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四季之美教學反思(通用3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四季之美教學反思 篇1
《四季之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著重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四季美的特點,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為了能更好地實現我的教學目標,首先,我在課前已要求學生查閱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四季之美詩詞、文章,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從而加深對四季美的感性認識。
其次,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一方面,我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以時間為順序感受四季獨特的美,抓住題眼“美”字;另一方面,我還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上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由于品讀優美語句,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于是,我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此外,我還出示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優美的句子,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等方式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即使學生和老師是多么喜歡這篇課文,如果朗讀不夠投入,那種詩情畫意的畫面感依舊沒法出來。這就要求,老師朗讀的基本功必須扎實進行,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學生泛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
五年級上冊語文四季之美教學反思 篇2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識字能力。本文中漢字的間架結構、字音字形等,我通過引導學生自學、互學等方式來解決。詞語理解方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引導他們掌握預習方法。
教學中,學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但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感情朗讀、延伸聯想等策略展開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四季之美。
此外,我還努力引導學生揣摩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句,從中習得語言表達的規律。如,詞語的準確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對比、襯托手法的使用,從中獲得寫景類文章的語言表達規律,為學生今后的習作打好基礎。
五年級上冊語文四季之美教學反思 篇3
我在本校執教了《四季之美》這一課。
《四季之美》這篇散文,語言非常優美,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納言以她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表達給我們呈現了四季的獨特之美。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以及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就必須帶著這兩個讀寫目標,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讓學生學會方法,為后面的習作學習做準備。
依據單元教學目標、教參書上的要求以及班級學生學情,我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主要分為談話導入、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再讀課文,梳理脈絡、品讀“春天最美是黎明”這幾個部分,教學設計整體上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
教學結束后,我先是做了教學設計的陳述和簡單的反思,然后各位老師們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的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結合各位老師們的評價,我對《四季之美》這一課,作出了如下教學反思:
一、我抓住了“美”這一條主線,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后,體會作者筆下的語言文字美、韻味美、選材美。朗讀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自由朗讀、默讀、配樂讀……熟讀成誦,最后結課時,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出第一自然段。
二、課時觀念明顯,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教學設計上緊扣第一段進行品讀,抓住其中的動態描寫體會春天黎明的景致。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動態描寫的好處,運用了動態與靜態的對比,口頭加動詞的練習,使學生明白在描寫景物時,運用動態描寫會使句子更豐富、更生動,也為句子增色。
三、課堂配樂范讀美、版貼美、教學課件圖片美……整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把聽課老師和學生們帶入美的情境之中。
以上是我這節課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課堂教學語言有時有點啰嗦,如果簡練一點,少重復學生的話,多一點點評式的語言會更好。還有點忽視了課堂生成和學生主動性地發展,有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自主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鼓勵他們去表達,這樣效果會更好。
最后,感謝各位老師們的批評指正,我將吸取經驗,努力完善,爭取在下一次的公開課中,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