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通用5篇)
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方法:
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請五位同學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凍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這兩句話中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第一根火柴滅了,她為什么緊接著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同學們想一想,她怎么會看到這些東西的?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第三課時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往往是根據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沒有死,有一天,她來到了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到我們中間,來到你的身邊,我們大家怎么關心她呢?你又準備怎樣給她溫暖和幸福?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可以是“她來了”,也可以不用這個開頭。接下去,你們要介紹些什么?
交代她是誰?還要交代她什么時候來,為什么來?她來到哪里?她來了以后,我準備干些什么?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中心明確了,我們想象起來就有了目標。在你們想象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時候來到我們中間的?她來了以后,你準備怎么辦呢?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高興地說:“好。”一路上小麗莎像小鳥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小麗莎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點,敘述要具體。(板書:敘述要具體)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寫具體。五、你們還有其他困難嗎?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
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
1、初讀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哆哆嗦嗦”等詞語
2.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 點難 點: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步 驟:
一、談話導入
1、師:世界文學寶庫里,有許多中國經典作品,還有許多外國名篇名著,你們知道哪些外國的名篇名著呢?
2、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安徒生寫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話
二、初讀課文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讀通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卡片認讀本課詞語
3、指名回答: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引導學生讀句子:她死了……
5、再讀這句話,你們體會到什么?
二、品讀語句
1、師:大年夜是多么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卻還要去賣火柴,這是為什么呢?
2、讀課文的1~4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窮苦的語句
3、指名反饋,品悟
(1)天冷極了,下著雪……
(2)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師和學生進行填空式小結
因為家里太窮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著風雪,赤著腳到街上賣火柴,她又( )又( )地向前走,一雙小腳凍得( )
1、卡片認讀“凄美”等詞語
2、說說“凄美”的意思
3、師:人們都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個凄美的故事。上節課我們感受了它的凄慘,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它是一個美麗的故事的語句
三、了解五次幻象內容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2、為什么說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3、她在凍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呢?找出描寫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幾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麗的東西呢?輕聲讀第5自然段
5、引導學生觀察圖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時小女孩心情怎樣?
6、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這對她來說是這樣的美好,而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7、按照剛才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余下的四次幻象
8、你們從這四次幻象中體會到了什么?
9、這四次的幻象中還有不 少感人的語句,請同學們畫下來讀一讀
四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 渴望
火爐 溫暖
烤鵝 食物
圣誕樹 歡樂
奶奶 愛撫
奶奶 幸福
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感受小女孩幾次擦亮火柴時的幸福心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一)出示小女孩畫像,引入課題。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這是一個令人牽腸掛肚的小女孩,這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播放課件
現在,我們聽到了呼呼刮著的寒風,我們看到了簌簌而落的雪花,就在這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就在這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衣衫破爛,赤著腳,蜷縮在墻角,身體在瑟瑟發抖。
二、變序學文
(一)導讀第三部分(出示小女孩含笑而去的畫面)
第二天早晨,雪止風停,太陽出來了,可是小女孩的命運如何?
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啊!大家看,小女孩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然而卻被活活地凍死了。打開課本,伴著音樂,讓小女孩在我們的朗讀中,充滿無限同情的朗讀中安息吧!(師生齊讀)
對小女孩的死,冷漠的人是怎么說的?
然而這暖和的陽光下悲慘的一幕卻深深地觸動了安徒生爺爺,他由此產生了美好的想象。
(二)展開研讀擦火柴部分
1、朗讀學習
(1)教師指導理解第一次擦火柴的段落
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五至十一自然段,看文中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能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嗎?
第一次是“她終于抽出了一根火柴”。
第二次是“她又擦了一根”。
第三次是“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四次是“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第五次是“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用--劃出(火爐),這一次的幻想給人什么感覺?(溫暖)
(2)指導朗讀,體會含義,表達感情(出示課件)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同情)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猶豫)
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驚喜)
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滿足)
哎,這是怎么回事呢?(失望)
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遺憾)
(3)學生自主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剛才老師指導你們學習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過程,請你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小女孩第二次至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并填寫手中的表格)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什么變化?
我們一起學習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現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填寫表格的內容。
2、自由讀
3、指名比賽讀
(三)回歸第三部分
小女孩被凍死了,此時此刻,站在丹麥冰冷的街頭,望著含笑九泉的小女孩,我們能說些什么呢?
三、品讀課文,揭示主題
聯系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么?文中兩次出現“幸福”這個詞,“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會對她說些什么?
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篇4
一、導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請同學們快速回憶一下。 課文分幾部分?
2、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憐)
過渡: 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樣可憐?接下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
二,新授
第一部分
1.首先,看賣火柴這部分,瀏覽課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小女孩可憐的句子,畫下來,圈一圈重點詞語,讀一讀句子,體會小女孩內心的情感。
2.交流體現小女孩“可憐”的句子。
(殘酷的現實)
過渡:通過讀文,我們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憐。可是后來她怎樣了呢?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能讀給大家聽嗎?小女孩死了,可作者為什么會說她幸福了(幸福),在哪些段落或故事情節中知道的?
讓我們一起靜心默讀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幾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東西,又感受到了怎樣的幸福?畫出有關語句,還可以在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寫一寫你的感受,并讀出你的體會。(學習提示)
1.學生默讀5-10自然段。~
師:讓我們一邊交流,一邊不斷完善這個表格。(填表格)
2.小女孩曾經看到的美麗是現實的嗎?那是什么?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樣?。(美好的幻象)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一天沒賣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讓她內疚和恐懼,可小女孩為什么還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又為什么會幻想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呢?我們先與同桌討論討論,再來交流。
師:我們先來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小女孩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誰來讀讀這兩句話。你從中體會到了小女孩怎樣的心情?
師:這個“終于”經歷了怎樣一番斗爭,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啊!(讀出勇氣來)
師:她用火柴往墻上一擦,只見——
師:大家注意這里的標點,你發現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
師:幾乎凍僵的小女孩已經迷迷糊糊了,小女孩開始產生怎樣的幻想?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師:看到大火爐時,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大火爐?
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幸福)這就是小女孩曾經感受到的幸福。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女孩快樂、幸福的心情讀出來。歡快一點兒。
師:幻象中,小女孩多么幸福!可是突然——[指名讀]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師:回到了怎樣的現實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殘酷的現實)
師:沒有火爐,只有一根燒過的火柴埂,小女孩又回到了冰冷、殘酷的現實中,小女孩此時的心情又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把小女孩內心的痛苦,讀出來。 (痛苦]
師:幻想太美好了,讀——現實太殘酷了,讀——
過渡:如果說小女孩第一次斗膽“終于”抽出一根火柴,是她實在太冷了的緣故,那么后面的幾次,就跟寒冷沒有任何關系了。可她幾次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又是為什么呢?
師: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請同學們拿起書,我們一起合作朗讀6-10自然段。
3、師:盡管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那樣美好的幻象,可幻象最終還是破滅了,破滅得那樣干凈,那樣徹底。因為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4、請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動,再說說你的體會。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讀出來,和同學們討論。
5、(“奶奶~)大家注意這里的標點,你發現了什么?從四個嘆號中,你體會到了小女孩怎樣的心情?
師:在小女孩所有的幻象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她的內心渴望,這幾句小女孩的內心獨白更加深了我們的體會。女孩就是特別害怕奶奶也會隨著火柴的熄滅而消失,所以她急切地叫起來——可憐的懇求著——
師:小女孩的內心獨白句句含淚,作者的語言字字含情。
3、(飛到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覺中死去了。
師:反過來說,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悲慘的命運)帶著你的體會讀——
師: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小女孩美好的虛幻其實就是她現實生活的渴望。小女孩就這樣,從幸福到痛苦,從痛苦到幸福,從這幻象與現實的鮮明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還有哪段沒學,你明白了什么?
小結:幻想越是美好,現實就越是冷酷,幻想中越感到幸福,回到現實中就更加覺得痛苦,小女孩的命運真悲慘!她身處的社會現實是多么——殘酷。
四、第三部分
小女孩就這樣在美好的幻象中帶著微笑死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多么悲慘的小女孩,可是作者在結尾卻這樣寫道:
(出示小黑板)怎么理解這兩個幸福?第一個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其實是反襯現實的痛苦,第二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只有死去才能得到幸福,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
安徒生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了這段文字?
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再齊讀這段文字。
五、小練筆:
對比你現在的幸福生活,你們有什么話想對小女孩或自己說嗎?
六:小結:
同學們,從你們深情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你們對小女孩悲慘命無限同情,對自己幸福生活的無比珍惜。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這份幸福,還要傳遞這份幸福,讓世界充滿陽光,讓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會,就不會再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同學們,課文學到目前為止,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是呀,文章如此凄美,牽動著我們的心,是作者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板書設計: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可憐 冷酷的現實
幸福 美好的幻象
痛苦 悲慘的命運
三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設計依據“以讀為本”“尊重個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饋的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司和合作學習來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以達到教與學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令你感動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和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在讀中質疑、釋疑,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會情感。引導學生把讀、思、議結合起來,想像出畫面,議出感司,讀出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重難點:
1、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2、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準備:
關于填寫擦燃火柴的表格、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從課題入手,整體感知課文
1、師:(配樂朗讀)媽媽給我兩塊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生:(師指一名學生朗讀)——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誰嗎?請問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師:這是當年九歲的劉倩倩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下的詩。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板書:女孩。學生讀一讀)。加上“小”字再讀,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生答)
2、師補充課題。要求學生默讀全文。并談一談:這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生默讀課文,之后匯報。)
3、師小結:從同學們的話語中,我聽到了可憐、美麗、悲慘、沒有疼愛的聲音,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又冷又餓又漂亮的小女孩形象。
〔設計意圖〕
(用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奠定
了本課以突出情感為主的教學基調;讓學生談對小女孩的看法,學生學有所獲,奠定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心的情感基調。)
二、檢查預習,理清課文層次
1、檢查生字詞
師:課文我們已經做了預習,讓我們一起來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師課件出示:乖巧、圍裙、硬幣、哎呀、櫥窗、饑餓、噴香、兜著)
2、這是一個可憐、孤獨、痛苦的小女孩,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段落是描寫小女孩現實生活的,哪些段落又是描寫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小女孩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引導學生將課文劃分為三部分:(1-4)現實生活;(5-10)幻想;(11-12)結局)生匯報。
三、品讀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窮苦
1、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們輕聲讀文章1-4自然段,邊讀邊畫一畫:你從哪些語句讀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讀,師巡視。
●生匯報。(預設)
生:“在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從這體會出小女孩的冷,她根本就沒有鞋穿,赤著腳在街上走,這可是下雪的天呀!
●師:是呀,你讀懂了小女孩的冷,(師板書:冷)。還有誰也讀出了小女孩的冷?
生:“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我從這里讀出了小女孩真的是冷到了極點,真是寒冷極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向我們走來。
生:“這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我認為在這舉家團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該買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誰會在今天去買小女孩的火柴?
生:“她不敢回家,回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這天還要去賣火柴,足可見她家境的貧困,讓她有家而不敢歸,實在太可憐了。
●師:你們都讀懂了小女孩的寒冷,誰還讀懂了別的?
生:“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風還是可以灌進來。”家里和街上一樣冷,這樣的家,回與不回又有多大關系呢?小女孩同樣是多么的孤獨呀。她多么渴望父母的關愛呀!
2、教學建議:
1)學生反饋句子,自由表達自己讀后的體會。
2)其他補充,發表自己的見解。
3)指導學生抓住加點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3、師引導:同學們,家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覺?(家是溫暖而幸福的,喚起學生對家溫馨的回憶,為后文作好鋪墊)
4、師:然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卻有家不能歸,不敢歸。文中有一句強調了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誰能告訴訴我是哪一句?生讀句子。
5、師:大年夜是人們一年一度團聚的時刻,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畢竟還是個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團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滿足。這更讓我們對她產生同情。孩子們,大年夜這三個字,你能聯想到什么?(讓學生緊扣可憐,將小女孩的大年夜與我們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上女孩的痛苦與孤獨。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饑餓、痛苦、孤獨)
6、師:是呀,作者和我們一樣,都對小女孩有著同樣的感情,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
●生齊讀“可憐的小女孩!”師一次次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7、此時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生發揮想象談一談)
8、播放風雪聲,教師和學生進行填空式小結:
同學們,因為家里太窮了,小女孩只好在大年夜,冒著風雪,赤著腳到街頭買火柴。她又又地向前走。一雙小腳凍得。但是,一整天,誰,誰。
〔設計意圖〕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語言的自我感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暢談體會,感悟小女孩生活的窮苦以及命運的悲慘。在感情朗讀中體會作者流露在其間的情感。)
四、師總結:
大年三十夜里,天冷極了,小女孩又冷又餓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著,最后就蜷縮在了墻角里,她太可憐了,太冷,太餓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這為她凄慘的故事增添了一份美。這是一份怎樣的美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此時,對于這位小女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自由說自己仿佛看到的畫面)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進一步在腦海里產生對小女孩的印象,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2、師:小女孩的結局怎樣?誰來讀讀小女孩死時的樣子?
(生讀句子“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角上帶著微笑。)
●引導質疑:小女孩死了,死本來是痛苦的,為什么她的臉上反倒還有幸福的感覺呢?(生說自己的見解)
二、研讀,了解五次幻想的內容
1、師引入:這就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內容,小女孩在極度寒冷、饑餓當中出現了種種幻想,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5-10)自然段,邊讀邊完成下面的表格,并說說小女孩當時的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讀文,師出示幻燈片)
2、學生完成表格的填寫。(四人小組每組一份)
●學生完成后匯報,師相繼顯示結果。
教師追問: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學生回答:冷……)
3、師請五位同學讀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讀完一次,師用語言將它們連接起來。
4、在這種種幻想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次?同桌互相說說感興趣的理由。
(師請學生進行匯報,說說理由,并讓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讓學生從文中進行發現交流)
●師: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幻想?預設——
生:因為小女孩又冷又餓,所以她會想到火爐,烤鵝。
生: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饑餓、痛苦的,她想得到溫暖和幸福,所以她會想到這些。
生:小女孩無人關愛,她渴望得到溫暖、幸福、快樂,因此,她的眼前出現了種種美
麗的幻想。……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是呀,小女孩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饑餓、痛苦與孤獨。她渴望擁有這一切。當她擦燃火柴從幻想中,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畢竟,火柴終歸是要熄來的呀,火柴一滅,所有渴望沒有了,每次的結果是怎樣的,作者是怎么寫的呢?讀一讀,找找相關的語句。(現實與幻想的比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饑餓、痛苦、孤獨。)生讀文。師相機出示:“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這時候,火柴滅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只見圣誕樹的燭光……一道細長的紅光。”
●師: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說體會)
●師:大家說得很好,小女孩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這一次與第一次相比,有明顯的不同。這兩次擦火柴,從哪些字詞里體會到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讀相關語句,并說說自己的看法。)師相機出示:“她敢從……終于抽出一根”“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讀,師指導讀,齊讀。
5、師:此時的小女孩已經很虛弱了,這一整把火柴發生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為樣高大,這樣美麗。趕緊讀這段話,邊讀邊想,怎么理解這句話。
出示:
“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習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說理解師引導讀文。
預設——
生:這句話是說小女孩已經死了。
生:小女孩根本就是活活凍死、餓死的。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談體會。體會到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只有寒冷、只有饑餓與痛苦。
6、你們都說小女孩可憐,可是安徒生爺爺卻在課文中結尾中寫道,小女孩曾經很快樂,很幸福的。請同學們快速找出這句話來,讀一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
(教師是幫扶兼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并反思幻想的原因,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目的、有策略地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通過集體的反饋,大膽地交流自己讀文的見解,達到自由表達感悟、集體求同存異、真正理會文本內涵的目的。同時,教師狠抓朗讀,學生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充滿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7、師出示:
“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這里有兩個幸福,同學們,你們怎么理解小女孩曾經的那些幸福呢?生再次談小女孩四次幻想。
●師:小女孩當初是多么幸福呀,假如你就是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這樣一個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讀,讀出這幸福生活的心情?
(重點品讀環節,引導學生找出小女孩前面產生幻想的語句,進一步感受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品讀這句話。)
●師:可是,現實中的小女孩有這種幸福嗎?你怎樣理解第二個幸福?
預設——
生:這里是說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幸福,她只有跟著奶奶去了天堂,才能獲得幸福,才能得到快樂。
生:我認為這里的幸福是說小女孩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脫,才能擺脫悲慘的命運,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設計意圖〕
(師運用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說體會——→讀句子——→評價——→再讀句子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三、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1、師小結: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會怎樣對待她?將你們的打算寫下來吧。
2、師:同學們都是些善良的孩子。都愿用一顆愛心去幫助她,那在小女孩的周圍,人們是怎樣對待她的?你從中可以看出什么?(學生圍繞冷漠、無情、社會的不公平)
3、讓我們把這個可憐的小女孩牢牢地記在心里,課后再去讀讀安徒生爺爺的其它童話吧。
附: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渴望現實
(幸福)(不幸)
火
爐————————寒冷
烤鵝————————饑餓
圣誕樹———————孤獨
奶奶————————無疼愛
飛走————————痛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