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案(精選16篇)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
第1教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正確書寫“朱志岡守攻”五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寫字
對策:隨課文識字,寓識于讀。加強寫字指導,確保寫字時間。
難點:讀通課文。
對策: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一、談話導入。
1、出示掛圖師介紹朱德
2、完善課題,板書:朱德的扁擔
3、指導學習生字:朱(認讀字音,識記字形。)
4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悟。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可以反復地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要讀準生字,在課文中畫出這些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拼讀生字。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3、檢查自讀效果: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個別學生讀,開火車讀。相機指導讀準字音。
2)、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3)、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
(4)、讀準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讀通課文,大家把課文再讀一遍。
(5)、相機正音,范讀或領讀難讀的句子。
4、我們舉行一次朗讀比賽,每組推選5名代表開火車讀課文,看哪一組開得穩?為了賽出好成績,我們先練練。
5、開火車分自然段讀課文,練讀難讀的句子。自由練讀課文。
6、比賽讀,評議。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對照筆順練習書空。
2、你記住了哪些字?怎么記的?
相機引導,肯定好的方法。
3、你覺得哪些字容易寫?哪些字難寫?
4、師范寫
5、學生描紅、臨寫。
6、展示個別作業,點評。
第2教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以及背誦課文的第二小結。
2、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朱德的品德。
3繼續學寫剩余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正確美觀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精神。
對策:緊扣文中的重點詞句,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件
一、檢查復習詞語
形式:抽讀
二、精讀課文
(一)精讀第一小節
采取師引讀
(二)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課文,紅軍為什么要上山挑糧食?
2、學生交流
1、指導讀第一句,重點指導讀好“堅守”“很必須”來體會!
2、重點讀第三句你讀懂了什么?
3、相機看圖理解山高路陡。
4、指導讀好第二節。
(三)精讀第三小節
(1)師出示圖,學生觀察圖上的朱德,重點引導觀察他的穿著。
(2)讀讀書上描寫他外貌的句子。
(3)指導朗讀三、四句重點抓住一個“勸”
(4)再讀讀前面的內容來體會戰士們為什么對朱德越發敬愛。
(5)有感情地朗讀該節
5、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學寫剩余生字
1、認讀生字,交流識記方法。
2、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3教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有關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復習鞏固
難點:正確完成相關鞏固練習
對策: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準備 小黑板
一、復習生字
進行去拼音打亂順序隨意抽讀。
二、默寫詞語
同志 生產 紅軍 會師 山岡 一塊 必須 攻守勸說
三、鞏固練習
比一比,再組詞
剛( ) 功( )
岡( ) 攻( )
手( ) 工( )
守( ) 宮( )
四、抄寫詞語
1學生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描紅、臨寫)
2師巡視指導。 把詞語也要讀一讀。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通過上完這篇課文,我有以下感受:
一、學語文,要扎扎實實。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化語言、學以致用。
二、學語文,要輕輕松松。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2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同志 生產 紅軍 會師 井岡山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
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2)先根據課文內容口頭填空,然后再回答心上問題。
( ),所以常常 要派人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3)引讀:可是----,提問:從“爭”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導朗讀,讀出條件的艱苦,大家的熱情。
過渡:那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
說說你準備怎樣讀好這一句。
指導突出“也”和“一道”。
(3)朱德爺爺是臬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自由說,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
(4)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跟戰士們穿戴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是滿滿的。看到這里,你心理會怎么想?
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
(5)此時此景,戰士們看到又會有何感想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心,還要翻山越嶺,累壞了怎么辦?
想想大家會怎么勸他,朱德同志又會怎么說。
指導讀出戰士們對朱德的關心之情。
勸不管用,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戰士們這時心里又會怎么想?
可他們哪里想到,讀讀: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朱德為什么 要連夜趕做呢?又為什么 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朱德拿著自己做的帶有記號的扁擔心里會怎么想?
引讀:大家見了----
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三、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
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師。第二自然段講戰士們為了堅守根據地,粉碎敵人圍剿,爭著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糧。第三自然段講朱德同志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士們怕累了他,藏起了他的扁擔,而他連夜又做了一根,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他。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人民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書寫。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指導觀察。
講解:記,在這里是做記號的意思。
2.揭題: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出示課題)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二、初讀指導
1.各自按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求:
(1)標出各自然段序號;
(2)畫出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想想他們的意思;
(3)讀正確。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朱德 同志 井岡山 敵人
(2)領讀生字詞:“朱.志”都是翹舌音,“岡”是后鼻音。
(3)指名讀生字詞。
(4)齊讀生字詞。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
堅守 粉碎 圍攻 必須 生產 山高路陡
(2)理解生字詞。
粉碎:使徹底失敗或毀滅。
圍攻:包圍起來加以攻擊。
山高路陡: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3)領讀生字詞。
4.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翻山越嶺 勸
(2)齊讀生字詞。
5.各自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
三、課堂作業
1.習題2。
2.讀讀.抄抄.寫寫生字詞。
3.朗讀課主,做到正確流利。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填空:
這個有故事主要講了( )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表達了大家對朱德同志( )。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岡:共四筆,同字框加撇.點。
必:共五筆,心加撇。
守:共六筆,上下結構,寶蓋頭加寸。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勸:共四筆。左右結構,左邊“又”中的撇變成點。
記: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邊不能寫成“已”。
朱:共六筆。第五筆的撇和第六筆的捺要寫得舒展。
產:共六筆。第六筆是豎撇。
并:共六筆。上下結構,第二筆是短撇,下面是“開”。攻:共七。左右結構,第三筆是提。
志: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課堂作業。
1.描紅練習。
2.擴詞練習。
板書:
13.朱德的扁擔
戰士們 勸 藏
越 敬
發 愛
朱德 趕做 寫上“朱德記”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6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我接著說:“那戰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吳長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二,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學習1、2自然段:
3,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9
由于遭到敵人地方武裝的封鎖,井崗山時期的生活十分艱苦。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紅軍戰士開始了自耕自種的生活。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自產的糧食不夠,且鹽、油等都十分緊缺),紅軍決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糧食,順道打探一些消息,帶點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回來。
這樣的任務便落到了一些身強力壯的干部戰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紀小,個頭小,本不能參加挑糧任務,但因此時已是朱德的通訊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糧人員中的一個,便被破格選用了。
從井崗山去茅坪的路是標準的羊腸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敵人還經常在途中伏擊設卡,因此挑糧十分危險。那時,朱德經常在晚上和毛澤東研究敵情與一些作戰方案,休息時間很少。為朱老總的身體著想,朱俊才多次勸他別去挑糧了,朱德總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東籍戰士(只記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歲)、一位湖南大庸籍戰士(不記得姓名了)商量怎樣才能讓朱老總不去挑糧。那個姓李的山東戰士說: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不就行了?沒扁擔朱老總怎么挑?!朱俊才一聽,這主意不錯,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糧用的毛竹扁擔,趁夜送到了山下約15里外的一個叫毛四明的農民家里藏了起來,并告訴他,這扁擔放在家里誰也不要說。
回到井崗山上時已快晚上12點了,朱俊才心里特別高興:這下朱老總可得好好歇歇了。沒想到,過了幾天后,朱德見找不到扁擔,急得逮人就訓。朱俊才又得意又害怕,得意的是,朱老總不能挑糧了;害怕的是萬一露餡,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過來,對他說:走,跟我去山下走走。兩人來到山下,朱德直奔幾個老鄉家,最終還是找到了被藏了幾天的扁擔。后來,朱德下山挑糧前,借毛澤東的毛筆,在扁擔的里面寫了幾個字"朱德扁擔,不能亂拿",這才高高興興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辦了錯事,心里不踏實,便主動承認了藏扁擔的事。朱德聽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們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樣要吃飯穿衣,為什么你們能干我不能干啊!◆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要求: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
教學要求: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了解戰士們為什么藏起扁擔后又不藏扁擔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四、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8. 朱德的扁擔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 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 ) 士( ) 擔( )
板書設計:
戰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2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設計了《要好好學字》、《朱德的扁擔》、《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四篇主體課文。《要好好學字》講的是在革命根據地延安,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好學寫字的事;《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梅蘭芳學藝》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大禹治水》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心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孔繁森》講述了孔繁森收養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贊頌了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練習六》圍繞本單元內容,設計了對字詞句的拓展練習與鞏固和口語交際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只認不寫的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組詞、擴詞,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確讀出長句子中的停頓;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教學重、難點:讀準生字的字音,能規范的書寫生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教育。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3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4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為了讓孩子們徹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這種品質,我采用了觀察插圖與分析人物行動的方法:
一、仔細觀察插圖,感受朱德的品質
在弄清了為什么要去挑糧、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認真觀察文中插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起初,孩子們都沒有仔細觀察,只說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戰士一起挑糧。我提醒孩子們要仔細觀察圖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經過提醒,孩子們的觀察細致多了。
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里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士們沒有任何區別;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
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從圖中,孩子們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貴品質。
二、認真分析朱德的行動,體會朱德的品質
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始終引領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動來體會朱德的品質。
我先讓孩子們數一下第三小節共有幾句話,孩子們數出了7句,然后我們就一句句來分析。重點分析朱德的穿著、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
其中,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是重中之重,我問孩子們戰士們為了體諒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辦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勸、藏,我又問孩子們:當戰士們勸朱德不要去挑糧食時,朱德有怎樣的行動?當戰士們藏了朱德的扁擔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樣的行動?
孩子們從文中的“不肯”與“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體會到了朱德的高貴品質。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地體會朱德的高貴品質,我們還即興編排了課本劇,從孩子們的對話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5
《朱德的扁擔》是繼《要好好學字》又一篇介紹國家領導人的課文,它圍繞“扁擔”這一種常見的勞動工具寫出朱德的故事。
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全篇課文圍繞“挑糧”這一中心展開,突出了“扁擔”的故事,給人深刻啟發。
課文一開始,我首先交代時間的背景和當時的形式。第一自然段雖然只是簡單幾句,卻是不可缺少的,為下面描寫監守革命根據地、挑糧做作了準備。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寫了紅軍戰士為了堅守革命根據地,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而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長又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我在教學這句話時,重點講解“可是”意思是雖然挑糧有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仍然爭著去,誰都不后退。“每次……都……”說明戰士們哪一詞都毫無例外地搶著去,尤其一個“爭”字,表現了戰士部位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戰士們一道去挑糧。”這一句話表達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一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說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現了他和戰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這一句表現了朱德同志挑糧的決心。這里,我著重讓學生理解幾個重點字詞:“藏”說明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連夜趕做”則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誤明天的挑糧,又有決不退出挑糧隊伍的意思。而“朱德記”則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對他的關心,這三個字是對戰士們好心的回應,也是自己堅持挑糧的決心的表露,使戰士們越發敬愛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擔了。經過對這些重點的學習,人物的高尚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課文的.含義也更加理解了。
《朱德的扁擔》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在融入個人情感的基礎上鞏固用詞習慣。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教師提前藏收學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學生請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難點、關鍵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事情經過。
2、聯系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學的悠悠球被老師藏收,現在請他講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學因感冒缺席,請學生圍繞他的空位講講那次上課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們還將認識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問題: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二、學生猜答,了解朱德歷史背景。
三、圍繞“藏”和“做”學習課文。
1、大家用鉛筆做〈畫〉根扁擔在書上,快說;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2、扁擔彎了沒有?〈出示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的投影。〉
3、組織學生討論:從“彎”、“滿滿”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思考: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引思句子:“戰士們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教師指導理解“翻山越玲”。
5、引導學生擦去書上畫的扁擔,換寫一句“我”把扁擔藏到哪個地方的話。
6、引導學生體會“山高路陡”,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7、朗讀提示: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讀表達出來。
8、一個“藏”字,讓你談體會到了什么呢?這些也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
9、小結:真是“藏中見真情”啊!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藏〉
10、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11、解釋“連夜”、“趕做”的意思。
12、升華主題:〈1〉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2〉朱德做扁擔又讓你感到他怎樣?
四、鞏固字詞。
1、教師一句一句地帶讀一遍,學生再試著背讀一遍。
2、抽讀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1、日記一則:寫學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學缺席,課文朱德的扁擔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課前老師會提問日記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別要怎樣做。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藏——戰士們對首長的關愛
做——朱德以身作則,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