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云》教學反思
《火燒云》教學反思
在《火燒云》的教學過程中,我站在教師的立場,理應引導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因此產生了各種教學設想,看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否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維活躍,情緒歡快的課堂氣氛.為這一教學,我在課堂中安排了四項詞語練習.
一,用"燒"和用"紅"進行比較
我問:"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這句話中的"燒"字改成"紅"字,通不通 既然是通的,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紅"字,而用"燒"字呢 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毛煜民說:"句中也有'紅通通'一詞,用了'紅'字就重復了."周逸倫說:"課題是《火燒云》,用'燒'字中國題作用."鄭甜又說:"用了'燒'字.他跟'著了火'相互照應."
這個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語文教學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要營造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其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難易適度,是否有足夠的思考價值,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里我提出了用"燒"和"紅"比較的問題,在課堂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二,說說火燒云的其他名稱
我提出:"火燒云還有其他名稱嗎 "這一問題一出現,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搶著說:"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紅霞."
這也是詞語的訓練,這一設計是我讓學生加深對"霞","朝","晚"等字字義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三,用仿"紅通通"的形式講顏色
我問學生:"作者說,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那么你們能試著說這些顏色嗎 "同學們有的說"紅通通","金燦燦",也有的說 "葡萄灰","茄子紫","梨黃",還有的說"白茫茫","灰蒙蒙"等,當學生說到"白茫茫","灰蒙蒙"兩詞時,我告訴學生,這兩個詞從詞的結構來說是對的,但跟火燒云的實際不相符.這種詞語訓練的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要求具體,方式新穎.
四,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的某種變化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 "這一問后,陳姝穎同學答道:"五顏六色,變化莫測."這時我繼續追問:"你又能用一個詞語概括火燒云形狀的變化多和變化快嗎 "蘇周楠回答:"千姿百態,瞬間萬變."就這樣,我用"變化多","變化快"這條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火燒云這三個方面的景象顯示出共同的特點,這樣一來,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獲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這些練習,學生卻很感興趣,發言興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還在課文結束后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要求仿照課文說說火燒云的形狀,這項練習,仿中有創.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從而獲得成功的滿足.因而學生情緒高漲,爭相發言,欲望不止.
《火燒云》教學反思
《火燒云》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文章,作者通過對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晚霞畫卷,讓人讀后有一種心曠神怡,意猶未盡的感覺.在設計本文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