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戲》教案(精選4篇)
《分物游戲》教案 篇1
目標:
1、教幼兒能夠對大小區別較明顯的4-6個物體,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序。
2、復習5以內的數數
準備:
1、實物套娃1套
2、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圓形塑料片一組5張,每人一組。
過程:
(一)觀察
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幼兒積極性,并發給每個幼兒大小不同的圓形塑料片各5個,先讓幼兒擺弄觀察,然后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塑料片是什么顏色。
(二)引導幼兒按大小進行排序
1、先請幼兒把塑料片找出來放在一起。
2、依次按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
3、教師檢查,對分類有錯誤的幼兒給予啟發和幫助。
4、請幼兒看看塑料片,塑料片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排序,指定幼兒回答。
(三)引導幼兒數數,并查出套娃有幾個
。ㄋ模┢磾[游戲
1、請幼兒拿出塑料片,任意拼擺一種東西或圖形
2、教師巡視,對拼的好的幼兒給予表揚,請幼兒說說自己拼擺的東西一共用幾個塑料片拼的。
《分物游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用圖示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操作過程,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
動物貼片、5個圓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今天是熊大的生日,他邀請了許多小伙伴來家里做客,準備開一個生日聚會,你們瞧,都有誰來?熊大非常熱情,拿出了動物們愛吃的食物來招待,可是這么多食物該怎么分呢?熊大想請咱們班的小朋友一起玩個游戲,你們愿意嗎?今天,我們就和熊大一起來玩一玩分物游戲。(板書:分物游戲)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分桃子
1、首先,我們來給小猴子分桃子,你從圖中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呢?你能想到幾種不同的分法?
3、觀察我們的這幾種分法,你覺得哪種分法比較好?為什么?
同學們,你們真能干,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猴子們分到了一樣多的桃子,它們都很滿意,開開心心的.去吃桃子了。
活動二:分蘿卜
1、接下來,我們要幫小兔子分蘿卜,你從圖中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如果想讓這3只小兔子都滿意的話,我們應該怎么分?那我們就按“每份一樣多”的分法,幫小兔子分分蘿卜,看看每只小兔子分到幾根蘿卜?你會用學具擺一擺嗎?
3、請你用圓代表小兔子,我們需要用幾個圓?小棒代表蘿卜,幾根小棒?在分之前,還有一個小要求,你能不能把分的過程擺出來,也就是讓同學們能夠一眼看到你每次分了幾根?分了幾次?
4、把12根蘿卜分給3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到的一樣多,每只兔子分到幾根呢?請同學上臺板演分的過程。
小結:剛才,我們按每份一樣多的分法,把4個桃子分給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了2個桃子;又把12根蘿卜分給了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了4根蘿卜,像這樣按每份同樣多或一樣多的分法,我們把它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活動三:分骨頭
我們用平均分的方法繼續玩游戲吧!
1、幫小狗分骨頭,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2、15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幾根骨頭呢?請你們動手分一分,請一位同學上臺板演。
3、大家分好了嗎?每只小狗分到5根骨頭。你們想不想上臺試一試?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把大家分的過程都展示到黑板上?可以用畫圖的方法。
4、用不同的圖形表示小狗和骨頭,分一次,畫一次,畫出的過程和分的過程是一樣的。請同學們把剛才分的過程畫在紙上,展示講解不同的畫圖方法。
小結:同學們用平均分的方法給小動物們分到了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小動物們都很滿意,因為分完后,他們得到的食物的數量都是一樣多的。
三、鞏固練習,再次感知
1、插花
小動物們為了感謝同學們的幫忙,給大家送來了鮮花,請同學們把花插到花瓶中,每個花瓶要插的一樣多,怎么插呢?
可以用學具擺一擺或者畫一畫,完成課本59頁第一題。
大家看看老師的方法,老師用直接連線的方法,你們能看懂嗎?會用嗎?
2、分鉛筆和杯子
剛才小動物們玩的時候把熊大的鉛筆和杯子弄亂了,你們能幫它整理一下嗎?用你喜歡的方法試一試,完成課本59頁第二、三題。
3、分氣球
大家真棒,幫熊大把鉛筆和杯子整理好了,熊大送給我們一些氣球,要送給咱們班聽課最認真的四名同學,平均每人分到幾個氣球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分一分,完成課本59頁第四題。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愉快的生日聚會結束了,這次聚會上你們玩的開心嗎?有什么收獲?現在就把你們的收獲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五、作業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
《分物游戲》教案 篇3
在數學組期初教研計劃的安排下,本周由我為新教師上一節示范課。雖是面對新教師,但我一點也不敢怠慢,認真地進行了準備并于今天將《分物游戲》呈現給新老師們。
《分物游戲》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一課時的內容,屬于概念知識。由于除法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而形象思維能力又占主導,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必須積累許多平均分的數學活動經驗,理解平均分的具體意義,才能突破學習除法的難點,理解除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創設的“分物游戲”的具體情境,通過“分桃子”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感受到分得一樣多的方法最公平。再通過“分蘿卜”讓學生供助學具來分一分,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動中方法的多樣性與結果的一致性。而“分骨頭”則是在前面兩問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獨立畫圖來解決分骨頭的問題,并經歷交流各自平均分的分法過程。三個活動層次分明,由分實物到學具再到畫圖,讓孩子們經歷了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從而讓孩子不斷積累分物活動的經驗,體驗平均分的意義。除此之外,讓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還在于能將課堂還給學生并在學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能讓孩子們在自主經歷分物的過程中,先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動手操作“平均分”活動。在活動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發現可以一根一根分;兩根兩根分;三根三根分……但不管怎么分,分的結果卻都是一樣的,從中體會變與不變的思想。
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本節課中有一些亮點,但也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由于要盡量地讓學生經歷分物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因此在操作中花費較長的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就減少了,因此新知識就沒能得到及時的鞏固和消化;又如在板書上一直以來都較隨意和零亂……因此在合理安排時間與板書設計上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分物游戲》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習除法的第一課,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數目比較小的東西,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系。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基本會用2——5的乘法口訣口算乘法。對于除法,學生是初次接觸,所以在教學時需要讓學生大量動手操作,已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分一分”、“試一試”的活動,體會在分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著重理解“平均分”,為學習除法打下基礎。
2.注重學生進行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經歷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學習重難點
重點:理解“平均分”的的含義,會將物體平均分。
難點:初步體會有余數的“平均分”。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圓形卡片30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豬要過10歲生日了,它特地邀請來小伙伴們到家中做客,準備開一個生日晚會。你們看他們的小伙伴來了,小豬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它們,拿出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出示課件),這是,小豬犯了難,這些食物該怎么分呢?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小豬給它的小伙伴們分一下食物呢?板書課題:分物游戲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義,初步體會“平均分”)
(1) 師:我們先來給小猴子分桃子。你從圖中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有2只猴子,4個桃子。
。2) 師:有4個桃子、兩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呢?你能想到幾種不同的分法呢?用小圓片當桃子,自己操作分法,并記錄。
。3) 匯報交流。
生1:一只猴子分一個桃,另一個猴子分三個桃。
生2:每只猴子分兩個桃。
(4) 師:你認為哪種分法更合理?為什么?
。5) 小結:每只小猴子都分到2個桃子,就是每份一樣多。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用圓片代替桃子來分一分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自己選擇哪種分法更合適。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促進學生操作能力的發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通過學生回答,體會“同樣多”“一樣多”,潛移默化教育學生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客人。
活動二:分蘿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1)師:接下來我們幫小兔子分蘿卜。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3只小兔,12根胡蘿卜。
(2)師:12根蘿卜分給3只小兔子,我們按“每份一樣多”這種分法,給兔子分蘿卜,每只小兔分到幾根蘿卜?同學們用圓片代替胡蘿卜動手分一分。
。3)匯報交流,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樣性。
。4)把12根蘿卜分給3只小兔子,每只兔子分到的一樣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幾根呢?誰能上來邊擺邊講你是怎么分的?
小結:
師:同學們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真了不起。剛才我們按每份一樣多的分法,把4個桃子分給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2個桃子;又把12根蘿卜分給了3只小兔,每只分到4根蘿卜。每只小動物得到的都是一樣多的,像這樣的分法,我們把它叫做——平均分。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用小棒來代替胡蘿卜小組合作進行分一分并交流匯報,目的在于再次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初步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在探索操作中進一步感受“平均分”,在已有的經驗上再次體驗提升,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活動三:分骨頭。(嘗試用畫圖方式表示平均分)
(1)師:我們能不能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別的小動物解決問題?讓我們快幫小狗分骨頭,請你拿出作業紙1,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和問題?
生:15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
。2)師:15根骨頭平均分給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幾根骨頭呢?請你想一想。想好的同學請把你的分的過程完整的畫出來。
師:剛才我們給小猴子分了桃子,每只猴子分的桃子一樣多,每只兔子分到的蘿卜一樣多,每只小狗分到的骨頭一樣多,它們真開心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學會了什么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并展示書上的三幅圖,全方位呈現平均分的過程,通過簡單的畫一畫,幫助學生建立簡單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鞏固練習,再次感知
書本第59頁練習。
四、課后小結
1、師:在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平均分”,請你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能舉個例子說一說。
2、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分物游戲
2 4 5
分桃子4 分蘿卜 12 4 分骨頭 15 5
2 4 5
分的同樣多或一樣多:平均分
作業設計
教材第59頁練一練第5題寫在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