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通用7篇)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1
一、教學目標:
1、積累12個成語,能熟讀成誦。
2、閱讀短文《雪化后是什么》,能知道短文的主要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積極動腦的好習慣。能與別人合作討論交流,回答別人的問題。
4、清楚信的格式及寫信封的要求,并通過寫信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想告訴他的話。
二、教學時數:(5課時)
三、教學準備:(尺子、信紙、信封)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復習學習過的成語,背一背
2、出示練習的成語,明確要求:比一比,誰用最少的時間把它們記下來
3、學生自由讀成語,試著理解諺語的意思,背誦。
4、比賽背誦成語
5、交流其他成語,指名學生寫到黑板上。
〈二〉、閱讀理解短文。
1、獨立閱讀短文,借助工具書查詞查字,理解短文內容。
2、分小組學習,思考:短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小組派代表說說短文的主要內容。
4、討論理解短文中的三種答案。
5、交流自己的答案,理解。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談話興趣
1、教師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1)、冬天的時候,如果用梳子不停地梳頭發,會發現頭發會跟著梳子動起來。
2)、冬天在漆黑的環境下脫毛衣,會發出類似碰電的聲音,還有小火花。
2、導入話題:這是什么現象。(摩擦起電)
〈二〉、動手實驗,感受科學道理。
1、學生分組做實驗。
2、以小組為代表談談實驗的結果及蘊涵的科學道理。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4、進行你問我答,促進交流、理解。
5、老師小結。
〈三〉、交流其他實驗的經驗和收獲。
〈四〉、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作文興趣。
〈二〉、明確寫信格式和信封要求。
1、信的開頭寫稱呼,要頂格寫,稱呼后面要加冒號。
2、信的正文另起一行寫,每段開頭空兩格。
3、要先寫問候語,再把要說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寫,最好每件事寫一段。
4、正文寫完了,另起一行寫祝語,“祝”要空兩格,祝語另起一行頂格寫。
5、名字和日期寫在右下方,日期寫在名字的下一行。
6、信封的右上方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上方寫收信人的詳細地址,中間寫收信人的姓名(要大一些),信封的由下方寫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郵政編碼(姓名可以不寫)。
〈三〉、讀習作要求,明確作文要求。
1、寫信的對象是同輩(同學、朋友等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
2、內容自己定,但應該是最想告訴他的話。
3、要注意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4、寫完要檢查內容和格式,把不妥的地方改過來。
〈四〉、學生嘗試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議學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繼續完成作文。
2、完成練習冊。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讀讀背背”中出現的成語的意思,讀熟后背下來,積累詞匯。
2.閱讀短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進行課堂辨論,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4.以“啊!我發現了......”為題,寫一篇作文。
二、教學重點
重點:背誦成語、積累詞匯。
難點: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發現進行寫作訓練。
三、課型:練習綜合課
四、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
五、教學手段:用“小黑板”輔助教學。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73)
一、教學內容
1.理解并背誦成語。
2.進行閱讀短文的訓練。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成語,請同學們自由讀,查查成語手冊,理解成語的意思。
<二>集體交流成語的意思。
大公無私:指一切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著想,毫無個人打算。
承前啟后:承受前人的,開創今后的。
翻天覆地:形容變化的巨大而徹底。
弄假成真:原指用假的充真的,后轉指本是假意做作,后來竟成了真事。
舍近求遠:放棄近處的,去找遠處的。
化難為易:把困難的化為容易的。
揚長避短:發揚優點、長處,預防缺點、短處。
去粗取精: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若明若暗:像是明朗,又像陰暗。比喻對問題或情況認識模糊。
善始善終:從開頭到結局都很好。
優勝劣汰:優秀的取勝,不好的被淘汰。
棄舊圖新:拋棄舊的東西,做新的努力。
<三>反復朗讀成語,試著把它們背下來。
<四>閱讀短文《大雪之后》。
1.自由讀短文,想想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討論交流。
(短文的內容是講下了一場大雪以后,本是孩子們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機會,但大人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出來活動。表達了作者對家長這種培養溫室之花的作法,充滿了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
3.再讀短文,邊讀邊想:讀了短文,你最想說些什么?試著寫在書旁。
4.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想法。
(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談,也可以從孩子自身的體會談。)
5.有感情地朗讀短文,把體會的感情讀出來。
<五>作業設計
寫出你喜歡的成語。
第二課時(74)
一.教學內容
舉行課堂辯論會,培養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任務。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課堂辯論,讓大家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大家的口語交際能力。(請一位同學讀“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明確辯論方法,進行小組辯論.
1.教師提要求:有時候,對一個問題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們就要通過辯論來互相啟發,提高認識。比如“有了電腦,還要花功夫練習寫字嗎?”“小學生要不要多看電視?”等問題,你們可以從中選一個題目,或另外商定一個題目進行辯論。注意辯論時先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根據不同的觀點分為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
<三>舉行班級辯論會。
1、以班極為單位,選出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請持不同觀點的同學分別當正方和反方,進行課堂辯論,辯論者可以各抒己見。
2、請聽的同學評議,推選出勝方和負方。
<四>課堂小結。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看法的情況。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辯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提高大家共同的認識。
<五>第二課時作業設計
將口語交際內容寫成日記。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3
【教學目的】
1、積累名言名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三顧茅廬成語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誠懇謙虛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話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名句含義,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閱讀短文,了解成語典故,受到教育。
3、學會向別人推薦一本好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識
1、指名背本期學過的名言名句或古詩、成語。
2、指名說說你所知道的愛國人物或愛國格言。
二、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
完成讀讀背背和閱讀方面的內容。
三、學習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句格言。
2、自由讀格言,讀準字音,讀得較連貫。
3、指名起立讀,正音、全班齊讀、開火車讀。
4、分成學習小組討論格言意思。
5、小組派代表試說格言意思,師生共同理順。
6、通過舉例來進一步掌握格言。
如:誰是春蠶?誰是蠟燭?誰的死比泰山還重?誰的死比鴻毛還輕?
7、指導朗讀、背誦格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1、你們看過《三國演義》嗎?誰來談一談里面的情況。
2、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一個小故事──三顧茅廬。
3、板題、讀題。
4、指名說說這一成語故事的梗概,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讀短文,了解主要內容。
1、自由讀短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或,也可討論解決。
2、再讀短文,思考問題:
(1)題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話來解釋。
(2)你喜歡文中的什么人物?為什么?
3、匯報思考所得。
4、想想文中主要講的是哪個人?從這個人的所作所為中你懂得了什么?
5、課后閱讀有關《三國演義》的材料。
三、小結
四、作業
1、抄寫格言,讀背格言。
2、收集有關愛國與做人的格言。
3、把《三顧茅廬》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知識
1、指名背上節課所學的格言。
2、簡要說說《三顧茅廬》的主要內容。
二、揭示教學內容
同學們,剛才大家談的《三顧茅廬》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書,它能讓我們懂得歷史,還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這節課,我們口語交際的內容就是(板書):推薦一本好書。
三、進行口語交際
1、釋題:推薦是向別人推舉介紹的意思。
2、討論:什么樣的書是好書?
3、匯報:一本好書應該語言優美,內容豐富。
4、回憶你自己讀過的書,想想介紹哪一本給同學。
5、在小組內交流介紹你過的好書。
(1)可以說說書的主要內容。
(2)也可以談談你對這本書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
(4)與看過這本書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組推舉一個代表到班上匯報。
7、評評誰說得好。
四、同學之間交換別人推薦的好書,看后說說自己的意見
五、向家人介紹你今天在班上聽來、看到的好書內容
六、小結
好書是人類的好朋友,它讓我們增長知識,懂得道理。我們應該不斷地多讀好書。
七、作業:
1、利用課外時間每周讀一本好書。
2、好生可試著用一段簡短的話寫寫書的內容,你對書的看法和書給你帶來的幫助。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4
學習目標:
1、讀讀背背,積累人際交往中常用的詞語。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
4、寫作,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學習重點:閱讀,理解文章內容。
學習難點: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時安排:5課時
課前準備:實踐活動,購物講價。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16個詞語。
二、朗讀《此地無銀三百兩》,理解內容。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
個人讀、雙人讀、小組讀、互相討論等學習方式;教師巡視課堂,或詢問、或指導、或鼓勵。
1、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短文,試著解決問題。
2、討論交流: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張三和王二自作聰明?
(2)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三、結合自己生活的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二、要求:
1、注意禮貌用語;年齡特點。
2、語言簡單、明白、生動。
三、學生自由結合,扮演顧客和售貨員,練習購物講價。
四、小組匯報
說:每組向全班匯報。
說說你在購物時的好的經驗及上當受騙的例子。
聽:同學們認真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問。
五、總結:
表揚積極參與和有創見的同學,有機會進行一次實踐活動。
第三、四課時
通過想象,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習作。
一、指名讀題目要求,使學生初步了解作文內容。
二、讀題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1、充分發揮想象力。
2、內容富有創造性,新奇而有趣。
3、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4、自由交流,說說自己準備寫什么,怎樣寫。
三、學生作文,教師巡視
四、個別面批,指導差生
五、學生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學生交流作文,互相學習、批改。
第五課時
作文講評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5
教學目的
1、讀背積累。
2、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3、介紹少兒節目。
4、寫寫自己的小發明。
課時安排
4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讀背背。
2、獨立閱讀。
教學步驟
一、學習讀讀背背部分
1、簡介作者,納蘭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詞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調韻遠。
2、自由讀,把這首詞讀熟。
3、理解詞意。
榆關:山海關。
那畔:那邊,指山海關外。
4、再讀,想象詞描繪的畫面。
5、學習欣賞這首詞。
(1)介紹:康熙二十一年,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到關外,這首詞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別寫所經,所見,所聞,所想?
(3)作者揮毫寫詞的時候,在千帳燈火,風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筆先寫白天登山涉水,夜來設帳宿營的行蹤,后寫風雪聒耳,欲夢不成、思鄉情切的心理活動、寫景抒情巧妙融為一體,表達了思鄉之情。
(4)詞的大概內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深人靜時唯見千百帳蓬點點燈火。
風雪交加,長夜難熬,風雪之中不時傳來更鼓聲。這風聲、更鼓聲打破思鄉之夢聒得人難以成眠。故鄉那寧靜的夜晚是聽不到這種聲音的啊!
6、指導朗讀,背誦。
二、閱讀短文
1、自由讀短文,不懂的詞句劃上記號,想想讀懂了些什么?
2、檢查自學
(1)讀懂了內容
(2)弄不懂的詞句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相機弄懂文中的詞句。鼓勵學生、辭典。
3、引導學生弄懂短文第2題
(1)自由讀并思考
(2)討論交流
作者由貝殼感悟到人生的意義:生命是短暫而渺小的,但人生應該更加一絲不茍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價值的東西。
(3)引導理解: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
這句話中,固執是說當一個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時,他肯定是經過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強不息,矢志不渝,這是固執的含義。簡單是說真正的人生其實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生。
4、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5、小結:人生應該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應該給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東西,這是作者在觀察一枚貝殼時所感悟的。我們應當從中受到啟發。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6
訓練要求
1、引導學生背會“讀讀背背”中的句子,從中受到端正學習態度的教育。
2、引導學生閱讀描寫景物的短文,感受所寫景物的美;學習好詞佳句,感悟短文的寫景方法。
3、引導學生辦畫展,在“評一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訓練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訓練要求:完成總要求1、2。
訓練過程:
一、導入課題
二、完成讀讀背背
1、學生自讀:
(1)正確朗讀下面的文言警句。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下來。
(3)邊讀邊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學生討論,相機點撥。
學問勤中得。——學習是靠勤奮好學得來的。重點講“勤”。
學然后知不足。——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重點講“學”。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不知道就要求問,不會就要學習。重點講“問”和“學”以及“知”“能”和“問”“學”的關系。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敏而好學,不以向學問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請教為恥辱。重點講怎樣正確對待“學”和“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石不雕刻,不能成為器物;人不進行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和知識。核心講一個“學”。
(這5個句子在內容上講的都是為學之道,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警策之句,告訴人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
4、學生朗讀、背誦這些諺語。
三、完成閱讀
1、指名讀短文后面的思考題,明確閱讀要求。
2、自讀短文,一邊讀一邊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題。
3、指名朗讀短文。
4、學生再次讀文,回答課后第一題。
第一題:讓學生在讀中弄清梅雨潭的得名,在讀中體會梅雨潭的意境美,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形象生動。
5、組織交流、討論。
6、把你認為喜歡的語句摘抄下來,并當堂完成背誦。
第二課時
訓練要求:完成總要求3。
訓練準備:與美術老師配合,辦好班級畫展。
訓練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走進我們的教室,就走進了美麗多彩的童話世界,這些畫,有的表達了同學們對生活的熱愛,有的表達了同學們對大自然的向往,有的表達了同學們心中的美與丑。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評說。看看誰的畫內容新,選材好,有創意,題目也取得好。評出我們班級的小畫家。
二、看一看,請學生自由欣賞畫展。
三、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看法。
要注意講清自己的觀點,傾聽別人的發言,在聽與說中,把自己的語言組織得更完整,表達得更清楚、具體。
四、評一評,全班集體交流
各小組推選優秀代表上臺說說,注意把自己小組同學的意見講清楚,并評出你們小組心目中的優秀作品。
(在同學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他的語言表達、意見講述、文明禮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
五、選出班級優秀的小畫家和優秀的評委、優秀評比小組。
人教大綱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積累運用六 篇7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學習格言警句,知道該如何做人、如何處事,要熱愛祖國;懂得在邀請別人時要誠心誠意。
知識要求:會讀、會背格言警句,理解其意思;學習短文《三顧茅廬》,理解短文內容。把自己最想告訴別人的事、快樂、夢想、美景寫成作文,要把意思寫具體,寫清楚。
能力要求:培養背誦格言警句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三顧茅廬”這個詞語的意思;向別人推薦好書,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獨立選擇作文材料的能力。
重點難點:讀、背格言警句,理解意思;理解短文內容,明白故事說明的道理;能選擇一本好書,具體說出書好在哪兒,清楚明白地向同學介紹;作文不出題,選好材料要動腦筋,把作文寫具體,寫清楚,需要下功夫。
教具準備:常規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學習格言警句
1、讀一讀,讀準字音
卑、炬
2、理解意思(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寸寸河山寸寸金:河山像金子一樣寶貴,寸土寸金,不容侵犯。
位卑未敢忘憂國:地位雖然地下是普通百姓,但不能忘了為國分憂,因為都是國家的主人,有為國分憂的責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天下的興盛、滅亡,人人都有責任,都應為國家的發展出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的絲直到死才吐盡,蠟炬的淚直到燃盡才能流干。借指愛情的忠貞不渝,也指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
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做大事情的時候不肯出力,憐惜自己;而見到很小的好處就去拼命,這不是英雄好漢,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事業與私利。
人故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都會死,有的人死得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毫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3、采用多種形式練習背誦
二、閱讀短文
1、自己讀短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同桌互相討論。
三顧茅廬:顧,看望;茅廬,草房。
三國鼎立:指三國的勢力對立(像鼎的三條腿)
2、細讀課文,找出描寫劉備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在書上批注。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3、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
告訴我們邀請別人一定要誠心誠意。
4、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明確要求
二、課前準備
1、選擇自己準備推薦的好書
2、想想這本書好在哪兒,應該如何向別人介紹。
三、小組推薦
在小組內互相推薦好書,選出說得好的同學。
四、全班交流
書的種類最好要多樣化
五、大家評議
六、表揚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