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教學反思(精選12篇)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散文,用詞也極富變化。課文(3~6節)這是文章的重點段落,突寫了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特點。
在教學顏色變化一節時,我讓學生找出顏色變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關的詞語。學生在交流時,都找到了“火燒云變化極多極快,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等句子。有學生說:“從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四個詞語我知道了火燒云顏色的變化之快,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顏色的詞語說明了火燒云了顏色的多。通過劃句子,圈詞語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多和快寫具體的,為仿寫作好鋪墊。
在教學形狀變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又運用劃句子,圈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先學“馬”的一節,按照“天空中出現了什么?──它的樣子怎樣──它是怎樣變化的”這一順序,用不同的線條畫出有關的內容,學習課文。學生通過自學,找到了相關的句子,發現這一節是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寫法。另外幾節由于結構相似,我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學。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這段內容的寫作特點。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2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老師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 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 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一塊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創新,發揮想象。
教師播放悠揚音樂,讓學生在動人的音樂旋律中放飛自己豐富大膽的想象力。讓學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畫的火燒云圖片,根據自己的觀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美麗的火燒云。
火燒云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很少有學生留心去觀察它,所以大多數學生對于火燒云的相關知識知道的較少,因此引入課外資源很有必要。教師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火燒云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交流。教師也可以收集一些視頻錄象在導入新課的時候進行播放,讓學生對火燒形成一個初步的概念。課后可以搜集火燒云的形成原因。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3
《火燒云》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云這一自然景物的絢麗多彩。用詞準確,描述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了解課文怎樣描述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信息技術與課文的較好結合。
直觀教具照片,增強了閱讀興趣,從看照片感受課文資料,理解詞句,做到了現實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效果,同時培養了閱讀潛力。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與教師主角的轉換。
語文的閱讀教學有四大任務: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潛力、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從整體上升到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透過“兩讀”——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從整體感知,輸理文章思路;透過小組學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自主精神;透過品詞品句、“看誰說的顏色多”的小比賽來積累語言;透過句型練習和拓展想象發展口頭表達潛力。最后,回歸整體,用一詞去概括火燒云的特點,并設計“當小配音員“一環進行鞏固。
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后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光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光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4
《火燒云》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內容簡單,學生自己讀就能讀懂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采用運用前幾課的教學方法學習。
新課開始,我讓學生談談你印象當中的火燒云,用一句話來描述。學生回答完以后,請大家在書中找出描寫火燒云的句子讀一讀,學生找的準。接下來開始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批注,你讀懂什么?我在巡視過程中,看到多數學生已經能通過讀書把自己讀懂的內容批注在書上,而且歸納的很準確。當匯報的時候,學生舉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學生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變化極多”,抓住“顏色多、形狀多”,并且能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了解了火燒云的形狀后,我設計了隨文練筆,展開想象,天空的火燒云還有哪些形狀,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可以仿寫。學生行動很快,內容寫得好,他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后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云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應該說本節課按計劃教學任務都能完成,效果很好。我欣慰的是前幾課的訓練學習方法,今天這節課見效了,心里很高興。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我有幸聽了賈老師和裴老師的語文教學示范課,收獲很大!這對我在以后的教學上有很大的幫助!
她們在課上思維敏捷,學生也非常活躍富有朝氣。另外,她們的課準備的很充分,所以我認為認真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
賈老師的課,講的是四年級火燒云這一課,首先讓學生欣賞火燒云美景圖片,學生可以說說自己對火燒云的感覺,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課,她的課上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齊讀,開火車讀,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歡的讀出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最后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燒云還有沒有其他的顏色?火燒云還會像什么?
賈老師語言精練,語調非常有親和力,普通話標準,基本功扎實,在她的課上,學生發言積極,表現很活躍。裴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認字,她這節課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課堂口令清晰,總是能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及時提醒,她也總是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親切的語調和微笑,提高了學生們的發言的積極性。整節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玩”中學,同學們都學的開心快樂。
總之,她們的課值得我更深入地去學習。只有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我會不斷地聽課學習,讓自己快速成長。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6
火燒云》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的是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關于火燒云的視頻和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激起學生學習新的課文內容的興趣,自然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
(二)初讀課文,明確學習目標。
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導讀,明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讓學生認真讀課文,隨著課文的描繪,想象火燒云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后重點朗讀。
(三)、合作探究,讀中感悟。
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并感情朗讀自己喜愛的文段,捕捉關鍵詞句,讀出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的特點。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顏色變化”這部分時,引導學生從“紅通通、金燦燦……”等七個表示顏色的詞,以及“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一句中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這一特點;從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中的四個“一會兒”,體會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快”這一特點。另外,在此教學環節中,教師還不斷地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對比,并積累品析好詞佳句,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話來延續作者豐富而絕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對美麗的火燒云由衷的熱愛,從而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熏陶。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7
燒云教學本文是一篇山水寫作文章。在描述了燃燒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后,作者向讀者展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日落畫卷,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象,使人們在閱讀后感到輕松愉快,表達了作者看到燃燒云的喜悅。正文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寫火云的顏色變化快,有多個層次。第二層,寫下火云有很多形狀和變化。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它關注的是馬狗狗、獅子,這表明火云有很多形狀和變化。然而,作者的寫作重點卻有所不同:寫“馬”主要關注的是馬的忠誠——“馬跪著,像是等著有人騎在它的背上”——而馬形的動態變化——“狗”主要關注的是它的兇猛,“獅子”主要關注的是它的平靜和力量。
本文關注帶有重錘詞的簡明句子。有時一個詞包含無限的含義。例如,短語“天空中的云從西向東燃燒”和單詞“燃燒”表示燃燒云的范圍、動量和顏色。課文中還使用了許多重疊詞,如“lsquo;微笑《恍惚中》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還生動地描繪了人物的色彩、形狀變化和情緒。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學生的閱讀,讓學生了解燃燒的云的紅色以及“燃燒”整個天空后的顏色變化:一會兒是紅色,一會兒是金色,一會兒是半紫色半黃色,一會兒是半灰色半白色,一時間,它是葡萄灰色、梨黃色、茄子紫色等,還有未知的顏色,接著是燃燒的云形狀的“變化”:一匹跪在南部和西部的馬在兩三秒鐘內長大,它的腿伸直了,它的脖子長大了,它的尾巴消失了。觀眾正在尋找馬的尾巴。馬又變得模糊了。一只大狗來了,后面跟著幾只小狗。大狗和小狗跑著不見了。另一頭大獅子來了。它一眨眼就變了,再也找不到了。以不同的方式閱讀,添加圖片供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技能,激發學生對燃燒的云彩甚至自然景觀的熱愛。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8
在閱讀中,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典型語段進行仿寫語段,即讀寫結合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掌握寫作技巧,對小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途徑。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一生中的最強時期。
《火燒云》這篇課文描寫夕陽西下時,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表達了作者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課文主要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快,層次多;第二層,寫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多。第二層的結構非常明顯,重點抓住“馬”、“狗”、“獅子”三種的動物的形狀來描寫說明火燒云的形狀多,變化極塊。但作者的寫作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寫“馬”主要寫馬的忠實——“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待著有人騎到它背上”與馬形狀的動態變化;寫“狗”主要寫它的兇猛;寫“獅子”主要寫它的“鎮靜與威武”。可以說是抓住各種動物的特點來寫。本人覺得是指導學生練筆的好材料。因此,我就先指導學生說一說,天空還會出現哪些形狀的火燒云,然后,要求學生選擇三種形狀的火燒云,仿照課文的三段話的寫法,也寫三種形狀的火燒云的變化。學生所寫的片段,本人感到也滿意。并摘錄兩個學生的所寫的片段如下:
“一會兒,天空里出現了公雞,它昂首挺胸地站立著,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好像肚子餓了尋找什么食物似的,又像在等待著昆蟲的出現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只公雞大起來了,雞頭向上,雞尾巴翹起來了,可是一身的羽毛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那只雞,那只雞卻變得不清楚了,什么都不像了。”
“忽然,又來了一頭大象,是龐然大物,四條腿像四根柱子那么粗,直豎的鼻子像擎天大樹。可是一轉眼,象鼻子就不見了,大象也沒了。”
“接著,又來了一只小白兔,跟我家的小白兔一模一樣,也是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可是一眨眼就變了,要想再看小兔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以上三段話都是陳理想同學寫的。
下面請看何永青同學寫的三個片段:
“不一會兒,天空出現了一群武士,每個武士都手拿寶劍,身穿盔甲,精神抖擻,威武無比,似乎在等待著出征的命令。過了兩三秒鐘,不知怎的武士們奔跑起來了,跑著跑著卻變成一位高大的巨人了。”
忽然,來了一只老虎。老虎十分兇猛,站在那兒,樣子挺可怕的,怪不得人們稱老虎是白獸之王。可是,一轉眼,老虎的尾巴不見了,接著連老虎的身子也不見了。
“然后,天空又出現了一只兇惡的狼。狼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似乎要捕捉什么目標。突然,狼發起了攻擊快速地向前沖擊,一下子就逮住了一只小羊,可憐的小羊從狼口中進去了,成了兇狼的美餐了。不知怎的連狼自己也不見。”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9
成功之處:
1。本文淺顯易懂,詞匯豐富、筆調靈活,很適合朗讀。要鼓勵學生自語自悟,體會語言中蘊含的情感之美,教師只要從旁引導即可。
2。本課注重以教材為基礎,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在第三環節上多問了幾個問題:還可能有哪些變化?還會有哪些形狀?還可能有哪些顏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不足之處:
只是課時有限,不能仔細欣賞,如,細細品味文中描寫顏色的詞語,細細揣摩文中疊詞的作用等。
改進措施:
下一次教學時可以淡化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細細品味中間五個自然段。即先引導讀懂火燒云的顏色和形狀變化多而快的內容,再讀文章開頭和結尾段,體會人們看到火燒云上來時的喜悅心情和火燒云下去的惋惜心情,最后總結全文。這樣,就使教學的重點更加突出,也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人們對火燒云的喜愛之情。這種抓住重點有詳有略的設計,充分利用了課堂的有效時間完成教學目標,使教學活動既扎實又靈活。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0
總結本課的得失,我認為成功之處如下:
1.注重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學火燒云形狀變化時,為了讓學生能理解火燒云形狀變化之多、之快,并體會其中的趣味,引導學生朗讀“想象一下,當你看到在草原上奔跑的駿馬出現在天空,你有何感受?” “這匹馬啊,非常乖巧,跪著的等你騎上它的背,你會怎么樣? “可就在這時馬變模糊了,你會感到怎么樣?” “好,那你能讀出這種先是很驚奇、喜悅,然后有很惋惜的心情嗎?”再用同樣的方法讀“像狗”“像獅子”的段落,體會火燒云形狀變化之多、之快。
此外采取師生合作讀的方式。在講解火燒云形狀變化時,引讀:“一會天空出現了——”學生接讀:“天空出現了一匹馬”,“馬是什么樣的——” “馬是跪著的,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怎么變化的——”“馬變大了,馬脖子伸長了,馬尾巴可不見了……”用同樣的合作讀的方式,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學生同桌互相提問讀,“天空出現了——”“狗(獅子)是什么樣的——”“狗(獅子)是怎么變化的——”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通過讀就可以理解,通過這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堂效果非常好。
2.注重指導學生對詞匯的積累。講解火燒云的顏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讓學生通過如下句式“( )就是像( )的( )色”理解詞義,再讓學生說一說類似的詞語,師生共同總結出“蘋果綠”“檸檬黃”“西瓜紅”“草綠”等,同時讓學生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火燒云的顏色,學生想出很多,諸如“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繽紛”……要求學生平時注重對詞語的積累。
3、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火燒云形狀的變化時,三個段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先寫天空出現了什么,接著講它是什么樣的,最后講它是怎么變化的?在第一部分講解之后,及時總結方法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后兩部分。
4、課堂上設計了小練筆環節,總結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三個自然段的寫法之后,讓學生想象一下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么,什么樣?又怎么變化的……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寫出的內容充滿童趣,如:“天空出現了一只長耳朵的小白兔。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1
學完本課,收獲還是不少,雖然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但它接近學生的生活,孩子們比較熟悉云霞的出現。鑒于此種情況,在授課間,我應用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課題“火燒云”。結合圖面與孩子們所見過的云霞變化去適當的釋題。我設計了語言,引發自然界的奇麗。比如:清晨的太陽出來或者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天邊的云彩通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云叫做火燒云。不過怎樣去理解課文內容,針對本課語言的特色倒是不必要,只要認真地讀,從讀中感悟語言的優美。從語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之妙,生動、具體、形象、優美,從色美、形美的火燒云變化中去感悟作者的觀察力度,從而增強積累與反饋,學習作者觀察方法與想象能力,以致于一種學習能力。從學生作業情況看,學習效果很不錯,如果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向,那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走進文本背景
由于本課是自然界的一種奇麗的景象,因為自然的奇麗,也引發無數的作家,詩人去描繪它們,贊美它們,書寫它們。火燒云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讓學生通過資料了解課文背景還是有必要的。比如,作者蕭紅的生平,文學成就,主要作品,炎燒云的成因。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混合成的。這些顏色的光的波長不一樣,紅色光波最長,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氣的分子和空氣里飄浮著無數細小的灰塵和水滴,它們都能夠把太陽的各色光線分散開來,這叫做散射作用。太陽光中的光波長越短的,像紫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開來;波長越長的像紅色,橙色光就容易散射。(資料)
二議議主題傾吐感悟
本課是寫景的散文,學生應該掌握作者的思路結構。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火燒云的奇妙景色,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表達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贊美!只要用好手中的筆,準會涂抹出一幅幅多彩斑斕的美麗畫卷,使人置身于其中,仿佛讓人走進神秘般的童話世界,如醉如癡。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的,但只有真誠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發現它。”也就是只要我們睜大好奇的眼,就會發現;美就在身邊。
三閱讀感悟妙筆生花
本文多處運用了排比,想象,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生動優美。在寫作中,想象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寫作文時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與寫作方法。一篇文章,加上合理的想象就會更加生動,形象,所表達的事物也更為具體,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更加鮮明,深刻。《火燒云》這篇課文,作者大膽合理地運用了想象。比如:把火燒云的形狀想象成馬、狗、獅子等活靈活現的動物,讀起來讓人如臨其境,如見其表。那么,怎樣在寫作中有效地發揮想象的功能呢?這是本人必須要在本文中滲透的一種習作實踐。這個環節,我準備了下水習作,將自己在飛機上所見的云描寫了一段:我從未見過的美!云,白得有些深厚,像被剛彈過的棉團,鋪滿了天空;順著瞧,就是一床巨被,斜著看,又像一個巨湖的底,云被與天幕緊緊相依;時而弧形成180度,平視向前,一望無際的云棉厚厚的,就是天山上的白雪,是平毯似的,要是你能感覺云在流動;一會兒就成了連綿起伏的白色小丘,一座連一座,又隨著小丘的斷開,剎時又是萬馬奔騰,那跑在最前面的馬正昂首長嘶,幾秒鐘后又不是馬了,又是一只長嘶的羊,在它的肚皮下好像有一只小羊在吮吸奶水哩!瞧,天又開口了,遠處的云層突然高漲,像黃河沖擊的巨浪,太美了!……
接下來讓學生寫寫“早晨的霧”“夜晚的天空”“秋天的田野”等素材。在學生習作的點評中,引導學生首先要知道人的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得來源于人的知識和經驗,多參加社會實踐,寫作素材本身就源于生活之中,然后想象的內容要合乎情理,要與現實事物有密切聯系。這樣想象的事物才會鮮明,生動。例如:寫秋天的楓葉時,會想象到燃燒的火;寫草地會想象到綠色的地毯,寫春天的花兒,會想象到可愛的小姑娘等。
四綜合訓練學習領先
本文在寫作上,作者就是從整體入手,然后,采用了不同的結構方式,積累有關氣象諺語,與云有關的詩句,詞語。如:“魚鱗天,不雨也風顛”“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有雨山戴帽,無雨去攔腰”“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與云有關的詞語:(略)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并根據成果糾正自己的教學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確實可以改變教與學的不協調現象。
《火燒云》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通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觀察與學習,體會了作者描寫這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展現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象和看到火燒云的喜悅心情。課中我抓住“多、變”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領學生學習作者仔細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以及課文一段一形態的描寫方法,使學生感受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的變化的同時,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通過仿寫激發學生想象力,學習寫作方法,效果相當好!
(一)美圖課件,激發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依照課文順序,邊學文邊出示關于火燒云的優美圖片資料,讓學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燒云的美麗壯觀,感受圖文的吻合,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激起學生學習課文內容興趣。
(二)激發想象,仿寫練習。
在學習完課文,體會作者在寫火燒云形態時一段一形態的寫作方法之后,我又出示了幾幅火燒云的其他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火燒云的奇特壯麗的同時,激勵學生大膽想象,把圖中的云想象成某種動物、植物、人物等形態或某想象成某種場景,用語言介紹給大家聽。緊跟著,我布置了課后小練筆:仿寫課文,大膽想象,寫一寫天空的云的姿態,每人至少寫三種。結果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同學們的想象天馬行空,寫出來的每一朵云都是一個小故事,有像物的,有像人的,有像童話場景的,有像神話形象的……真正是異彩紛呈,讓人大飽眼富。有十多人的仿寫片段還被選中,展示在我的們的“美文展示臺”中。
相信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中,孩子們會有越來越多的精彩表現,真正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在自主合作中感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