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識字二》教學反思(精選3篇)
二年級語文《識字二》教學反思 篇1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們剛才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嘆于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著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為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說:“我認為是金秋時節。”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念一想,這不正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于是我又問學生:“你為什么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說:“因為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孫乾站起來說:“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于松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后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搜集的關于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于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于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于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二年級語文《識字二》教學反思 篇2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為了提前閱讀,新課標規定: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還要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而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能力差,自學識記意識差,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一堂課中如何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顯得更為重要。鑒于這種現象,在識字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特點
在課文中有很多字是要求學生認識并且會讀就行了,教學這種類型的字我主要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檢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如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法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老師再根據學生的讀音進行糾正指導,特別是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的讀法區別給予及時的指導。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認準字形并且在讀課文中加強認識,這樣學生就比較輕松地掌握了生字,效果比較好。
二、采用直觀的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單憑教師的講述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學的直觀性原則,恰當地運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電教手段,可以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顯得比較簡單、明確、具體。如在教學時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錯的地方用紅色粉筆標出,再配上多媒體的演示,艷麗的色彩、生動的形象、動聽的聲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利用游戲激發興趣
游戲是以玩帶學,以玩促學的'最好形式。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孩子容易厭煩,特別是低年級孩子,好動好玩,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而漢字的掌握及識字能力的培養,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到鞏固和熟練。因此,游戲成了很重要的學習形式。游戲活動使孩子們在活躍的氣氛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提高了識字的興趣和識字的效果,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的意識等。另外,剛上課時,我就告訴孩子們:老師要請最遵守紀律的、學習最認真的孩子做游戲。這樣就利用孩子參加游戲的欲望規范了他們的行為,維持好課堂紀律。我常采用的游戲有:送信、找朋友、送生字寶寶回家、猜字、開火車、猜字謎等。
二年級語文《識字二》教學反思 篇3
教材體系:蘇教版 學科:語文 冊數:第一冊 備課時間:2010、10 課題:識字二 主備人:夏萍 修改人: 教學內容:識字二 教學目標:學會按順序仔細觀察圖畫,能把圖畫內容與詞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初步養成健康的生活常規。本課4種筆畫、7個生字,認識5個二類字,理解詞意。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多媒體資源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學會按順序仔細觀察圖畫,能把圖畫內容與詞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初步養成健康的生活常規,學習生字。 教學準備:掛圖、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識字2”。在這節課里,我們要依據自己的日常生活,認識7個生字、5個二類字。 二、指導看圖,朗讀課文。 1.談話引出詞語。 每天早晨,小朋友們起來都要做些什么事呀?我們來看看小麗是怎么做的。 (出示掛圖。)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很多內容,所以我們要按照順序來看,可以從上往下看。 太陽公公張開笑臉,鬧鐘正在清脆地響起,小鳥也在歡快地嗚叫。 你有什么感覺呢?(這是愉快一天的開始。) (出示詞語卡片:太陽 鬧鐘 小鳥。)誰能把它們讀好呢?(讀出愉快、歡快韻語氣。) 小麗起得可早了!(出示詞語卡片:起早。)做事也很麻利,看看她做些什么了?(出示詞語卡片:穿衣下床刷牙洗臉早餐。) 小麗的生活多有規律啊!她從不賴床,個人衛生工作也做得很好。 時間不早了,小麗背起小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到學校也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出示詞語卡片:上學升旗做操。) 2.朗讀詞語,注意正音。 學生自己讀,不會讀的詞語可以請教同桌或教師。(重點讀準生字:(后鼻音)陽、鐘床升上(前鼻音)穿臉餐。) 指名讀。跟讀。開火車讀。去音節認讀。評讀。把詞語串連起來讀。 3.朗讀韻文。 (1)小朋友們發現了嗎?這些詞語雖然是一個一個的,可是把它們串起來讀,讓人覺得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詩,所以我們叫它“韻文”。讓我們一邊看圖,一邊輕聲讀一讀韻文,好好體會一下。(學生練習朗讀。) (2)小朋友們,你們讀起來很好聽。這樣瑯瑯上口,你知道為什么嗎?(教師手指生字“鳥、早、操”三字的韻母。)原來,它們都是押著韻的呢!老師也來讀一讀,好嗎?(教師范讀韻文,強調韻尾。) (3)老師為什么能讀得好聽呢?因為老師一邊讀一邊在腦子里過電影呢!小朋友們也要這樣,邊讀邊想。試試看,你肯定也能讀得好聽。(學生再次練習朗讀。) (4)指名讀。評讀。齊讀。 (5)你能把這篇韻文美美地背下來嗎?(學生練習背誦課文。) 三、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太 小 鳥 下 早 上 牙。)指名讀。 2.口頭擴詞,朗讀詞語。 太陽 太大 小孩 小學 小人 小鳥 下午 下面 下來 早上 早晨 清早 早飯 起早 上午 上學 牙齒 牙刷 上牙 牙門 3.指導書寫生字“太、小、下、上”。 (1)觀察漢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說說是怎么識記漢字的? (2)注意漢字的書寫筆順。(學生邊唱讀筆順,邊書空練習。) (3)教師指導書寫,講解并板書。(學生練習描紅。) 太:一橫在橫中線上方,點在撇的下部,不要太長。 小:先中間后兩邊,豎鉤在豎中線上,鉤要小。 下:先橫后豎最后點,橫要稍長。 上:先豎后橫,短橫在橫中線上,最后是長橫。 修改案:
《識字2》教學反思《識字2》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教材以詞串的形式,圍繞小學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規這一中心內容,將一組組詞語組成韻語歌,讀起來押韻上口,便于誦讀記憶,課文配以相應的插圖,圖文對照,不僅識了字,理解了詞語,而且認識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這是新教材具有獨特創意的一塊內容。結合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我將這節識字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學會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將畫面描繪的事物與詞語聯系起來,使學生形成健康生活常規的意識。而識字和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識字起步的難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齡兒童來說,識字的關鍵在于建立字形與音形的聯系,我充分發揮教材看圖識字的優勢,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結合平日的生活體驗,使學生邊看畫面邊識字、學詞,并相機進行說話訓練,力求識用結合,從而促使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帶來的快樂,提高識字的效率。由于《識字2》是學生書寫漢字的起步階段的內容,在教學中要堅持手、口、腦并用,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字形,掌握常見的基本筆畫名稱及筆順規則,讓學生在描紅、讀帖和臨寫的實際操作中掌握如何寫好字的本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