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閱讀教學設計(通用3篇)
語文課本閱讀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詩歌。詩人通過描繪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兒童都像花兒一樣美麗,表達了向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處的愿望。詩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沒有種族歧視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教學時,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美好愿望不容易理解,我要在課堂的叫許餓中多注重引導,及時點撥,發現學生思想活動的狀態,更好的突破叫許餓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了許多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師要領悟學生在結合課文的基礎上扎實的做好積累。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要認的5個生字,學習一個多音字。
2.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詞句的訓練。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美好愿望。
4.學習背誦課文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六一就要到了,有一些好朋友在一間漂亮的房子里慶祝節日,看……
課件演示:有一群不同顏色的眼睛,不同顏色頭發的孩子在一起聯歡。
猜猜他們從哪里來?那里什么樣?(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自己的聯想。)
課件演示:猜到哪個小朋友,放大頭像并注明來自國家。
2.他們有的來自富有的國家,也有的來自貧窮的國家,但是他們今天都平等的相聚在一起聯歡,是多么的高興!他們要和你們一起慶祝節日,你們愿意嗎?
3.無論他們來自哪里,他們和你們一樣,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國的花朵。今天,你們歡聚在一起,就是全世界最美的花束。(板書課題) 課件巖石:土中小朋友變成一朵朵花,扎成一束。
4.你能把“最美”的換個詞語,使意思不變? [設計意圖:從色彩圖示入手,用學生感興趣的鮮明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暗示不同皮膚不同種族的孩子們都是平等的就像最美的`花束。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為學生創造了聯想空間,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養。同時進行同義詞的訓練,使學生不斷積累詞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小組內讀文
在小組內解決不認識的字,把新發現告訴小組同學。(學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認識新字)
想想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學生會聯想到課件的演示,找到答案) 2.學生匯報。
課件演示:“冠”字
[設計意圖:學生在組內交流中相互學習,優補差,從而培養學生互助互學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由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自由讀全文,找找哪節的內容有聯系。
2.學生匯報自己的閱讀所得。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要初步學會把文章的結構,從這項練習中訓練學生的朗讀,歸納、概括的能力。學生也能初步把握文章脈絡。] 3.找到你喜歡的地方,先讀一讀,再說一說你喜歡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交流喜歡的原因,有利于同學之間相互的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連好習慣,自由表達也可以開放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自我組織語言的能力,達到暢所欲言的目的]
4.根據學生匯報不同部分,相應進行課文的理解,并引導讀。
(1)匯報讀第一部分(1、2小節)并說明喜歡的原因。
理解:“?”表達了什么意思?
這一部分告訴我們什么?
比喻句:把人們的眼睛比作星星亮晶晶。
訓練:星星——亮晶晶太陽———— 用“…像…一樣…”說一句話。
(2)匯報讀第二部分(3、4小節)并說明喜歡的原因。
理解:花冠用來比喻什么?
花的顏色有深有淺什么意思?
“各色各樣的花,開滿可愛的花園”怎樣理解? 課件演示:照樣子:各色各樣——各各
試著按課文說一說:你的,他的,不管,都是。
背誦指導:記注重點詞語和他們的大致順序背誦會輕松一點! [設計意圖:問題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逐步理解課文鋪好階梯,培養學生連續思維的能力。] (3)匯報讀第三部分(5小節)并說明喜歡原因。
理解:比喻句:把孩子比作鮮花和花束。
孩子們是誰?課文中的你我他是誰?
作者為什么把這么多不同顏色眼睛和頭發的孩子們比作花束? 作者有什么愿望?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理解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自己的認知,不斷的升華。] (4)小結:今天,這么多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小朋友團結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想說點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把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引導學生理解世界上的所有孩子們都是平等的,理解作者美好的愿望。培養學生敢于表達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思維擴展
假如在你身邊有這樣的同學或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回怎么做?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知識和道理,解決自己身邊的問題,提高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語文課本閱讀教學方法3
語文課本閱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例文,領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把人物描寫得細膩感人的。
2.通過討論交流學會選擇典型事例,能自擬題目。
3.學習寫好人物動作、神態的要領,做到細膩感人。
【教學重點】
學習借鑒例文的寫法,選取典型事例,抓住細節刻畫人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回憶事情經過,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學過程】
一、學習例文,借鑒方法
1.組織學生重讀《師恩難忘》的第二段內容,再次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并通過討論得出作者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具體,是因為他選取了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
(1)初讀片段,整體感知。知道文章選的典型事例是馮老師幫我糾正寫字姿勢一事。因為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讀片段,要求學生圈畫出文中描寫馮老師幫我糾正寫字姿勢的語句,然后討論:作者主要是從哪些方面刻畫馮老師的。
(3)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小作者是從動作、眼神等方面刻畫馮老師的。老師強調:“正因為作者抓住了馮老師的動作、眼神這些細節描寫,所以才能寫得如此的細膩、生動。”
(4)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將主要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了,那么與這件事有關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寫呢?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現、感受也要寫,只是不做重點描寫。
3.小結寫法
(1)師生聯系兩篇例文討論:怎樣才能寫好一個人
(2)師相機板書:選取典型事例
抓住細節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
相關人物的感受、反應
(3)教師強調,凡是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動的事情,不論事情是大還是小,都可以稱之為典型的事情。
這部分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借鑒例文的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解決學生“言之無物”的問題。
1.出示習作要求,請學生自讀,自己審題。
2.指導選材
(1)確定寫作對象:
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刻畫的人物是一位教過自己的老師。
(2)組織學生討論,使其明確這件事可以是有關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師的一次鼓勵,也可以是老師的一次批評;可以是有形的幫助,也可以是無形的幫助(如:教師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質對學生的影響和熏陶)……要選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兩件事。通過這次討論,盡可能地打開了學生選材的思路,避免了選材雷同,千人一面的問題。
3.小組互說
(1)要求學生確定一位老師,選取他(她)關心幫助自己的一兩件典型事例,可以結合《師恩難忘》一課的作業,互相說一說。說清楚老師為什么幫助自己,是怎樣幫助自己的,要用上今天所學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將事情說具體。
(2)指名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指導
三、學習寫作
學生練習寫作,完成初稿,教師巡視,點評指導。
語文課本閱讀教學設計 篇3
一、激趣導入,引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古老的神話,相信下面這些神話中的人物你們一定熟悉,讓我們大聲地說出他們的名字吧!(多媒體顯示:女媧補天、精衛填海、西游記、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非常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把字音讀正確。
2、教師巡回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將容易讀錯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一側。
3、認讀詞語,抽讀課文,檢查課文朗讀情況,并說說文章主要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抓住主線,理清條理。
1、指名讀,每讀一段,清理字詞,理解每段內容。
2、第一段:引導最后一句度讀得很慢很輕,想突出什么?理解本段寫的是天地還沒有分開,板書---天地沒分開。
3、第二段:出示詞語“掄起”、“猛劈”,指正讀音,指名讀。理解盤古用力,大家做掄起和猛劈的動作,此時盤古還在沉睡嗎?板書---盤古醒后
4、第三段,出示詞語:“一丈”、“逐漸”、“倒下”。結合實際理解一丈有多高。弄清多音字“倒”。這段中天和地已分開,板書---天地分開后。
5、第四段,出示形近字“肢、肌、膚”,發現不同之處,引導:深伸伸你的四肢,摸摸你的肌膚,體會都是身體的一部分,能說出幾個月字旁的字嗎?(臉、腿、肘、胳膊、臂、腳、脖、臀)出示形近字“液、滋、潤”,找共同點,與水有關。出示本段中的偏正詞語,指名讀。此時盤古倒下后,板書----盤古倒下后
6、第五段,指名讀。
四、精讀品悟,感悟英雄。
過渡:讀了一遍課文,許多同學就有些神奇的感覺了,想仔細體會盤古開天地的神奇嗎?
1、精讀第二段,思考盤古醒后,怎么做的? (1)指名讀相關句子。
出示句子一:“…掄起…,…猛劈……”
體會人物動作:為什么掄起和猛劈讀得這樣重?再次指名讀,再用力,看誰力量大。
出示句子二:“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2)引導讀。師與全體學生對讀,帶手勢。男女生對讀。
2、學習第三段。
過渡:天地就這樣分開了,接下來呢?指名讀句子。
(1)出示句子三“盤古怕天地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2)實踐體會人物: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了不起的盤古?一起來試試。站起來,怎么頂?(師讀句子,師生一起做動作,師注意觀察用力同學的表現。)
(3)問特別用力的同學,“盤古”為什么腿神蹬得這么直?脖子怎么伸得這么長?眼睛為何瞪這么大?你們都和盤古一樣,用盡力氣頂住天,蹬住地。堅持住,“一、二、三、四、五、停”,有什么感覺? (4)引導猜想:只是十幾秒啊!盤古呢?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5)師引讀:十年過去了,生:盤古怕…。
一百年過去了,盤古怕……
一千年過去了,盤古怕……
一萬年過去了,盤古怕……
十萬年過去了,盤古怕……
師:直到天地逐漸形成,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時你想對倒下的盤古說些什么?
3、學習第四段
過渡:英雄盤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請認認真真讀第四段,一定會發現更精彩、神奇的畫面,將你看到的神奇畫面畫下來。
(1)生自由讀。
(2)指名讀,把看到的巨大變化,神奇的畫面讀出來。
(3)集中指導背誦;(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4)課件出示全段,齊讀感受神奇的變化。
(5)激發想象:表達神奇畫面難道僅僅是文中寫的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大膽想象。
(6)出示句式:他的,變成了的。每人想一句。
過渡:是啊!盤古的一切都化作了萬物,這就是開天辟地、頂天立地、化作萬物的盤古,面對這樣的一位英雄,你還想說些什么?課件出示盤古圖
4、總結:是啊,盤古的確偉大。盤古,你確實了不起,是你,用大斧頭劈開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軀頂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萬物,創造了美麗的宇宙。(板書創造宇宙)如果沒有你,就沒有美麗的宇宙,讓我們帶著對盤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齊讀最后一段。
5、練習復述。自己再讀課文,照板書顯示的順序練習復述。
6、指名復述,學生評選講故事能手。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中華神話故事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像和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值得去讀一讀。
(投影其他神話故事圖片)
2,老師從圖書室借來了一些神話故事書放在圖書角,請大家利用課余時間去分享。
六、作業:
請大家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