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21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教材依據】

  《草原》一文被安排在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屬于本冊書中的重點課文。

  【設計思想】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學生對這篇文章中描寫的特有的蒙古草原風光很感興趣,可以從這一點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語文,首先要把握好語言的工具性。多讀、多背,是古今中外公認的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引導學生從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上升到飽含深情、充滿激qing的誦讀,也是衡量學生是否突破難點理解“蒙漢情深”的關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朗讀體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2、搜集有關草原風光的資料。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放歌曲《美麗草原我的家》(配圖片),教師在優美的樂曲中導入:

  知道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嗎?那就是美麗的草原。今天,就讓我們約上作家老舍,一起去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感受蒙古同胞獨特的民族風情。

  (我是用音樂導入,讓學生仔細聽音樂,感受音樂中所描述美景,體會“草原是天堂”的境界。用優美的音樂導入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情境,更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深入感受課文美景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感受草原的美

  學生邊聽錄音邊想象,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美景,然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什么美,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培養學生具有把語言文字化為圖象的能力。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樣表達內心的愉快,同學們也說說自己會怎樣表達內心的愉快,可配上相應的動作。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想法。

  三、悟讀精彩段落,走進審美天地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圈點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再隨機出示相關的彩圖,讓學生“你有怎樣的感受就怎樣讀”,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圖文對照,更能體現了詞句的妙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在和諧、寬松的氣氛中進行朗讀訓練,讀中感悟,這里把課堂氣氛推入高潮。

  例如:“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一句中,“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讓兩名學生用美術描繪的方法分別為同學們解釋這兩個詞語,學生寥寥幾筆,大家便輕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

  同時多媒體展現草原風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再現草原美景,牽起了作者初步動情想高歌一曲、低吟小詩這條暗線,并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會低吟一首怎樣的小詩?課內外結合在“敕勒歌”、“賦得古原草送別”深情吟頌中結束了此段的教學。

  2、感受草原的美:

  讓學生分小組組成蒙古旅游社,選出優秀的導游代表介紹蒙古的美。要求介紹是要全面,有禮貌、有微笑,用自己的話介紹。通過學生說,更能感受到草原美的真實性,也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給學生提供一個說話訓練的機會,體現了講臺是學生展示的舞臺。這樣一來,學生就在這扮演介紹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里把課堂氣氛再次推入高潮。

  3、感悟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理解文章中心:

  ⑴ 讀2~5段,各抒己見:

  草原景色如此美麗,草原上的人民又給你怎樣的感受呢?

  ⑵ 說說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草原人的熱情好客?為什么?

  要求:

  一邊說一邊把所引用的句子讀出來,又讀又說,加上自己的評論。

  ⑶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及表達的感情,進而理解文章中心。

  充滿激qing的煽情讀。反復吟頌結尾詩句,體會作者愈加強烈的感情,用飽含深情的頌讀,體現學生對“蒙漢情深”的深刻理解。

  四、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看到這樣的草原,接觸到這樣的草原人,請以:

  假如我是(      )。我會說。為句式,說幾句話,表達自己此刻的心情。

  五、布置作業

  背誦你喜歡的段落,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學反思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整個教學目標。這節課孩子們聲情并茂的朗讀和精美的課件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遺憾。由于學生對草原景色和生活比較陌生,學生對草原景色的認識還有些浮于表面,對人物情感的理解談的還不夠深刻。但是,我堅信,在大同小學的這方沃土上,下次,我一定能夠更精彩。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3

  1、草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4、背誦1、 2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激發學生的熱愛西部之情和珍愛蒙漢的民族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關情況。

  2、有關美麗的草原的風光片和能抒發美麗遼闊草原歌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引入 ,創設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體現草原遼闊風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學們,聽了這首歌你的心情怎樣,是不是有一種置身于草原的感覺呢?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草原的資料,能談一談草原在你們心目中的印象嗎?

  (學生盡情說一說,可以描繪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繪草原綠毯如氈,還可以說一說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風俗等等。)

  [運用情景把學生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使他們對草原有個初步的認識,知道草原是遼闊美麗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這種初步的認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學產生對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進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藝術家,也是一位文學產量較高的作家,深受人們的愛戴,那么當我們的作家老舍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時,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隨著老舍先生一起到美麗的草原看一看。( 板書課題:草原。)

  4、即將來到草原的你,見了這個題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預測: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們怎么樣?

  (3)作者第一次來到草原有何感受?

  ………

  二 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

  1 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很多,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對草原的好奇,一起來到草原。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草原的什么?

  (學生自學課文內容,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 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 學生自學課文生字,新詞。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檢查學生的自學結果:

  (1)讀生字和詞語。

  a認讀幾個容易讀錯的字和糾正幾個易寫錯字:

  蒙的讀音是“ měng ”,“好客”中的“好”讀作.“hào ”,“同行”中的“行”讀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讀作“s씓毯”的最后一筆為點,“吟”“貌”不要多一點“襟”“澀”不要少一點。

  b理解以下幾個詞語:

  境界:事物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種如詩如畫的情境。

  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是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盤繞。文中指河向帶子,彎彎曲曲的樣子。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態度顯得不自然。

  二 再讀課文,理清行文線索。

  1 認真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草原這篇文章的。讀書時,一定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樣安排這篇文章的行文線索的。

  3匯報交流結果,教師及時引導,概括內容如下:

  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首先描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種境界的美。( 板書:風景之美 )接著又展示了一幅人們歡迎遠方客人的隆重場面,最后把酒話別,直至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收束全文。

  [形成文章的結構和線索,使同學們初步感知文章的寫作脈絡,以便于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物可尋,有章可遵。]

  三、 精讀細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并批注。

  3、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歸納出草原的“可愛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點導讀并理解以下語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寫草原,為什么有的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翠色“欲”流,為什么后面又說“輕輕流入云際”,這不是很矛盾嗎?

  b“翠”是什么顏色?那為什么不說綠色要說“翠色”呢?區別在哪里?學過國畫的同學能給我們解釋一下什么是“用綠色渲染”嗎?

  g輕聲讀讀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3)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a是什么使人驚嘆?是什么使人舒服?還能用別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境界嗎?

  b“奇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來吟誦一首奇麗的小詩,你會吟誦什么呢?

  (4)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a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

  b你認為有那些草原的樂趣?

  四、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

  1、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2、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3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4試著把這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借助感性的畫面內容 直觀場境 把學生帶入情景之中 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五、升華情感,滯留問題。

  1同學們都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老師也看出,你們對草原充滿無比熱愛之情,那么這篇課文,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筆觸表達情感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找一些描寫草原美景的文章,課后和同學們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 ,進入美麗的草原。

  1、復習有關詞語:教師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學生正確朗讀。

  2、        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風景之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來寫了草原的美景的?

  【通過回顧,重溫遼闊草原美麗風景,激發學習興趣】

  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們已經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實最讓人感動的不僅是草原的景美,這里的人們還非常的熱情,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來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匯報: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人民熱情迎接:

  ﹙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很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

  ( 抓住這句話感受草原的寬廣和草原行車的灑脫。)

  2   像一陣風吹來似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服,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

  ( 身著盛裝是蒙古人民的一種熱情的待客方式,他們策馬疾馳而來,充分看出他們的熱情。)

  3 寂靜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也不知是誰的手,總是熱乎的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聲音的嘈雜,草原的熱鬧,手與手的握住不放,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熱情。)

  板書 襟飄帶舞 策馬疾馳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給予學生學習空間,培養自學交流能力】

  4 同學們 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 你體會到了嗎?那么你能夠帶著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5指導背誦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 用情品讀 情景一致 】

  三 、情感升華 體會蒙漢情深

  1、 多么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點撥:

  (1)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引導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會說什么,做什么?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賓客。客人會怎樣感謝?

  (3)干部和老翁這些有身份的人給客人敬酒。說說你的祝酒辭。

  (4)鄂溫克姑娘給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賽馬摔跤等。用自己的話去贊美他們。

  (5)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么?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四  品味全篇 總結寫法

  1 直抒胸臆:

  2 精描細寫:

  3寫實質樸 不加雕琢:

  五 回顧情境 置留作業

  如果你就是隨從老舍先生一同進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當時會有怎樣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筆,盡情釋放,寫出你的感受,好嗎?請課后認真完成。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4

  一、說教材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寫下了《內蒙風光》,本文就節選自《內蒙風光》。《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描寫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范佳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舍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領略草原的風光美。第二課時再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詞語。

  2.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并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興趣。

  3.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積累語言,初步學習作者抒發感情的方法。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美好。

  而對于生長于南方小縣城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為本,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并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

  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并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

  《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啟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再因為,本組的主題是"走進西部".因此,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那幾個畫面,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后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朗讀品句,感受"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于是,我先課件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復朗讀;并借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們帶入那遼闊、美麗的草原風光之中,并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寫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綠色渲染的草原風景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鴛鴦戲水圖,出示圖片,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在這兒,我沒有停止探究的腳步,而是緊緊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個點——"輕輕流入云際".先引導學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讓學生議一議與"輕輕流入云際"矛盾嗎?學生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和著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這是一幅多么鮮活的中國畫啊!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對草原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也就很自然地領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

  再如:文中描寫羊群的句子:"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讓學生結合圖畫,抓住"綠毯"、"白色的大花"兩處比喻,體會草原的遼闊和羊群帶給草原的無限生機。之后,刪去原句,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這樣,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和動態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生反復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心一次次升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在優美的旋律中再現草原美景,一定能牽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這一整體回讀,也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在腦海中形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的美麗畫卷。在此意境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就當學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時,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講臺朗讀詩歌、展示親自去草原拍攝的照片一級打印的草原風光圖,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著創造的生命力。

  4.總結回顧,布置任務

  授課至此,我小結過后,以布置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著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克族人民。"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盡量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5

  《草原》這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在教學本課時,首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煉的詩句總結全文,感受蒙漢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文章篇幅較長,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之間的團結友好。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關景物的描寫則放在了第一課時中,這樣整節課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充裕,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

  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讀的過程中,采取了自由讀、小組讀、個人讀、品讀。

  最后我又為學生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草原的美景、

  在第二課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找風俗民情、理解了“騎馬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還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大方又稍羞澀地給客人們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民招待尊貴客人的禮節,也就知道了內蒙古人民對“我們”非常熱情,非常友好,為理解文章中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作了厚實的鋪墊。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6

  課型:精讀課

  內容簡析:本文描繪了草原的美麗景色,記敘了蒙族同胞熱情歡迎漢族兄弟的動人情景,表現了蒙漢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十個生字,認識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疾馳、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3、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難點: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生答)那在電視或書上一定見過草原吧,誰能起來說說你見過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指名答)師:今天,我們就隨著著名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生答)那在電視或書上一定見過草原吧,誰能起來說說你見過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指名答)師:今天,我們就隨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進入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感受那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我們來齊讀課題《草原》。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回家都預習課文了吧,那么誰能起來讀一下你找出的生詞?(指名讀 2名),讀的不錯,我們來看一下生詞(出示課件)誰愿意當小老師,起來照著大屏幕帶領大家讀?(指名讀)讀的很好,誰能超過他?(指名讀)大家讀的不錯,自己鼓勵一下。

  三、理清課文思路:

  1、現在同學們在下面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出示課件),誰能起來讀一下問題,(指名讀),聽清楚問題了嗎?好,現在開始自由朗讀。

  2、師:課文都讀完了嗎?誰能起來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指名匯報思考成果)(出示課件: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招待→聯歡話別)。我們來齊讀一下這些小標題。師:誰能起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你從哪些句子中看出草原很美?(指名答)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看來是認真讀課文了。                                                                 四、指導自學  那誰能起來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出示課件中的問題,師范讀)(找學生起來讀第一自然段)讀完后指名回答,問:他回答的對嗎?誰能再說一下。

  我們先來找一找描寫天的句子,誰能告訴我都有哪一些?(指名答)他找的對嗎?

  1、出示課件:“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先找學生起來照大屏幕讀一遍。(下一張圖片)師:你能不能結合圖片體會一下,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指名答 4、5個)(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清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所以想無拘無束的放聲歌唱。)(下一張圖片:八月的草原)師:那讓我們帶著和作者一樣愉快的心情再來讀一下這幾句話。

  2、(下一張圖片)“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師:誰能告訴我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課件上的圖片,再閉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綠的無邊無際由于天氣晴朗,遠處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綠色。你能想象出這幅畫面嗎?

  3、我們再來找一找描寫羊群的句子,誰能告訴我都有哪一些?(2名)師:他們回答的對嗎?(出示課件)“銹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一起回答我(白色的羊群)(下一張圖片)。

  4.誰能再讀一下描寫小丘的句子(生讀)(出示課件)“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師:“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你能想象出是怎樣一幅圖畫嗎?讓學生明白“不用墨線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緩的沒有明顯的界限。“翠色欲流”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綠顏色濃厚,就像要留下來一樣。“輕輕流入云際”是說綠色的草原一望無際,與天相接,仿佛翠綠的顏色流入了天邊。(下一張圖片)我們大聲的齊度這幾句,感受那美麗的風光。

  5誰能再讀一下描寫駿馬和大牛的句子(生讀)(出示課件)“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師:作者怎么會知道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象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4、5名)(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師:這么美的風景,這么真摯的情感,我們應怎樣去朗讀它;(贊美、愉快)

  學生帶感情朗讀,指名讀。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大草原的自然美,下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草原的人情美。

  五、板書設計

  12 草原

  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招待→話別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的渲、勒等生字,明確文章分為風光和人情這兩個部分,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兩個主要描寫方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草原風光的美麗,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關于草原風光的視頻,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這樣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順勢導入本課,跟隨作者老舍一起走進美麗的草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通過課題我們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寫草原的,那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對草原進行具體描寫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本文從風光和人情兩個方面展開描寫。講解生字“渲”字。板書:風光,人情,渲。

  2.朗讀感悟:在學生了解本文是圍繞兩個部分展開描寫的之后,我會把全班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去朗讀相應的段落,體會散文的語言美。

  3.賽讀感悟:男女生比賽從文中選取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看看那組讀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讀

  1.通過剛剛學生的朗讀比賽,我們已經體會了草原的風光美,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草原,看看草原的風光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有什么不同?

  明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輕輕流入云際。”

  2.這一句中說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羊群比喻為白色的大花。板書:比喻。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渲染”“勾勒”體會畫面感。

  明確:草原風光的總特點是洋洋灑灑的`,風過草原給我們呈現了一幅綠色的中國畫,而不是一幅描繪細致的工筆畫,這里從側面寫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設置承上啟下的問題,在這樣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可愛的民族,他們對待客人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到關于“人情”描寫的相關段落,勾畫出草原人們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現。

  明確:草原民族的熱情,迎客、吃飯、飯后載歌載舞。

  5.客人與草原民族的語言是不相通的,我們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樂融融呢?

  明確:草原人們的熱情,民族團結深入人心。

  6.全班朗誦文中最后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明確:體會作者分別時的心情,總結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與蒙古族相關的資料,思考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五)小結作業

  畫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為你的畫配上相應的文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老舍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受到了生活在草原上人們的熱情款待,體現了草原人民的人情。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應當先讓學生去搜集關于蒙古族的資料,先去了解草原的風土習俗,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的行為,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體會真情。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會認3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迂腐、鞭子、疾馳、墨線、無際、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來。

  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同學們你去過草原嗎?(指名回答)你知道草原是什么樣子的?(指名回答)

  2、那么草原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一課,一起感受一下草原的美景。

  二、了解作者加深印象。

  1、這篇課文是老舍爺爺寫的,關于老舍你知道多少呢?教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我們以前學過他的什么文章?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老舍的文章。(《老北京的春節》、《鳥的天堂》等)

  3、老舍爺爺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學習他的文章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初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整體認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

  2、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樣子?結合自己得到理解來談一談。(指名回答)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1961年夏天老舍先生訪問陳巴爾虎旗的經過)

  4、本篇課文作者寫了草原哪幾個方面的情況?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風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并板書。

  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課文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表現了作者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熱愛,歌頌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四、品讀賞析課文感悟課文中的美景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獨特的,你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課文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草原之美的?劃出你認為描寫優美的詞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并批注。

  匯報交流。

  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合作探究。

  師: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你喜歡的部分。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第一部分:抓重點詞句理解草原的美麗景色。)

  2、鎖定重點,品讀感悟。

  根據匯報內容隨機出示相關句子,進行學習。

  (1)景美部分:

  在匯報第一部分時,可通過"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青翠欲滴,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等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品悟草原的美景。滲透環保教育。

  課件演示,再現草原之美:通過剛才的交流,同學們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實的草原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看一看嗎?(播放草原的有關錄像資料)

  談一談,看完錄像的感受。

  指名再來讀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畫面的內容。

  過渡:這么迷人的景色,這么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

  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

  (2)人美部分

  多么美麗的草原之景!多熱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他們把酒話別的激動場面。自學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受。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匯報:這兩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人民熱情迎接:

  ﹙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同學們這種熱情,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你體會到了嗎?那么你能夠帶著蒙古人民的熱情來讀一讀嗎?

  讓學生讀自己認為最能表現出蒙古人熱情好客的句子,體會人情美,滲透民族大團結的。

  教師小結。

  3、情感升華體會蒙漢情深

  投影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又讀出了什么?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場面。要求讀出自己的體驗和個性的理解。師生評議朗讀。

  五、總結課文。

  1、依據板書,講清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發情感的寫作手法。(板書:寫景--抒情,寫事--抒情)

  2、歸納課文整體內容,并指出本課第一大段,寫了草原的風光美,第二大段寫了草原的人情美,把這兩部分聯系起來,作者實際上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濃筆重彩、有聲有色的草原風情畫。(板書:草原風情畫,并用箭頭連接有關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完整的"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不論對全篇課文的認識還是對每一個大段、段中的每層,都是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形成一定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學習,最后再從整體上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這在各個教學步驟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板書設計

  草原

  景美人美

  明朗可愛熱情好客

  一碧千里蒙漢情深

  民族團結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9

  之一

  王麗萍

  教養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

  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2、認識保護草原資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發展目標:

  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并能把閱讀中的理解和感受說出來。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草原的風景美和人情美所構成的草原風情畫。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帶情入境。

  2、同學們有到過或者見過大草原嗎?草原給你的印象是怎樣的?

  過度:今天,我們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領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2、 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

  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3、 默讀課文,對全文質疑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過度:指導朗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寫草原美景的同時,還

  2、 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學生匯報。

  4、 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 指導朗讀。

  (2) 理解“高歌”和“低吟”兩種不同的情調。

  (3) 理解“奇麗”,為什么他要吟這么一首詩?

  5、 者先是想高歌,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為什么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讓他先“低吟”,后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往往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表達?(討論)

  6、 學生匯報。

  點撥1:我們歸納一下,作者一開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圖)

  板:開闊

  點撥2:1)他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2)指導朗讀

  3)換詞理解“清鮮”、“明朗”。

  過度:接下來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變化?

  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點撥3:注意作者第二次寫景的部分,他先總的說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里這樣說呢?感情朗讀。

  點撥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隨機出示圖:綠草襯白羊,多么雅致、清麗。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隨機出示圖、出示兩種風格的國畫,理解“勾勒”、“渲染”。

  點撥5:這樣柔美的線條,緩緩地高起來,又緩緩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著這波浪般的線條,一直遠望,就覺得好象整個綠色的草原在流動,所以作者說……

  指導朗讀。

  7、 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四、 總結: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風景如畫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無限的樂趣。

  1、 看圖,聽音樂。

  2、 口語訓練:做小導游,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如畫美景。

  五、 布置作業 

  1、 向你的爸爸、媽媽介紹一下內蒙草原的自然風光。

  2、 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并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理清課文線索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后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⑴ 草原美景

  ⑵ 歡迎遠客

  ⑶ 親切相見

  ⑷ 熱情款待

  ⑸ 聯歡話別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讀課文,說說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意思。

  二、學習第一段

  1、聽師范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2、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讀這一段,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點,那么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4、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5、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許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4、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

  2、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2、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1、齊讀最后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2、反復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說說你的理解。

  七、總結

  總結全文: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八、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1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 

  .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了解西部的興趣。

  4、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

  1、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

  2、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思考:

  草原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并板書:

  ┌風光美

  美 │

  └人情美 

  二、背誦聯想,品味佳句

  1、輕聲背誦第一段。

  2、想象畫面:

  哪句話描寫的景物在你頭腦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3、老師配生動的畫面,朗讀理解:

  ⑴ “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詞語比較:“空氣是那么(清鮮、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郁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理解“綠色渲染、墨線勾勒”的區別?哪樣更顯柔美?

  4、此時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樣的感受。

  5、引導在多媒體欣賞中有感情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三、精讀領悟,感受情深

  1、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默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么?

  (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聯歡、話別。

  4、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波浪線勾畫出來。

  理解: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5、多媒體展現草原民族風情。

  四、總結拓展,深化中心

  1、“熱情迎接、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想象畫面)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內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此刻,要是你是在場的漢族兄弟,你會說些什么?

  同桌互說。

  2、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五、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草  原

  ┌風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驚嘆喜愛 情景交融

  美│

  熱情好客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聯歡 話別 

  【教學反思】

  《草原》是人教課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課。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子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熏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反復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借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1、用多媒體展現草原美景。學生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展示,充分認識了草原的天、地、小丘、羊群的美;再感情的朗讀這些優美的句子,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進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什么?(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 待客 聯歡 話別)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用~~~勾畫出來。這一設計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3、開展活動,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想象畫面)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那內蒙古同胞,你想說什么?

  此時此刻,要是你是在場的漢族兄弟,你會說些什么?

  同桌互說。

  課件展示夕陽的余暉灑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在悲涼、滄桑的音樂聲中,在學生深情的吟頌中,在學生深情的話別演示中,引導學生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感情朗讀指導不到位,。老師缺乏范讀。第一段是描寫草原的經典之作,寫得非常美,應該用飽含深情的朗誦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2、整體感受草原的美沒有到位。老師讓學生對草原美景逐句分析,切割了草原整體的美。在第一段教學的開始和結束,應該讓學生在頭腦中有草原整體的印象。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4、教師語言還不夠簡練,還有很多正確的廢話。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2

  撰寫說課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另外,在語言表述上,既要把問題論述清楚,又切忌過長,避免陳詞濫調,泛泛而談,力求言簡意賅,文詞準確,語言針對性強。要做到這些,并非易事,還需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下面是關于《草原》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幫助!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草原》。

  一、說教材

  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寫下了《內蒙風光》,本文就節選自《內蒙風光》。《草原》這篇課文,作者以熱情洋溢的筆調,描寫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風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熱情歡迎的情景,表達了蒙漢人民的深厚情誼。

  本文通篇文質兼美,堪稱寫景、抒情的典范佳作。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取舍教材是關鍵。因此,我將此文教學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領略草原的風光美。第二課時再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組“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并理解“渲染、勾勒”等詞語。

  2.引導學生根據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并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興趣。

  3.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積累語言,初步學習作者抒發感情的方法。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通過多層次的朗讀,感受草原風光的美好。

  而對于生長于南方小縣城的孩子,草原是遙遠、陌生的,因此,如何讓學生突破時空障礙,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揣摩優美的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就成了這篇文章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怎樣才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真正的共鳴,體會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將注重以讀為本,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如:默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配樂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使學生體會草原的風光美,并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

  其次,我將巧妙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啟發學生想象,體會文中意境,并配合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語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一邊讀句子,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經驗去補充形象,豐富形象,從而體會文中表達的意境和情感,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及想象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和資源應用

  《草原》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語句美,意境也美,我將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圖文結合,啟發想象,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讀,領會作者的情感美。教學過程具體如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再因為,本組的主題是“走進西部”。因此,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播放配有畫面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把學生帶入大草原綺麗的風光中:湛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閑地吃草、散步。遠處的小河像一條明晃晃的長帶迂回曲折……這樣用音樂、圖像渲染的情境,能帶給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入其境,愛其美”,在感到喜悅、快樂的同時,讓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后的感受。此時,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順勢揭開課題,進入第二環節。

  2.師生配樂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是由師生配樂朗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作順序,主要寫了那幾個畫面,是從哪兩部分來寫草原的,即“風光美”和“人情美”。學生對于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為后面的品讀詞句做好鋪墊。

  3.朗讀品句,感受“風光美”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于是,我先課件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自讀第一自然段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交流品讀。

  在品讀重點語句時,我將引導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反復朗讀;并借助多媒體展示草原圖片,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詞句。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將把學生們帶入那遼闊、美麗的草原風光之中,并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渲染”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寫小丘時,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術上專用名詞,講起來抽象難懂,我準備了兩幅國畫,一幅是綠色渲染的草原風景圖,一幅是墨線勾勒的鴛鴦戲水圖,出示圖片,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不僅感受到用綠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還感受到那飽滿的綠色正向四周滲透、擴散。在這兒,我沒有停止探究的腳步,而是緊緊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個點——“輕輕流入云際”。先引導學生抓住“欲”字理解,再讓學生議一議與“輕輕流入云際”矛盾嗎?學生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和著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這是一幅多么鮮活的中國畫啊!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對草原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也就很自然地領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式。

  再如:文中描寫羊群的句子:“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讓學生結合圖畫,抓住“綠毯”、“白色的大花”兩處比喻,體會草原的遼闊和羊群帶給草原的無限生機。之后,刪去原句,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向老舍先生學習,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這樣的美景。這樣,使學生不僅理解了原文描寫的羊群的靜態和動態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了美的意境,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生反復品讀這些精美語句中,我還將不斷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學生通過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對草原深深的熱愛之情也將在學生內心一次次升華。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老舍筆下的草原那如詩如畫的意境,品讀之后,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草原風光圖畫,引讀第一自然段。在優美的旋律中再現草原美景,一定能牽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這一整體回讀,也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在腦海中形成一幅藍天共碧草一色,牛羊與駿馬齊的美麗畫卷。在此意境中,學生定能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草原的無限熱愛。

  就當學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時,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有關草原的資料。在優美的旋律中,學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講臺朗讀詩歌、展示親自去草原拍攝的照片一級打印的草原風光圖,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個性再次得以釋放,此時的課堂也將再次涌動著創造的生命力。

  4.總結回顧,布置任務

  授課至此,我小結過后,以布置下節課的任務結束本節課的教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美麗的地方,又孕育著怎樣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現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會會草原上的鄂溫克族人民。”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盡量合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整合,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及創造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批評、指導。謝謝!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3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草原的美麗景色讓我們流連忘返;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

  二、自主讀書

  1、今天的草原,以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民族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你將怎樣向游人作介紹呢?

  2、請同學們認真讀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綱,或摘記一些詞語。

  三、小組交流

  小組內一人扮演導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陳巴爾虎旗去游覽。導游要主動熱情地向游客介紹,回答游客感興趣的問題。

  四、集體交流

  1、哪位同學愿當小導游,帶領大家到陳巴爾虎旗去游覽?老師希望你們在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還可以結合你在課外收集到的資料。當游客的同學,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一定要請教導游。

  2、在導游的帶領下去感受草原的獨特風情和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五、體會情感

  1、在這位小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結識了新朋友,蒙古族老鄉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自由暢談:熱情好客、淳樸、親切大方等。

  2、蒙漢兩族人民盡管語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達著親熱;用音樂、舞蹈傳遞著真情。請同學們找出最能體現蒙漢兩族人民情深誼厚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3、指導學生朗讀第2~5自然段。

  4、教師小結:

  老舍先生和我們一樣,留戀草原上的景,草原上的情,草原上的人,所以他動情地寫下了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合你對全文的理解,試說一下這兩句話的意思。

  學生說說。

  5、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指導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4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新鮮 清鮮),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 柔軟),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色勒的中國畫尋樣,到處(   ),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 使人(驚嘆 驚訝), 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在( )里填上適合的詞語

  2、用“√”在文段中的括號里選擇恰當的詞。

  3、在  里填上適合的關聯詞語

  4、文中有2個表示“綠”的意思的詞語,分別是      和      。我還從課外積累了2個,分別是       和         。

  5、用“~~”畫出文中的擬人句。

  6、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這句話中把    比作了      。

  7、文中“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繡”字用得真好,你能說說好在哪里嗎?

  8、這段主要寫               。

  4、作者主要抓住了    、    、    來描寫草原的,從中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哪些詞句能看出作者的這種心情,請用“ ”畫出來。

  9、作者是按            來描寫草原的..

  10、“這種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11、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語段二】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1、從文中為下面解釋找出相應的詞語,填在括號里。

  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  (      )

  衣襟和綢帶迎風飄舞。    (      )

  2、從文中找出一對反義詞

  (   )——(   )

  3用“~~”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寫一句。

  4、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從哪看出?請用“   ”畫出句子。

  5、讀讀畫線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呢?                                  

  6這段主要寫了(                     )

  7、文中的“玻璃的帶子”指(      ),寫出了河的(               )特點,破折號表示(       ),最后的感嘆號表達了(                   )。文中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說明(                  )。“彩虹”形容(              ),讀了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                      )。

  8、請發揮想象,我們到了蒙古包后,主人會跟我們說什么?做什么呢?

  選做題四

  本文的作者是(   ) ,他的代表作是(   )。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是(               )你還能寫出關于送別的古詩句嗎?請你寫下來。(                            )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 篇15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向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點擊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

  3、導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巖旁;馬群,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沖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系上文體會“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么美的語言,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1)理解兩個關于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涂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圖像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為什么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于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著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后,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于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為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才,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么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鉆進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贊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了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制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并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并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并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并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課文教學設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草原》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

  • 《草原》教案模板(通用13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草原》同步練習題(精選16篇)

    一、默寫。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天的天( ),空氣( )。天空是那么 ,使我總想搞個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 ),平地( ),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

  • 《靜默草原》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目標:1、通過這篇文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充分發揮其審美體驗的能動性。2、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品質的培養。3、在對草原景色的獨特感知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性情。...

  • 課文《草原》優秀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認識“丘”、“渲”等7個生字,會寫“毯”、“陳”等9個生字。會寫“草原、線條、柔美”等22個詞語。2.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讀出自己的感受。背誦第1自然段。...

  • 關于草原教案錦集(精選3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 《草原》教案范文錦集(通用16篇)

    課時:一課時教學目標:一、指導學生用歡快自豪的情緒來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風格。二、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情境,并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在聽,唱,演等情感體驗中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

  • 《草原》一課的教學設計思想(通用17篇)

    《草原》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 《草原的早晨》第二課時教案(精選17篇)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施教時期 年 月 日教學內容- 5.草原的早晨-共幾課時-3課時第幾課時--第2課時-課型-講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4個生字,認識牛字旁。...

  • 《草原》教學實錄及簡評(精選16篇)

    一、聽歌導入二、檢查預習三、理清文脈四、精讀感悟五、背誦積累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老師帶來了一首騰格爾的《天堂》,注意聽,聽聽歌中唱的什么?聽歌交流生:草原師:怎樣的草原?生:美麗的草原。...

  • 草原教案范文集合(精選5篇)

    教養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體會描寫草原風景美、人情美的語句。2、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教育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 《草原》難句解析(通用14篇)

    .《草原》教學實錄+練習+說課設計.支玉恒教學實錄——《草原》.草原1草原(a、b案)第五單元備課《草原》、《珍珠鳥》、《零點降生的女孩》、《母愛》及練習五。...

  • 關于草原教案模板集錦(通用17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8個二會字、4個新偏旁,理解部分詞語;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 精選草原教案集錦(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 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麗和人民熱情好客,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的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的意思教學重難點:1.通過語言文學展開想象,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2.體會重點句子...

  • 《草原》練習(精選12篇)

    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填在相應的擴號里。疾 (1)疾病 (2)痛苦 (3)痛恨 (4)急速猛烈群馬疾馳 ( ) 疾惡如愁 ( ) 疾風知勁草 ( ) 疾苦 ( )2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寂靜 ( ) 羞澀 ( ) 拘束( ) 灑脫 ( ) 回味 (...

  • 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亲妺妺乱的性视频播放 |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99蜜桃臀久久久欧美精品网站 | 成人电亚洲在线 |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 国产精品九九 |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 |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综合色婷婷 | 成人综合网址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麻豆传传媒久久久爱 | 两根一起进三P免费视频 |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 www.亚洲激情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不卡 | 特一级黄色 | 一级肉体全黄裸片 |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 国产嫖妓风韵犹存对白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久久 |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夜夜躁 | 538精品视频在线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影片 |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二区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a在线观看 |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 黑人寡妇xxxⅹ黑人猛交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456 | 久爱国产| 私人午夜影院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91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 | 粗大猛烈进出呻吟声视频 | 东北老夫妇啪啪嗷嗷叫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