?
最后?
。ㄖ负诎迳系纳挚ㄆ┱l能看著黑板上的這些詞語,說說烏鴉喝水的故事?
。ň毩暎ㄖ该1試)(如果多就一起來。不多就個別。)
考考你的記憶力,(出示:手)(讀之)手字放到邊上,就變成手字旁(讀之)看,有什么變化?(豎鉤變成了撇。)現在,手放到了眼睛上,(出示看)就是(讀之:看見的看)描紅。
考考你的觀察力,(出示題目比一比,再組詞:于—干)(終于的于,干活的干)看看有點像,比比不一樣?哪里不一樣?(一個是豎鉤,一個是豎)描紅。
。ǔ鍪尽捌稹,這里有個新偏旁,走字旁。讀之。)上面是個(己),什么結構?(半包圍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把走字底的捺畫寫得長一些,(邊說邊示范)己寫在走字底上面,不要碰到走字底。描紅。
寫字本子上寫。
《水》教案 篇6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篇幅短小,文字淺顯,蘊含哲理。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秋水》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秋水》教案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領悟莊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體現
2.進一步體味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及現實意義。
課前準備: 完成第一課時詞語疏通的教學并要求全文背誦,請同學們以四人為組查找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
教學安排:二課時
教學步驟:第二課時
1. 導入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諸子百家散文,其中著名的有哪幾家?
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師: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多少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莊子。在現今高度發達的社會里,莊子思想對于我們或許更有一種特殊的感受和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莊子的精神世界。
師:莊子是一個善于用寓言講故事的人,他講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現在常用的“井底之蛙”就是其中的一個,有哪位同學能講給大家聽聽?
生:井底之蛙對東海的大甲魚說:我快樂極了,出來時在井欄上跳躍,回去時在井底休息;在水里游的時候,水會浮起我,到水底的時候呢,有泥巴來按摩我的腳,可看看旁邊的小蝌蚪、小螃蟹它們就比不上我了。我獨據一池井水,跳躍其間,無比自在,你也進來享受享受吧!可是甲魚的左腳還沒有跨進去,右膝卻已被絆住了。它緩緩地說道:東海有一千里長,八千尺高,即便連年旱災水災海水都不曾為之減少或增加,這才是它真正的快樂呢!井底之蛙聽了之后若有所思。(可簡要講述)
師:莊子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不要自以為是,天外有天……
2. 領悟課文《秋水》中莊子的思想含義
(1)師:那么課文《秋水》中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呢?請全體同學齊聲朗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生:以河伯與北海若的一段對話說明要謙虛,不能自滿;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
(2)師:我們從課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請同學們散讀文章的第二段,從文中找出最關鍵的詞句。
(3)師請生一邊回答,一邊自己出示板書: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中國——四海——天地
小米粒—大糧倉
小洞穴 曠野
人——萬物
毫末 馬體
(4)師總結歸納:
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這幾個比較,“百川之水,莫大于海”,四海與天地比,好似小石小木與大山,中國與海內比,有如小米粒在大糧倉中,四海在天地之間,猶如小洞穴在曠野里,人與萬物比,又如毫末在馬體上,同樣的“四海”因為所比的對象不同,也被比成了“大糧倉”和“小洞穴”,同一個事物,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我們很自然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事物的大和小是相對的。(出示板書)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大和小
中國——四海——天地 是相對的 →
小米粒—大糧倉
小洞穴 曠野
人——萬物
毫末 馬體
3. 由課內知識延伸至課外,進一步理解莊子思想的深刻含義。
(1) 師點撥:由前面我們所得出的“大小是相對的”結論,很容易能想到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相聯系的相對論,空間的大小是相對的,時間的長短是相對的,《秋水》中的“少仲尼之聞”也反映出了另一種相對性,同學們想一想這指的是哪方面的相對性?(知識)
(2) 莊子有句與此有關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出不同的印象。在莊子看來,一樣事物可以是大,又可以是小,可以是貴,又可以是賤,事物沒有確定不變的標準,所以他提出了大小、貴賤、生死、物我等同的觀點,即齊大小、齊貴賤、齊生死、齊物我,這就是莊子思想頗具特色的“齊物論”。(出示板書)
水—— 海 —— 天地
小石小木 大山 大和小 齊(以…為同)大小 天地與我并行
中國——四海——天地 是相對的 →齊 生死 →
小米粒—大糧倉 齊 物我 萬物與我合一
小洞穴 曠野
人——萬物
毫末 馬體
(3) 師:這些看來很深奧的道理莊子也是通過講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大家的,上節課后,我布置大家回去找一些莊子最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沒有同學找到莊子講的有關生死的小故事?
生講述“鼓盆而歌”的故事,師同時放幻燈。
師點撥:這個看起來有點無情的故事恰恰體現了莊子的生死觀。人一旦死去,埋掉、燒掉化為泥土,散為塵垢,甚至連意識也沒有,這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恐懼,無怪乎王羲之要說“豈不痛哉”而莊子則認為人開始是沒有生命的,只有氣息形成“形”,“形”變成“生”,“生”又變成“死”,最后又歸為氣息。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一樣自然。這樣的觀點不是讓人輕視生命、一心求死,而是要人呵護生命,不因為死亡的到來而憂傷生命。
(4) 師:下面我們要講的故事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關于莊子做夢的故事,請查到這個故事的同學為大家講述一下。
生講述故事,師放幻燈。
師點撥:以夢喻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著名的有南柯一夢、黃粱美夢,都是些平生窮困潦倒的人,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旦夢醒,一鍋黃粱尚未煮熟,而南柯也不過是一個螞蟻窩。他們夢的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求之不得就產生破滅感。而莊子的夢更奇異、更優美,翩翩而飛的小蝴蝶徜徉在大花園中,蝶兒飛舞在花叢間,逍遙在陽光空氣下,在這里天地萬物與我合二為一,達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莊子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精神上無限自由的世界,從整體處觀察事物,從各個角度作全面的透視,不以人類為中心,不以自我為中心,取消了天地萬物和我對立的宇宙觀,達到萬物合一的境界。
4. 討論體會莊子思想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師;現實生活中物質的欲望、名利都可以是牽制我們自由的東西,照莊子看來,人、物欲、自然等等都應該是一個和諧自然的整體,人類的行為與行事都應合乎自然的運行。對于現世人類無止境的貪欲與物化,莊子的思想無異是調劑人心的清涼劑。下面請同學們的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現實生活中的那些例子是可以體現莊子思想的時代意義的。
生討論略(可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對物欲過度的追求而失控浮躁等方面展開)
5. 師小結:莊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一節課的時間只能“蜻蜓點水”,其中的睿智與哲學還需要我們在課后進一步感悟與領會。在上課開始的時候曾經說過,在我們心靈生病的時候,會需要進進藥店,可是任何藥也不能吃得過量,否則也會有負面的效應,所以關鍵的是對度的分寸拿捏。
《秋水》反思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導入新課階段,我引用了南懷瑾的一句話“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介紹了道家思想在歷史上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對于心靈生活的滋潤。又引魯迅《漢文學史綱要》中的“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莊子》著作的的藝術風格,學生感到很新鮮。然后又讓學生試著介紹他們所了解的有關莊子的生平事跡以及《莊子》中的有關故事等,從學生的介紹來看,他們對莊子其人其書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里是一級達標學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見他們在初中時候的課外閱讀是比較狹隘的)。 為了讓學生對莊子其人其書產生點興趣,我在學生介紹的基礎上,扼要地概括介紹了莊子的生平與思想,介紹了《莊子》一書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基本藝術風格。然后選擇了幾個比較典型的能體現莊子個性風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為相、路遇骷髏等介紹給學生,從他們的驚訝的反映可見出他們對莊子這個人是有點興趣了。接著順水推舟。轉入對《莊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內容要點的介紹,強調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圖是在于表達“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但是如果單獨將其開頭部分抽取(即課文的節選部分),它還給人以關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不能驕傲自大”“人貴有自知之明”“謙受益,滿招損”等等的啟示。上述啟示在賞析中,學生基本上能說出。
本課計劃用一節課教完,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我只用了30分鐘多一點,前面近15分鐘用以課前口語訓練以及對第22課《寡人之于國也》一課的總結性復習問答。這學期文言文快要結束了,我想得告訴學生學會自己分類整理語言點,即按照易錯讀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知識點來梳理,以便復習鞏固,因此這節課在賞析的同時向學生提示、點撥了本課的重點的字詞句,在黑板上板書了部分語例,并將此項工作布置為課后作業。 課后找了幾個學生談話,了解對這堂課聽課的反饋。大部分學生表示聽得懂,這篇課文比較淺易。這讓我有點擔憂:因為感覺淺易,覺得沒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問題了,可能只是知之皮毛。這篇課文是節選,只是原文《秋水》篇的一個開頭部分,部分與整體的內涵在讀者的閱讀理解來看又會存在一些出入。
在〈1〉班講這篇課文時,我把課文中的提到的伯夷與孔子這兩個人的用意作了個具體的解釋,介紹的了莊子的“知量無窮”的觀點。指出文本中海若與河伯的象征蘊涵,如果說海若是莊子的自我寫照,那么河伯則是儒家門徒之類的投影,孔子及其門徒們在這個文本中是一個被奚落和挖苦的對象,這是莊子的詭秘之處。(1)班的葉瑩瑩同學對“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一句如何理解提出了疑問,這是我事先估計到的。在講解過程中,我對此也做了簡要闡述:《秋水》的主體是河伯與海若的七次對話,對話的核心內容就是莊子的無限相對思想。河伯與海若在后面的對話中也曾提到孔子與伯夷,原文是“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與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辭讓君位以成就好名聲,孔子大談天下事以顯示自己學識淵博,他們的自滿,不就好像你剛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樣子嗎?通過這樣的補充介紹,學生對節選部分的思想內涵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我越來越感覺到文言文閱讀教學,在文本閱讀鑒賞的課堂對話中,教師與學生由于在前閱讀的積累上的差異,會使對話可能因視界的差異導致教學對話的中止或錯位,在這個時候,教師必須敢于講,把問題將具體,講透徹。對于像本文這樣的節選類文本,教師最好在備課中通讀其全文,以免斷章取義。
《水》教案 篇7
《泉水》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著,灑下一路愛心。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泉水》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泉水》教案教材分析:
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沖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四幅場景意境優美,極富畫面感。語言清新明快,充滿詩情畫意。
孩子們見慣了礦泉水,很少見過山泉水。課前教師可布置學生搜集泉水的相關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親自去看一看。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自讀自悟,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品詞析句,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帶、音樂磁帶《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們見過泉水嗎?你們了解泉水嗎?你們知道泉水的知識嗎?誰能說一說呢?
二、識字學詞:
1、讀第一自然段“你瞧,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了……”一句,認識生字“股”。“股”和“縫”可借助手勢、實物或圖畫顯示字義。
2、出示“杜鵑花”圖片,結合插圖,通過形象感知認識“杜、鵑”,并可結 合姓氏識記“杜”字,聯系學過的“鵲”識記“鵑”字。并串講關于杜鵑花的故事。
3、借助圖或實物認識“瓦罐”,學認“罐”字。
4、小組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三、寫字指導。
要寫的字中左右結構的字較多,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可以把重點放在總結“月”字作偏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時的變化規律上。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15個要求認讀的生字詞,正確書寫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激發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的興趣。
4、學習泉水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導入:
同學們,你能說說你對見過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泉水的一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展開聯想,整體感知全文。
(1)出示課文插圖,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說話,小組交流。
2、老師示范朗讀或播放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體會“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帶給人們的幸福生活。
3、小組合作朗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分在小組里展示朗讀。
4、小組派代表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好,并發“小書簽”獎勵。
5、在整體朗讀過程中重點指導品讀下列句子。
(1)“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要求讀出泉水自豪、歡快的語氣,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
6、師生合作,采用教師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進一步在讀中感悟。
三、總結拓展
1、朗讀全文,感悟泉水的純潔無私、美麗可愛的心靈。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討論交流:你覺得泉水怎樣?喜歡他嗎?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發揮想象,進一步體會泉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1)“叮咚,叮咚”,泉水還會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還會看到什么,為大家做些什么?
(2)口頭補充句子。
四、積累運用
1、在“好詞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詞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還可仿照上述詞句的形式另寫幾個詞語或幾句話。
2、熟讀課后練習“我會讀”中的小韻文,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朗讀表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把它背下來或抄下來。
五、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組織一次公益活動,如,打掃街心公園的衛生,制做保護環境的宣傳牌,幫助軍屬做家務……為社會奉獻愛心。
相關鏈接:
1、泉水。從巖石裂縫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區較為常見,因為山區的地形多經山體運動的強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異,可分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溫度可分為溫泉、冷泉和普通泉。許多江河湖泊都是由眾多泉水匯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僅可以灌溉農田,供給人們飲用,有些泉水煮熟后還可提制食鹽,還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2、飲用天然礦泉水和天然泉水,山泉水有何區別?
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都屬于一種類型的水,它們都是無污染的地下水,都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成分,流量,溫度相對穩定.唯一的區別只是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的特征組分的含量尚未達到礦泉水的界限指標.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是僅次于礦泉水的優質飲用水
《泉水》反思課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泉水》這一課的教學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中以讀為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并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為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后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激活思維,在理解中積淀情感。豐富了泉水樂于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說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后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里本人將文本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說話、寫話的啟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 2、平時說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
二、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作為老師不可放過每一位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幫助,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好。關注讀通課文這一環節等于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與理解的錯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重要的環節,本人非常重視。這篇課文很美,內容淺顯、描繪的畫面卻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韻律的美感。在引導讀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著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澤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泉水的幾次說話要用輕松,自豪的語氣來讀。為了讀中求樂,“引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配樂聽讀”是本人在本課中引導朗讀的一個特色,學生很快樂。
三、寫字教學是二年級教學重點。在觀察與評價中共享寫字情趣,師生互評、生生互相評、并重點授之寫字的方法。(老師的范寫尤其重要,讓學生親臨老師書寫的快樂,或許真能直到“身教重于言教 ”老師運筆方式與情感流露,使學生有渴望試寫的感覺,其實寫好字是一種語文修養。
四、想象拓展環節,發揮文本的示范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泉水的奉獻精神。(這首兒歌是泉水流經大海的過程:泉水——小溪——江河——海洋。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問句時,要用驚奇、上揚的語調來讀,讀答句時,要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小組合作,表演、能背更好。)
上完本課,我認為本人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這僅僅是從作業情況來擬定的自己的教學效果。多數學生能完成該掌握的學習目標。字、詞、句的認讀與書寫,能感悟到以擬人的手法的美感。能進入色以歡快甜美的感覺讀出泉水的四次說話。不足的是對文中有些詞語理解不是很明白。如“天然水塔”(意思“天然”指不是人工制作的,而整個意思指的是泉眼,即文中說的流出泉水的石縫。)
總之,“一路奉獻、一路幸福、一路快樂”在生活中去嘗試。“語文”不是要老師教會某一課,是要老師激發學生怎樣去喜歡語文。
《水》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通過多種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朗讀,感悟課文。
教學難點: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準備:
1、各種瓶子若干個,小石子若干個
2、動畫課件
3、各色五角星多個(用于隨機激勵學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烏鴉圖片。
師:肖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認識它嗎?它今天想來和咱們班的小朋友一起上上課,大家歡迎它嗎?(課件:小烏鴉給大家打招呼聲音)
師:小烏鴉給大家打了招呼,我們大家也要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應該怎么樣啊?
。▽W生和小烏鴉打招呼)
2、引出課文內容:
師:大家覺得小烏鴉可愛嗎?這只可愛的小烏鴉啊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它的一個小故事,大家想不想聽?(課件:聽《烏鴉喝水》的故事)(板書課題:烏鴉喝水)
二、讀中識字,感悟課文:
1、初讀課文,提出識字要求:
師:剛剛小朋友聽的故事就是我們語文書上19課的內容,(齊讀課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小朋友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應該怎么辦?(課件出示識字要求)
2、識字游戲:
a.師:小烏鴉知道小朋友都很聰明,他現在就想要來考考大家呢!
。ㄕn件:烏鴉站在蘋果樹上,樹上的每個蘋果上都有一個生字,誰讀對了就隨機獎勵一個蘋果小貼花,并讓他當小老師帶全班同學讀一讀。)
b.請2-3個小組開火車讀(師:小火車開起來!生:開到哪?師:開到這!)。
c.全班齊讀。
3、逐段朗讀,邊讀邊悟。
a.第一段:
過渡語:小朋友真聰明,這么快就通過了小烏鴉的考驗,讓我們繼續跟著小烏鴉看看發生什么了?(課件:烏鴉飛來飛去的動畫)
師:小朋友仔細看,誰在那里干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烏鴉為了能喝到水,找了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烏鴉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我們讀這一句的時候該怎么讀呢?
。╝.指名讀;b.請學生表演“到處”找水的感覺;c.評價、獎勵。)
師:烏鴉繼續飛呀飛、找呀找,這時……你們看:(課件:烏鴉看到水的動畫片段;句子: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想想這時你好像聽到烏鴉說什么了嗎?你能感覺到烏鴉的心情嗎?(a.小組讀;b.分男女讀。)
師:找到水了真高興,可是烏鴉卻遇到了新的困難,怎么回事兒呀?(課件:烏鴉喝不到水的動畫)此時,烏鴉的心情怎樣?怎么看出來的?(課件出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自由練讀;b.指名讀;c.全班齊讀。)
師:烏鴉喝不到水,我們就給他一點時間去想辦法,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吧!
。ㄕn件:歌曲《烏鴉喝水》)
b.第二段:
師:歌曲聽完了,大家告訴老師烏鴉想出辦法來了嗎?怎么想出來的?(課件出示:第二段;齊讀第二段;比較句子:突出“許多”)
c.第三段:
師:自由朗讀第三段,把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師:請一個小朋友把你畫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讀句子)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烏鴉把石子放到瓶子里,為什么就喝著水了?烏鴉到底是怎么放的,我們學著烏鴉的樣子試一試。請大家注意觀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做試驗,放石子。)誰知道水為什么會升起來?
師: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嗎?書上用的哪個詞?(漸漸,課件出示句子: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誰能夠用“漸漸”說一句話?
師:想想這時候烏鴉心情怎樣?會說什么呢?那該怎樣讀呢?(課件出示句子:第三段;a.師范讀;b.齊讀。)
c.討論思考、拓展思維:
師:你喜歡這只小烏鴉嗎?為什么喜歡?烏鴉是很聰明。但是,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她想想辦法吧!(生想辦法討論回答。)
4、寫字指導、練習:
過渡語:小朋友喜歡這只聰明的小烏鴉,也幫小烏鴉想了很多其他的辦法,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認識“辦法”這兩個字吧!
a.教學“辦”
拼音:bàn
在田字格中書寫,書寫規則:先中間后兩邊的書寫規則,注意兩點的位置;
學生書空后組詞;
b.教學“法”
拼音:fǎ
在田字格中書寫,書寫規則:左右結構,左窄又寬;
學生書空后組詞,并用“辦法”說一句話。
c.自己在書上進行練習,先描一個紅色的,再寫兩個。
三、課后總結:
師:今天小朋友學得很好!學了這篇課文,使我們懂得了: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肯動腦筋,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今天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今天,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做做實驗,討論討論,看看到底哪種辦法最好呢?明天與同學們來交流交流,好嗎?
《水》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 隨課文識字,認識5個四會字和2個二會字。理解“終于”和“漸漸”。
2. 認識一個新偏旁:手字旁;會寫看和渴。
3. 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連貫。理清課文脈絡。
二、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白板)、光盤
三、教學過程:
。ㄒ唬┘と
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則謎語,看誰猜得準?
【出示:身穿黑袍子,長個小丑樣,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
師指讀:身穿黑袍子,長個小丑樣,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預設:生1:麻雀(否定引導:麻雀是黑色的嗎)
生2:烏鴉(肯定:你聽懂了每一句話,猜對了。
瞧!烏鴉來了!【拖出烏鴉圖片】
過渡:其實,烏鴉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長了一身黑色的羽毛,但是它卻有很多優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聽一聽關于烏鴉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請你一邊認真聽,一邊思考,聽完后告訴老師這個故事講了誰做了什么?
【光盤出示:課文欣賞】
預設: 生1:烏鴉喝水
生2:(探問:你能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嗎?)
。1)【板書出示“烏鴉喝水”】
。2)【給鴉用紅色粉筆注音】
(3)你怎么記烏鴉的“鴉”這個字呢?
預設:生1:因為烏鴉是一種鳥,所以后面有一個鳥字旁。
(有效激勵(肯定提升):不錯!你是從字義上理解并記住這個字的,真是個不錯的辦法,通過這個辦法還可以認識許多字呢!真棒。
生2:牙和鴉的拼音一樣,聲調不一樣,所以我記住它了。
(有效激勵(肯定提升):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你會將學過的字和新字相比較記住這個字。你教給我一個方法。)
我們的祖先把各個部件組合成新的字,都有秘訣的,鴉是形聲字,左邊的牙表示聲音、右邊鳥表示意思。)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4課【師指黑板,生讀《烏鴉喝水》】。
看得出小朋友非常喜歡烏鴉的故事,那就請你們自己去讀一讀吧。 請小朋友們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難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課文插圖。
課文一共有幾個小節。
預設: 生:兩個小節。
老師請兩位小朋友讀一讀課文,每個小朋友讀一個小節。其他的小朋友端好書,認真聽,可以從感情、字音、流利等方面做以評價。
(三)學習第一小節
1.學習【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出示口渴的烏鴉】小朋友請看這幅圖,圖上畫的是什么?
預設:
生:天氣很熱,烏鴉口渴了。
師:是啊!【拖出: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1)誰來讀一讀這一小節?
。2)渴字是什么偏旁啊?為什么呢?
生1:因為渴了要喝水,所以渴是三點水。
。ㄓ行Ъ睿嚎磥砟阏娴膭恿四X筋去思考這個問題了!真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
。3)渴,它有一個雙胞胎哥哥,他們長得很像,他就是(引答)“喝”,你能找出它們的不同嗎?
生1:喝水的喝是口字旁,口渴的渴是三點水。
。ǹ隙ㄌ嵘耗隳芤谎劬涂闯鲞@來那個字的偏旁不一樣,真不簡單!)
。ㄗ穯枺簽槭裁春人暮仁强谧峙裕浚
生1:因為喝是要用嘴巴的,所以喝是口字旁。
(4)誰能分別給渴和喝組一個詞。
口渴和喝水
(5)請你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6)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強調到處)
2.學習【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烏鴉喝不著!
過渡:烏鴉口渴了,沒有水喝很想喝水,很著急,他飛呀飛呀,飛了好久,找了好多地方,終于【拖出: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烏鴉喝不著!
。1)這里面有我們要會寫的字,“看”上面是手字旁,手字旁和手字有什么不一樣?
預設:生:手的最后一筆是豎勾,手字旁的走后一筆是撇。
。2)【老師用紅色粗鋼筆描紅撇】
。3) 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書空?纯瓷厦嬗幸粋手字頭,一筆撇、二筆橫、三筆橫、四筆撇。下面一個目,一筆豎、二筆橫折、三筆橫、四筆橫、五筆橫。其實看就是把手擋在眼睛上面去。它看見了什么呢?
生:一個瓶子。
(4)跟老師讀“瓶子”,瓶其實是后鼻音。
2.學習【怎么辦呢?】
過渡:找到水了,渴極了的烏鴉真開心,可是,因為瓶口小,烏鴉喝不著?怎么辦呢?
。1)【拖出:“怎么辦呢?】”
(2)這時的烏鴉更著急了,他使勁兒想、用盡力氣想。
(3)【拖出:力字】
。4)急得汗都出來了。
。5)【用粗的藍鋼筆寫:左邊一點汗,右邊一點汗!
(6)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辦法的辦。跟老師一起來書空。一筆橫折鉤、二筆撇、三筆左點、四筆右點。
。7)請愿意做著急的小烏鴉站起來,再來著急地讀讀第一小節!
。8)喝不著么就不喝了吧。好不好,小烏鴉?
生:不好
(9)那你來幫它想想辦法看?
預設:生:
生:
過渡:你真是一只不服輸的小烏鴉。小烏鴉憑借自己的聰明腦袋也想出了好辦法。請一名小朋友來讀一讀第二小節,看看,烏鴉想出辦法來了嗎?
生1:讀。
。ㄋ模⿲W習第二小節
1、學習【拖出:烏鴉看到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
。1)過渡:原來這只烏鴉不僅不服輸,而且還善于觀察。
。2)【拖出:烏鴉看到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窟@個句子有點長,我們再來讀一讀。
。3)請你來讀。【老師用粗的紅色鋼筆劃間隔號: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終于想出辦法來了!。
(4)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5)【用紅色熒光筆涂上“終于”】
(6)【拖出三個句子】請小朋友練習把帶“終于”的句子補充完整。
1.騎手經過不斷練習,終于牢牢地騎在牛背上。
2.爸爸經過努力學車,終于學會開車了。(學會了。否定引導:請你把話說完整。)
3.我經過努力練習,終于把鉛筆字寫漂亮了。(我。探問:我經過什么?)
。7)在前面一定要寫碰到什么困難,又是怎么想辦法一點一點克服的,到最后才可以用“終于”。烏鴉想辦法,想了很久,所以才可以用終于。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8)【出示:法】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
生:我用加偏旁的方法記住的。在來去的去前面加一個三點水旁就念法了。
三點水旁的字你能說出幾個呢?
江、河、漁、波、浪、海、洋、渴……
2.學習【它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
(1)過渡:聰明的烏鴉到底想出了什么辦法啊?我好想知道!你來告訴我。
生:讀
(2)【拖出:它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
。3)烏鴉叼起小石子放在哪呢?
生:瓶子里。
(4)這時,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居盟{色熒光筆涂出“漸漸”】
。5)漸漸是什么意思?
生:慢慢。
生:一點一點的。
。6)你能把這兩句話讀好嗎?讀出水是慢慢地升高的。請你來讀。
。7)請我們班女生一起來讀一讀第二小節。
。ㄋ模┗仡櫿n文
1.排序
(1)【出示四幅圖】
。2)老師這有四張圖片,請小朋友一邊回憶課文,一邊看圖,然后把這三幅圖按照正確的順序排列一下?
生:看圖、思考
(3)找一個小朋友來前面給三幅圖標上序號。
2、請全班學生再整體讀一讀課文。
(五)指導書寫
過渡:今天我們和不少漢字交上朋友了啊!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寫!
1、學習寫“渴”
。1)渴的右邊比較難寫。先和老師書空一下。
。2)教師范寫。左邊的三點水寫成半圓形,寫在左半格的中間。右上邊的日要寫的扁一些。下邊人寫好了,再寫豎折,不要把豎折寫成兩筆。請小朋友打開書自己來描紅兩個。
(3)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2、學習寫“看”
。1)看的上邊是手字旁,所以注意最后一筆不要寫成豎勾。下面是個目,里面有兩個橫,寫的時候,稍微寬一點。
。2)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
。3)教師巡視,強調寫字姿勢。
《水》教案 篇10
項目
內容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區,能夠通過等溫線圖分析我國冬夏氣溫分別特征。2.理解溫度帶的劃分依據,能夠在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溫度帶。3.閱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根據四城市的降水柱狀圖了解我國降水的季節分配特點。4.了解我國主要的干濕地區,理解其景觀的差異。(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各種圖表,進一步鞏固讀圖方法,能夠快速的從地圖上活動有用的地理信息。(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氣溫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國各地異彩紛呈的優美風光,激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的特點和主要的溫度帶。2.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和主要的干濕地區。教學難點1.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2.我國溫度帶和干濕地區的劃分依據教學方法情景模擬,分組討論,當堂達標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地圖冊,課本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一)新課導入根據展示圖片討論我國各地氣溫和降水的區別,激發對于我國氣溫和降水分布的學習興趣。展示我國各地氣溫和降水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二)學習目標展示閱讀學習目標,產生印象,帶著目標去學習展示目標,簡單解釋目標的內容。(三)冬季氣溫的分布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武漢、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溫度范圍,估計一個具體的溫度值,寫在題板上展示給全班。2.找出最高和最低氣溫所在的小組和數值,計算溫差,總結規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北溫差很大。3.在課本圖上描出0°c等溫線經過的地區1.展示《中國一月氣溫分布圖》,鼠標點擊不同部分加深學生對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導學生觀察四個小組的氣溫變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組的位置,啟發學生總結我國冬季氣溫的分布規律。3.強調0°c等溫線的意義和位置(四)夏季氣溫的分布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和拉薩,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溫度范圍,估計一個具體的溫度值,寫在題板上展示給全班。2.計算廣州、哈爾濱和烏魯木齊的溫差和冬季溫差比較?偨Y夏季氣溫分布規律:全國普遍高溫。3.討論青藏高原氣溫低的原因。4.觀察圖片,近一些理解我國氣溫各地的差異。1.展示《中國七月氣溫分布圖》,鼠標點擊不同部分加深學生對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2.引導學生計算前三個小組的溫差,總結夏季氣溫分布規律。3.提示拉薩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鼠標點擊,出示夏季氣溫分布規律。4.展示我國氣溫最低和最高氣溫的圖文資料進行知識拓展。(五)溫度帶的劃分1.在教師的提示下閱讀32頁材料,了解溫度帶的劃分依據。2.在教師的指點下,找出我國溫度帶和名稱和位置。重點注意家鄉和北京所在的溫度帶和主要溫度帶的分界線。3.討論回答家鄉的農作物1.聯系生活,引入活動積溫的概念,解釋溫度帶的劃分。2.展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引導學生讀圖3.提問家鄉的農作物,介紹不同溫度帶的主要農作物。(六)降水的空間分布1.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等降水量線的分布,討論我國南北和東西的降水差異2.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臺北、武漢、蘭州和烏魯木齊,找出所在地區的降水范圍,根據柱狀圖估計數值,給全班同學展示,一起標在課本相應的位置。討論我國降水的總趨勢。1.教師展示《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點擊不同的地區,引入學生分析空間特點。強調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2.把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分析我國降水的總趨勢。(七)降水的時間變化1.討論說出家鄉一年中降水的季節分配。2.讀圖四城市降水柱狀圖,討論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特點和雨季的長短。3.讀課本北京年際減少分布圖,討論完成1、2題4.觀看視頻,加深對于年際變大引起災害的認識。5.觀看圖文資料,加深對于我國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1.引導學生討論一年中家鄉降水的季節分配。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狀圖,啟發學生討論和思考3.要求學生讀圖,討論總結北京降水的年際變化特點。4.播放視頻,解釋年際變化大引起的洪澇和干旱災害5.展示我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圖文資料,進行知識拓展(八)干濕地區1.閱讀材料,了解干濕的含義和干濕地區的劃分。2.讀圖找出我國主要的干濕地區,家鄉和北京所在的干濕地區。3.讀圖了解各個干濕地區中地面景觀、農業類型等的區別。思考不同干濕地區的建筑、交通和飲食的區別,課下去探究。1.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強調“干”和“濕”和含義。2.展示《我國干濕地區劃分圖》,指出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強調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3.展示不同地區農業類型圖片,解釋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范圍,啟發學生對于不同干濕地區的建筑、交通和飲食的思考和探究。(九)課堂總結討論,發言展示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和發言。(十)達標測試讀題、討論,做出答案提問,反饋測試結果板書設計一.氣溫的分布1.冬季2.夏季3.溫度帶二.降水的時空變化1.空間2.時間3.干濕地區
《水》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是: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 (桂樹多)桂林位于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的風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讀課文,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2.理解詞語: “波瀾壯闊”
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 出示:真靜啊 真清啊 真綠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哪些特點?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2、品讀漓江的水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 (指名一人讀)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系。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誰能讀出這種美?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3、自讀桂林的山,練習背誦。
剛才,我們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奇”“秀”“險”的。(課件)快速瀏覽這段話,和第二段比較一下,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結構基本相同,簡直像第二段的孿生姐妹。那這一段用不用集體學了?那就請同學們自己朗讀第三段,一邊朗讀一邊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動的朗讀把山的特點表現出來?
四、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桂林,欣賞這迷人的風光(配樂播放一組桂林山水圖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過渡:百聞不如一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里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2、 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小結: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么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ㄈ绻麆e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課文并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游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課文小結: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绻幸惶,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板書設計:
2、 桂林山水
總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靜、清、綠
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險
總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水》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3、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字,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投影片,瓶子,小石子。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以讀代講,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烏鴉圖片。談話導入:老師曾經給同學們講過關于烏鴉的一個故事,你們還記得嗎?
(小烏鴉愛媽媽,烏鴉反哺的故事)
2、烏鴉不僅是個孝順的好孩子,還十分聰明可愛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另一個關于烏鴉的故事。希望同學們帶著問題學習課文。(出示課件,提出問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明確學法:用感情朗讀的方法感悟課文內容
2、欣賞課文(出示課件)
3、學生回答:課文寫了關于烏鴉的什么事?
4、對老師的朗讀做以評價,為生的自讀自悟做好準備。
5、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并學習課文中的生字。(出示課件)
6、小組長檢查本組同學的生字和課文的朗讀情況,然后匯報。
三、再讀課文,感悟內容。
1、學生練讀課文,認為給怎樣讀就怎樣讀,并想想為什么要這么讀。
2、指名讀,學生評價,自己說說為什么這么讀。
3、通過剛才的朗讀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W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4、想辦法:如果烏鴉旁邊沒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
5、理解句子(觀看課件)
四、總結活動(觀看課件)
五、實踐活動
1、探究活動。
分小組進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
2、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體會“漸漸”一詞的含義。
3、比一比,看誰想的辦法比烏鴉的好。同時也可隨學生說的進行演示。
四、寫字指導。
1、復習筆順規則: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中間后兩邊。
2、找一找,哪幾個字寫的時候是從左到右?
(法、找、許)
3、這幾個字的結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水》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了解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知道0°等溫線通過的地區。
2、 了解溫度帶的劃分標準和范圍。
3、 了解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4、 理解干濕地區的劃分。
【教學重點】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教學用具】
中國1月氣溫分布圖 中國7月氣溫分布圖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新課導入,上節學習了地形分布,今天學習一下氣溫和降水的內容。
2、展示1月和7月氣溫分布圖,安排學生讀圖。
講解:我國氣溫不僅季節變化大,而且地區差異明顯。冬季氣溫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板書:一、氣溫分布
1、 冬季氣溫特點
2、 夏季氣溫特點
。ㄌ釂枺┐蠹矣懻撘幌,為什么冬季和夏季氣溫特征不一樣,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根據各地的氣溫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把全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讀圖認識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區聯系,看看主要地形區所處的溫度帶。
。ㄞD承)那么我國的降水是怎樣的呢,下面看圖分析一下
板書:二、降水的時空變化
安排學生讀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課本內容。
總結:我國降水的時間和空間變化都很大,從空間上看,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從時間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節。
根據我國各地降水和蒸發的關系,我國分成四個干濕地區。
總結: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溫和降水的變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分成兩個小組,負責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鄉的氣溫,在找出本圖中,全國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數據和位置,計算氣溫年較差。每個小組派代表上黑板說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總結1月和7月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
回憶影響氣溫的因素:緯度、海陸、地形。
得出冬季受緯度影響,夏季北方日照時間長。
找出劃分的標準是活動積溫。
家鄉所處的溫度帶是暖溫帶,分析圖表,了解每個溫度帶適合生長的農作物。
找出家鄉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節。
對比四個城市的降水變化,總結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根據自己家鄉的降水季節,歸納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規律。
找出我國四個干濕地區的范圍,確定自己家鄉的干濕地區,和前面的溫度帶和地形相結合。
【作業設計】
描畫我國溫度帶分布圖。
《水》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著“水”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一個蘋果》《古詩兩首》《水就是生命》和拓展閱讀《雨巷基隆》,其用意在于讓學生知道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水,社會經濟建設更需要用水。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水資源,形成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學目標:
學會本單元的生字詞,能夠書寫正確,規范,能夠運用字典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運用默讀,快速閱讀的方法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水資源,形成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行為習慣。使學生在認識到水的重要性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團結友誼的教育,感受到在遇到危難時刻人物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充分的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形成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學會寫比較詳細的提綱。
課時分配:
《一個蘋果》…………………………2課時
《古詩兩首》…………………………2課時
《水就是生命》………………………2課時
《雨港基隆》…………………………1課時
語文天地……………………………4課時
一個蘋果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一個戰火紛飛的夜晚,朝鮮戰場的火線防炮洞里,八名志愿軍戰士在極端于渴的情況下,互相推讓一個蘋果的感人事跡,歌頌了戰友之間深厚的情誼…… 文章的脈絡清晰,全文以“一個蘋果”為線索展開情節。開頭交代了一個蘋果的來歷,再寫戰士門傳讓蘋果的情景,接著寫戰士們分吃蘋果的情景,最后寫防炮洞里每個人被感動的情景。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當時的艱苦環境和戰士間的真摯友情;表達能力。了解志愿軍戰士間的深厚友情;懂得要處處為別人著想,團結互助互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戰士的處境和課文最后一段。
教學構想: 本文故事性比較強,學生的學習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在教學時,圍繞著“一個蘋果”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深入讀書,小組討論,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蘋果傳遞的順序,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要處處為別人著想,互相關心的品質。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戰士們互相關心的精神。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1、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師:一個蘋果對于我們來說算不上什么,可在支援朝鮮的戰場上,在七天七夜沒有一口水喝仍堅持作戰的志愿軍戰士們眼中,它是那么的珍貴。戰士們又是怎樣對待這一個蘋果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電腦)
二、自讀課文
1、思考:這個蘋果在哪些戰士們手中傳遞了幾次?每次都是什么結果?(板書)
過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們來細讀課文。
三、學習、理解課文。
1、默讀描寫戰士們第一次傳遞蘋果的部分,思考每個人都處在什么環境?用筆劃下來。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2、匯報體會。(電腦)
l)戰士們都在堅守陣地,七天七夜沒喝水,都急需要水。
運輸員:滿身塵土,褲子撕了好幾條,腳脖子上還劃破了好幾處,血跡斑斑。(說明蘋果的來之不易。)
2)連長:喉嚨早就干得煙熏火燎似的。這會兒,不要說一個,就是十個、二十個,我也能一口氣吃完。
步話機員:聲音沙啞,嘴唇干得裂了好幾道血口子。
通訊員:臉黑黃黑黃的,嘴唇干得發紫。
師:可見戰士們的環境非常艱苦。(板書)
3、有感情地讀一讀。
過渡:此時,面對一個青里透紅,散發著誘人香味的蘋果。戰士們都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為什么互相推讓?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的?
4、小組交流。
l)集體匯報。
連長 運輸員(你太辛苦了,還是你吃了吧。)不肯吃。
連長 步話員小李(一直沒休息。)出神地看著,回頭看了看,又看了看。
2)出示:
小李出神地看著我,(此時,他想到了什么?)回頭看了看另外幾個人,(他又想到了什么?)又看了看躺著的傷員小藍。(他又想到了什么?)
小藍張開嘴,又閉住。(為什么?) 連長。
3)師:可見戰士們此時推讓這僅有的一個蘋果,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
4)蘋果轉了一圈,戰士們誰也不肯吃一口,又回到連長的手里。第一次傳蘋果我們先找出主要問題,再抓住重點語句理解體會,戰士們第二次傳遞蘋果請大家運用這種方法自學。
5、自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在連長動員后,戰士們在不得不 吃的情況下,八名戰士分吃一個蘋果還剩下一大半?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1)把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出來。
(2)師: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戰士們拿到蘋果時,想到的是自己不吃,讓給別人;分吃蘋果時,想到的是自己少吃,留給別人。這是戰士間怎樣的深情厚意呀!又怎能不令人感動呢?(板書)
(3)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看電腦)
。4)過渡:此時此刻,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戰士也被深深地感動著。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最后一段。
6、理解最后一段。
。1)思考: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靜?
(2)討論,匯報。
這時,每個人心里非常不平靜,都被戰士間互相關愛的精神所感動,個個都流著淚,激動的說不出話來。所以覺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靜”。
。3)師:此時,防炮洞里的靜與戰士們內心的不平靜交融在一起,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4)填空后討論。(電腦出示)
在這( )的夜晚,我被這種出自( )的( )激動著,迸出了( )的( )的淚花。
。5)為什么說迸出的是幸福的淚花?(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團結友愛,充滿戰友情意的集體中而感到幸福。)又為什么說迸出的是驕傲的淚花?(為有這樣互助互愛,一心想著別人的戰友而感到驕傲自豪。)
。6)反復感情朗讀。
五、總結:
1、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在七天七夜沒水的情況下,八名戰士分吃一個蘋果,還能剩下一大半。這鮮明的數字,讓我們真切地感到:(電腦)戰士們間團結互助互愛的深厚感情。
2、學完課文,你有什么體會?結合自己說一說。
板書設計
一個蘋果
連長 運輸員 艱苦環境 連長
小藍 連長 小李
衛生員 小李 互相關心 小胡
司號員 小藍 小張
連長 一個挨一個
作業設計:
熟讀課文,復述故事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探討文章內涵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句子:
“這會兒,不用說一個…一口氣吃完”與“這樣一個挨一個……蘋果還剩下大半個”想對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2、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志愿軍戰士,你會想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3、防空洞里格外沉靜,戰士們心里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二、品讀課文
1、你喜歡課文的哪部分?為什么?
2、小組內互相交流,對每個人的朗讀進行評價。
三、學習生字,書寫正確規范。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你認為哪個字比較難記?
教師重點指導:卸字左邊是7畫,右邊是硬耳刀。
熏與黑對比,熏共14畫,上邊的橫最長。
2、學生書寫,怎樣才能寫的漂亮?
學生練習
學完后學生之間互相評比,評出最佳書寫。
3、聽寫生字,檢查生字記憶情況。
四、積累:
將本課的好詞佳句摘抄在積累本上。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一個蘋果
互相關心
互相幫助
作業設計
預習《古詩二首》
課后反思
古詩兩首
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独颂陨场氛Z言奔放,頗具氣勢,生動的再現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及作者產生的聯想。《初晴后雨》作者蘇軾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寧靜素雅,美侖美奐的西湖景致。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且理解在詩中的意思。抓住重點的詞句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揭示的道理。朗讀詩句,體會詩句文字美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滲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即用描寫景物或事物表達自己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道理。
教學構想 預習時讓學生查找有關水的相關詩文。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詩文的意思,運用工具書,詢問,聯系詩句先理解詞句的意思,在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最后感知詩中所表達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浪淘沙》,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誦讀展示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古詩,還記得嗎?誰能背一背給同學們聽聽?
學生背。(略)
師:學過的詩都記住了,很好。我國古代出了許多詩人,他們寫了很多詩,這些詩有很美的意境,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新詩。(板題)
二、理解詩意
。ㄒ唬┳寣W生按要求自學《浪淘沙》。
1.默讀《浪淘沙》。
2.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3.《浪淘沙》寫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樣的?
(二)全班交流
1.讀正確、流利。
師: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詩中有兩個生字,請同學們學會這兩個生字后,再試著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讀流利。
2.理解詩句。
(1)自由讀讀這首詩,看看這首詩是寫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
生提出不理解的詞:
。2)誰會解釋這些詞?動動腦筋,查查字典,試著理解前兩句意思。
學生根據圖,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3)后兩句詩的意思你們理解嗎?誰能把它的意思畫出來?
。4)誰能說出詩句的意思?
生說詩意,師相機指導。
三、想象悟情
1、欣賞古詩重要的是要進入詩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感情。(范讀)
2、你們聽后能不能理解詩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樣景觀吟這首詩的?
3、說得好。一天,詩人來到江邊(投影:詩中景色圖),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看圖,想想看。
4、隨著音樂提示,詩人站在江岸上,只見海水……這些美麗的圖畫你想象到了嗎?(自由說,指名說)
5、請一位同學上來模仿詩人,把看到的美景說一說。
。ㄖ该x,師相機指導)
6、景色這么美,你看到后會說什么?
(用簡筆畫把學生帶入當時當地的氛圍中,同時用音樂渲染情境。此時,教師用語言加以描述,幫助學生再現當時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情感,也可以用表演進一步體會情境。這樣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感情朗讀(再讀古詩,加深理解。)
你們說這首詩美嗎?該怎么讀呢?下面我們聽朗讀錄音,進一步體會詩人的情感。(放配樂詩朗誦)你能不能通過朗讀把詩人的感情表達出來?(生自由讀,指名讀)
這么好的詩應該背下來。大家試著讀讀背背。(生自由讀背,指名背)
五、小小擂臺:(全班交流古詩學習情況)
小詩人風采——背誦這首古詩
童眼看世界——說說詞語的意思,談談對古詩的理解。
靈光顯現——讀古詩想畫面,仿佛看到什么景色?(也可畫畫,復述、改寫等)
小結
六、向你推薦
學生和老師互相推薦有關描寫水的詩句。
作業設計
默寫這首詩。以《浪淘美景》為題展開想象,寫下詩中美麗的景色。
①傍晚,微風漸停,我漫步江邊( )。
、诿匀说木吧盐椅×耍 )。
③啊。 )。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飲湖上初晴后雨》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通過學習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么?
2、師小結.
二、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ㄒ唬⒊踝x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范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二)、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1、復習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讞詩句,悟詩意。
2、分級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材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以動筆記一記,方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3、學生匯報所得所感所疑。
4、師邊小結邊板書。指導朗讀。
三、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四、擴展思維
我們被詩人帶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五、指導背誦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晴:水——瀲滟
西湖 比西子(嬌艷、迷人)
雨:山——空蒙
課后反思
水就是生命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言簡意賅的介紹了水的常識:水在人體中的作用,喝水的意義。說明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
教學目標 通順流利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8個生字,正確理解讀寫“粗制濫造、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等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水就是生命”,讓學生懂得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學習課文圍繞中心按一定順序準確生動的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了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水就是生命”。初步了解寫提綱筆記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構思: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在進行教案設計時,充分考慮到說明文的文體特點,注意向學生滲透一些簡單的說明事物的方法,學習閱讀說明文。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增長知識,學習用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此外,重視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學生能通過充分的讀書,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發表個人感受,這有利于激起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在結尾部分,還設計了課外延伸內容,既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謂“一箭雙雕”,設計巧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探究課文的內容,體會所蘊含的道理
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齊讀課題)你想到什么?(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教師隨機評價)剛才同學們就這個課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看看從課文中能否有新的發現(調動學生讀書興趣)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出示生字詞,指讀,解釋詞語“不言自明、粗制濫造”等(注意分層次識字)
。z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精讀課文,感悟文章特點
1)出示:液、汗、淚、尿、泄,齊讀,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隨機評價)
這些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它們又都和水有關系。
2)水在我們的身體中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認真讀書,劃出有關語句。(隨學生回答,板書:化學師、運輸兵、調節器、潤滑劑、衛士)
3)哪些段落進行了詳細介紹?(學習2—6自然段)
4)由此可見,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齊讀第七自然段。
5)的確,不吃飯可以堅持幾十天,但是不喝水一個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們的身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維持著我們的生命(板書:維持生命)所以我們要講究飲水衛生。(板書)
6)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加以注意呢?讀讀課文的相關段落,和小組同學說一說。(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指讀,板書)
7)現在同學們已經成為研究水與人類關系的專家啦,有一位科技日報的記者,想采訪一下專家們了解水與人類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對話(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8)總結板書:今天我們從“維持生命”和“講究飲水衛生”兩方面了解了水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所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蔽覀円呀浟私饬嗽S多喝水的道理,但是養成好的習慣還要靠大家。
9)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水與人類有這么密切的關系,那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嗎?(學生暢所欲言)
10)水和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水就是我們的生命,讓我們愛護水吧,否則,人類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
。ㄗ寣W生懂得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查找有關水的資料
板書設計:
水構成生命
水就是生命 水維持生命
講究飲水衛生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寫較詳細的提綱,指導寫生字
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顧一下課文,圍繞著水就是生命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二、學習寫較詳細的提綱
通過黑板上的提綱,同學們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我們這堂課所學的內容,今后同學們在閱讀學習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ń探o學生學習的方法:寫比較詳細的提綱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具體的掌握內容要點)
三、快速瀏覽課文
思考:課文是運用什么方法來理解水就是生命的?
你是怎樣理解“水就是生命的”?
(可以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也可以運用課外知識來理解)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學生自學生字,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講怎樣記住這些生字?怎樣將這些字記。
2、學生書寫,當堂聽寫
作業設計:
預習《雨港基隆》
板書設計
水就是生命
數字 比喻 舉例
課后反思
雨港基隆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瑰麗流暢的語言,淋漓盡致的描繪了雨巷基隆的雨景之美,抒發了作者對基隆港無限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在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培養語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壯觀,,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習本課由細節入手,細膩簡潔的描繪手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雨景之美和壯觀,,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習本課由細節入手,細膩簡潔的描繪手法。
教學構思: 通過匯報查找的相關資料,初步了解基隆港理位置,以及在交通運輸方面的作用,增加對基隆港了解。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朗讀的方法:品讀,評讀,選讀,背讀等,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質疑問難的方法學習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導入
在預習中同學們查找了基隆港的資料,你了解它的位置與交通情況嗎?學生自由發言
二、細讀課文
1、品讀
學生一邊讀一邊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畫下來,仔細品味這些詞的好處。小組內交流
2、評讀
一邊讀一邊評議重點詞句,或者段落的意思,從中體會基隆港的美麗景色。學生可以講評寫在書的旁邊,已備交流。
3、選讀
講自己喜歡的內容找出來,通過朗讀,體會其含義。
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4、背讀
將需要積累的的內容背下來。
三、質疑問難
對于本本科的學習你還首什么不懂得提出來。
師生共同交流解決
五、瀏覽課文,想想課文第3、5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
作業設計;
仿照課文描寫家鄉的雨景。
板書設計
千變萬化
雨港基隆 形態、聲音
美、壯麗、驚奇
課后反思
綜合活動
教材分析 本次“綜合活動”包括“贊美水”“親近水”“了解水”“珍惜水”四部分的內容。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和鑒賞能力。學會如何傾聽別人的發言。
教學構想 “贊美水” “親近水”環節,課前布置學生調查、訪問家人、鄰居、老師等人,了解有關水的詩詞歌賦,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課外積累的興趣,然后再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也是對課文學習的一種延伸。
教學準備 了解自己周圍一處的變化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相互交流,通過圖片、音樂等形式展示身邊的變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課前同學們調查、訪問了家人、鄰居、老師,了解有關水的資料和詩文,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二、明確交流的要求
1、交流時條理要清楚,內容要充實。
2、可用數字、圖片、實物來說明。
三、看一看,說一說
1、小組交流:贊美水的古詩,現代詩,歌詞
可以用音樂來表示,唱唱水的歌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
3、小結生活中水與人們的關系很密切。
四、親近水
1 、談談生活中有關水的體育活動和自己喜歡的運動。
2 、用搜集到的圖片資料,說明水與人們的關系密切。
3 、談談自己調查:我們用的自來水,井水,是怎么來的?
4 、小結:五、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談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業設計
把自己搜集的水的詩歌、資料、手抄報貼在板報上展示。
板書設計
水
條理要清楚,內容要充實
可用數字、圖片、實物來說明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水
學生學習的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同學們交流了有關水的詩歌和水的來源。
這節課,我們來進一步了解水
二、交流學生了解有關水的情況:
1、接水試驗:
水籠頭一個小時能滴多少水?計算一下24小時會滴多少水?通過了解,你體會到什么
2、試驗水的:
在放大鏡下觀察水,做折射,沸騰,溶解的試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3、調查組
調查河面,或者海面上漂浮物是什么?它們是從哪里來的?你想說點什么?
三、小結
板書設計
水
試驗步驟
課后反思
第三、四課時
教學內容 珍惜水,寫寫: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了解水,寫一寫如何節約水,倡議書或想象文。
二、寫一寫
寫前引導學生將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選擇一種表達形式,如記敘、說明的文體,小詩、新聞等,還可以以某一種物品自詡的口吻,寫一篇想象文,反映其對“水”的認識
1、出示習作要求:
。1) 自擬題目,寫一寫給小河的道歉。
。2) 如何節約用水,寫一份建議
。3) 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
2、小組交流,互相啟發。
3、學生打草稿,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草稿,并修改。
5、謄寫習作。
三、評一評
引導學生從習作內容的真實、科學等方面入手評價習作,使習作內容表達意思清楚,明確,,有一定的條例,語言通順。讓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小組內評價,教師參與評價。
要求:
1 、習作的評語應寫主要優點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2 、圈出錯別字,劃出不通或寫得不明白的句子,督促同學改正。
3 、評語的語言應該通順,有條理,不能有錯別字。
四、課堂總結。
作業設計 修改自己的習作。
板書設計
水
寫主要優點和不足,不必面面俱到
圈出錯別字,劃出不通或寫得不明白的句子
語句通順,有條理,不寫錯別字
課后反思
《水》教案 篇15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教材分析:
本單元從社會實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展現水與人類的關系、世界和我國水資源概況,誰的污染與防治等問難題的同時,以水為載體,將單質、化合物、物質的組成、原子、分子等化學基本概念以及沉淀、過濾、蒸餾等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學習貫穿其中,力圖為學生提供認識和探索周圍事物的素材和線索,以及從身邊事物中學習化學知識的經驗。同時本單元的特點是將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緊密聯系社會、練習生活的內容之中。
本單元的主要知識:
1、 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 、水資源狀況及其保護等;
2、 化學基本概念
3、 幾項化學實驗操作
教學重點:1、人與水的關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動能夠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
3、過濾、蒸餾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學難點:純凈物、混合物的主要區別;
單質、化合物的主要區別;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分子、原子的主要區別;
用分子和原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質的變化。
教學思路:
教材在介紹每一課題的內容時使體內各國對實驗現象或學生熟悉的日,F象的討論、歸納、聯想、分析獲得,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小結各課題內容的雅典,因此學習本單元時,要突出實驗和探究、聯系現實、挖掘本質、把握幾組概念的主要區別與聯系,掌握要點,也是學好本單元內容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單元設計了7個演示實驗、2個家庭小實驗、3個活動與探究即一個調查與研究,它們對培養實驗能力、形成實驗技能、培養科學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在實驗、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中親身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一起參與實驗、親自動手做實驗,積極參與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實習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掌握實驗技能,觀察實驗想象及生活想象探究現象本質,歸納總結規律,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中考分析:
分子與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與原子的恩準區別以及水的組成、水災自然界的分布、誰的污染與防治等內容是本單元考察的重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即吸附、沉淀、過濾、蒸餾也是本單元考察的內容。有關本單元的內容多以聯系現代科技成果、生活、生產實際的選擇、填空等題型出現,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開發及分子的基本性質是開放性簡答題及探究性學習命題的熱點,是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腳好題材。
課題1 水的組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復習元素、單質、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氣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了解水的組成。
情感態度價值觀:鞏固“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的認識。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活動分析水的組成
教學難點:認識事物的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形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展示:一杯水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見的物質。
問題:你認識水嗎?請大家談談對水的認識。
設問: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認識水的!
展示史實:
《國語》中的《鄭語》里明確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元素。同時還提出不同的物質元素在一起,方能相互作用,產生新物質,如果只是同一物質元素,那是產生不出新物質的。
知識鏈接:
多萬物質
100多種
元素
數十萬個
英文單詞
26個
英文字母
點疑:物質間能相互轉化,就足以說明,不同的物質之間有著相同的基本成分,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化學變化過程中不變成分。
問題:既然古人認為水是一種元素,那么他們認為水可以繼續分解嗎?
追問:你也認為水不可以分解嗎?
。ń處熓帜靡槐
過 渡:水可不可以繼續分解呢?讓我們從科學實驗中尋找答案!
演示:實驗3-1水的電解實驗
(教師邊實驗邊說明實驗方法)
組織小組交流,觀察并記錄小組討論情況。
組織學生進行組間交流。
討論問題:水可不可以分解,為什么?大家觀察的真細致!
化學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不過,正如大家所想的,判斷水是否分解還得找出實驗中生成的氣體到底是什么氣體?生成的氣體會是水蒸汽嗎?
強化問題:如果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分解,那么生成物會是兩種什么氣體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在18世紀化學家就開始研究了。
展示史實:
18世紀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發現水可以分解,產物為氫氣和氧氣。
板書:水 氫氣 + 氧氣
h2o h2 o2
大家能用實驗的方法證明兩支玻璃管中的氣體分別是氫氣和氧氣嗎?請大家設計實驗方案。
知識鏈接:
氫氣(h2)在通常狀況下,氫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氣體,在壓強為101kpa、溫度為-252℃時,能變成無色液體,在-259℃時,能變成雪狀固體,氫氣難溶于水,在相同條件下氫氣是密度最小的氣體。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在點燃的條件下,純凈的氫氣可以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燃燒產物是水,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如果氫氣不純,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時就有可能會發生爆炸。
組織交流
通過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強化問題)
水 氫氣 + 氧氣
h2o h2 o2
? ? ?
介紹史實: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發現,生成的氫氣、氧氣都不可以再分了,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
板書:水 氫氣 + 氧氣
h2o h2 o2
? 氫元素 氧元素
提問:那么,水的組成呢?
提問: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可以知道,水(h2o )、 氫氣(h2)、氧氣(o2)雖然都是純凈物,但它們的組成卻各不相同。你能說說區別嗎?
講授新知:我們可以把這種組成中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而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
提問:想想看,你還知道哪些單質,哪些化合物呢?將你找的物質的化學符號,填在方框呢?比比看,哪個小組在一分鐘內找的又多又準!
展示:
單質 化合物
h2 o2 h2o
教師組織學生組間交流。
教師指出學生書寫的一些物質:
co2、p2o5、fe3o4、mno2、co、so2……,
大家發現這些物質的組成有什么特點?
教師:好,我們還可以把這些物質歸為一類,叫做氧化物。
物質家族豐富多彩,運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這些物質。
教學拓展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有質量和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構成的物質的微粒;
2、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觀察自然、實驗、識圖等方法獲取信息,學習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方法處理信息。
2、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通過與他人合作實驗的形式,對有疑惑且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研究,實驗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對實驗觀察的結果、分析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
3、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逐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二、教學重點: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粒。認識微粒的特征。
培養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總結等探究能力。
三、教學難點: 物質變了,其中的微粒怎么變?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新課教學
活動與探究一:物質的微粒性
讀古詩,品自然,通過趣味實驗切入學習: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演示實驗:氨水使“樹”上沾有酚酞的棉花變紅。
設疑:一汪“清水”,習習“微風”吹開了“桃花”的笑臉?
激發:看來桃花并非只開在春風里。今天是桃花盛開日子,用你們智慧頭腦,靈巧的雙手,映紅課堂這一片“桃花”。
提供實驗用品:棉簽、水、氨水、酚酞、品紅等
引導實驗驗證假設,做好學生活動可能性預測和應接準備
追問:是氨水使酚酞變紅,但氨水并沒有與酚酞接觸呀?
激趣:氨有“無影腳”,“跑”到棉花上? 以上實驗說明什么問題?
得出結論: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構成。
說明: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向同學展示各種分子、原子的照片,進一步說明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
活動與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問題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看不見,為什么水卻能看見?濕衣服上的水“跑”哪兒去了?
板書:一、分子的特性
1、分子等微粒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說明:1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 × 10-26 kg
一滴水中約有1.67 × 1021個水分子
類比說明:
問題討論 1、衣服曬在太陽下,變干了,為什么?
2、路過花叢,為什么能聞到花的香味?
呼應:解開水為什么會“跑”的疑惑。
板書:二、分子等微?傇诓粩嗟剡\動著,溫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快。
提出新問題:沖糖水時,把糖放到開水中,糖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嗎?
投影實驗內容: 杯水 + 一塊糖 = ? 1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體
正確嗎?等式“1+1=2”會成立嗎?
教學過程:
a組實驗:100 ml水+100 ml酒精 50 ml一杯黃豆 + 50 ml一杯芝麻
b組實驗:一杯熱水、一杯冷水,同時放入質量相當的高錳酸鉀,觀察現象。
c組實驗:下面一個裝有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集氣瓶,上面一個盛空氣的集氣瓶,抽掉中間的玻璃片,觀察現象。
d組實驗: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體積的空氣,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
引導:通過我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大家從中得到什么啟發,有什么新發現。建議:各小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學展示你們的發現和解釋。
板書:三、分子等微粒間有間隔。
知識遷移應用
問題思考:水溫升高,液態水變成蒸氣“跑”走了,溫度下降水蒸氣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態變化可以用關于分子的哪些知識來解釋?
新建馬路時,為什么要分成許多塊?塊與塊之間的間隔冬天和夏天為什么不一樣寬?
活動與探究三:分子可分
提出問題:
1、液態水變成蒸氣“跑”走的情形與電解水時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樣?為什么?
2、一種分子是如何變成新分子的?
以水的電解為例,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與講解,引導學生從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發與分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
演示flash動畫模擬《水分解的微觀變化》
推論四:
分子是保持化學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鞏固與提升 :
氫氣(h2)是一種新型能源,用氫氣(h2)和氧氣(o2)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可以得到水(h2o),試用圖示表述其物質變化過程中的微粒變化情況。
反復利用幾種物質——氫氣(h2)、氧氣(o2)、水(h2o)化學變化中分子的各種變化,刺激學生思維,使“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的認識得到深化和升華。
延伸性研究
放飛思維:(可放在課后進行)
思考問題:氫氣燃燒可釋放能量。這樣,汽車加油站能不能變成加水站?
教學拓展
課題3 水的凈化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帕私饧兯c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
、屏私馕、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磐ㄟ^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凈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了解凈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凈化水的方法;
⑵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并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磐ㄟ^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欲望;
、圃谡n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點: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
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水方法
三、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實驗操作技能
四、教學準備:
1、準備好一杯渾濁的河水;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3、準備肥皂水、硬水和軟水。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出示一杯混濁的河水,一瓶礦泉水
從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于哪一類物質?里面有哪些物質?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講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明礬)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凈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凈化水的。(結合教材p55),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大體上是
取水→沉淀→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在凈化水的過程中,沉淀、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么雜質?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板書:一、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雜質;⑵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一貼,二低,三靠
講解并實驗:
1、向混濁的河水中加入明礬;
2、制作過濾器
3、過濾,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經過上述凈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凈物嗎?教材p55圖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板書:二、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⑵蒸餾(后面補充)
講解并實驗:
出示熱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軟水的概念。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圖片了解硬水的危害。有什么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凈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通過實驗來制取蒸餾水
小結:凈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
教學拓展
【反思】
教師先給學生一種分析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上升到理性認識時,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借鑒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寓于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最后又將理性知識應用于分析生活實例,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從生活、生產實際產生,化學知識又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學生的探究活動層次明確,對于重點內容教師采用探究與再探究相結合,正向提問方式與逆向提問方式相結合,特別精道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最后提出應用性的系列問題,學生以專家的身分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就一直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之,學習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課題4 愛護水資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和危害。
。2)認識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義,明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3)初步學會寫調查報告,圍繞課題制作學生作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查采訪、查閱文獻、網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關水資源及其利用、保護等信息; 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習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
。2)在學習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3)認識網絡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
二、教學難點:
1、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動的開展;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教師利用學校現有的多媒體設備播放“水的新生”配樂詩風景片。
學生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壯觀的水畫面對本課題產生無限的遐想。
師: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壯觀、多么變化莫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水資源。
教師可引出課題──愛護水資源。
二、自學過程
學生閱讀教材,并完成下列測試內容:
1、地球的表面積約有多少被水覆蓋著?( )a、51% b、61% c、71% d、81%
2、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是什么?( )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
3、淡水約占全球總水儲量的多少?( )a、2.23% b、2.33% c、2.43% d、2.53%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大約有多少種?( )a.50多 b.60多 c.70多d.80多
5、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幾位?( )a.第二 b.第四 c.第六 d.第八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國家是( )a、印尼 b、巴西 c、美國 d、中國
7、中國人均水量約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
a、1/2 b、1/3 c、1/4 d、1/5
8、我國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a、內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
9、世界水日是幾月幾日?(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
10、我國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a、湖北 b、內蒙古 c、河北 d、天津
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處于缺水狀態a、1億 b、3億 c、5億 d7億
12、南水北調工程將使我國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擺脫缺水困難,請問是將哪里的水調往北方?( ) a、珠江 b、長江 c、黃河 d、金沙江
通過這些題目,同學們知道了水的分布現狀,也證實了自己的自學能力。
(在此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贊揚的語言,多鼓勵學生,對于學生們的自學能力給予肯定。)
三、師生互動 小結下列知識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1、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球”
2、海洋水:
(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蘊藏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鹽量很高,人們可從海水中提取出大量無機鹽。)
。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3、由于人口增多、工業、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較嚴重,造成水資源缺 乏。
4、將學生課前準備的資料展示,并與教師準備的材料一起進行交流總結。
如:(1)愛護水資源從節約用水和防治水體污染兩方面考慮。
。2)我國的“節水標志”。
。3)有關水污染而引起的環境問題的圖片和報道。
(在師生熱烈的討論過程中完成下列課程內容。)
二、愛護水資源
1、節約用水:
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可以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體污染:
(1)水體污染是指什么?
。2)水體污染源:
①工業污染:工廠的“三廢”(廢氣、廢渣、廢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地下水。
②農業污染: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④其他污染:
a、病原微生物污染 b、需氧有機物污染 c、富營養化污染(赤潮)
d、惡臭物污染 e、地下水硬度升高 f、重金屬離子污染(水俁。
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 h、熱污染 i、放射性水污染
(3)水體污染的危害:
影響工農業生產、漁業生產、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直接危害人體健康。
三、習題
1、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b、水是一種有限的寶貴資源,必須保護水資源
c、人類需要的淡水可通過海水蒸餾來補充
d、雨水是天然蒸餾水,所以是純凈物
2、科學家預言“水短缺,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這是因為( )
a、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提取這些資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水在不斷地蒸發減少
c、淡水資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勻
d、水不斷受污染,使淡水資源越來越不充裕
3、請你們談談自己的節水經驗,在愛護水資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嗎?
四、結束語
教學拓展
《水》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敢于直面生活的困難與挫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學習課文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指導從讀學寫。
二、教學重點:領悟寫作方法:從身邊小事入手,感悟愛心,選擇典型事例反映生活。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通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課文記敘了一位母親為女兒準備“純凈水”的經過。女兒發現所謂的“純凈水”是涼白開,于是責備母親。母親對其進行教育,使女兒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2、小組開展學習,向同學大聲讀出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說說自己的體會。
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議,重點理解以下幾個句子:
。1)“再窮,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窮了。”
第一個“窮”字指經濟上的貧困,是指物質或金錢的匱乏;第二個“窮”字指思想上的貧困,是指精神境界的粗俗。生活上的“窮”并不可怕,在“窮”的背景下,一個有志之人能有勇氣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并且勇敢地創造自己輝煌的未來。
(2)“沒有任何一種飲料比得上媽媽的‘純凈水’”。
這里的“純凈水”,既指母親為女兒準備的涼白開,也指母親對女兒進行的思想教育,這種思想教育就像“涼白開”一樣的質樸、純潔,可以滌蕩一個人思想上的“塵垢”。
4、反復朗讀母親對女兒說的話,體會其思想性。
5、反復朗讀女兒心理活動的有關句子,體會女兒的情感變化。
5、學習課文的開頭結尾:
開頭:設置懸念,引起閱讀興趣。
結尾:一語雙關,點題,點明中心。
6、質疑: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討論。
《水》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說“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啊(wa),真險。╪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 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水》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學會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領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
(2)借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更形象的認識.
(3)運用假想導游解說,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積極探究生態保護的新舉措.
教學資源
教師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桂林山水潛在的美.
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查找名山大川的相關知識,進行一次假想導游.
教學準備:計算機網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課件展示1)
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一)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的閱讀材料.(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
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
(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二)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 水是怎么清澈 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現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最好.
2.生分組自由介紹.師相機點評,并指導朗讀.
3.師小結: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最好.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看錄像,課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2)理解:什么是石灰巖 它是怎么形成的 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3)看動畫演示(課件展示3,4,5)
2.小結:同學們,你們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師.經過幾百萬上,把石灰巖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錦,千姿百態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
3.其實在我國云南石林,廣東肇慶也有一些由石灰巖形成的峰林;華北地區也有大面積的石灰巖,可為什么它們沒有形成象桂林這樣秀美的山水,為什么人們唯獨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1)看屏幕上這段話,自由讀,想想原因(互相說說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課件6)
(2)指名說
(3)小結:正是因為這些優越的條件,使桂林的風景,不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發育的完美上,都是獨樹一幟,天下第一.
(四)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1,桂林山水,引來無數旅游觀光的中外游人,令他們留連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哪些影響呢 自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
2,總結:從這幾個數據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業的確不僅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的社會交往還增加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財富,促進了桂林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三,課后拓展
你還瀏覽過祖國的哪些名山大川 查閱網絡,書籍等媒體,制作一篇解說詞,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