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新課】 大屏幕顯示金字塔圖片,提問:金字塔是哪一文明古國的象征? 古埃及是世界上第一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百萬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奴隸社會開始的。有了文字,人類的歷史才變得容易了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揭開古老文字的神秘面紗, [教師過渡] 是商博良讀懂了象形文字,同時也使人們對古代埃及的歷史有了真正的了解。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著世代耕耘、不問外事的埃及人民,他們經歷過戰亂掠奪,忍受過貧瘠悲苦,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默默創造著璀璨的文明。 通過同學的一番介紹,我們知道,象形文字是畫出圖形表示事物,漸漸地,為了書寫方便,人們對一個物體不再全部畫出,而只畫出最能表現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來的圖畫逐漸變為直線的圖形。楔形文字產生了。 拓展空間 展示伊拉克失學兒童圖片 講述:這些在戰爭中失學的孩子們可曾知道他們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希望他們能夠有機會學習,哪怕像祖先一樣用木棍在泥地上劃寫幾筆也好。 [教師過渡] 公元前15xx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國際交往的通用文字。各國簽訂條約或者書信往來,都使用楔形文字。因為那時候,楔形文字具有詞匯豐富、字形優美的特點。但是,這種文字的閱讀和書寫很復雜,不容易被廣泛地掌握,后來還是逐漸被字母文字代替了。 [教師過渡] (展示字母文字演變發展圖示) 通過第三組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后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后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以上三組同學通過自己的積極準備,形象、生動地為我們展示了古老文字的神奇魅力。透過這些鮮活的圖形和簡單的筆畫我們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與辛勞,接下來再讓我們透過宗教去探尋古人的精神世界。 播放圣誕歌曲——《鈴兒響叮當》 聽到這首歌同學們想到什么節日? “圣誕節”是哪個宗教的盛大節日? [教師過渡] 除了三大宗教,世界上還有哪些宗教? 不同的國家、地區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風俗習慣。現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正在和國際接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組織游戲: 在地板上畫三個圈代表三大宗教,選出十幾個學生參加游戲,每個同學發一張卡紙,上面寫著與三大宗教有關的內容,根據自己手中的卡紙內容進入相應的圈內。 設置討論: 如何正確對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 資料一: 在云南的一個傣族山寨中,因為一種普通的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死了三個人。村民們就出于一種原始的鬼神信仰,在“巫醫”的指點下,竟將三名同村的無辜村民確定為“放鬼”傳病的人活活打死。 資料二: (練害人害己) 家住河北承德市桃李街的李亭受的欺騙,認為自己的父母是“惡魔”,他自己是“佛”!胺稹币选皭耗А背,遂用尖刀將父母殺死。 [教師小結] 宗教的本意是教人為善,維護社會安定,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而封建迷信、邪教是欺騙人民,謀財害命,危害社會的犯罪組織。當然,當今世界宗教問題錯綜復雜,有些政治、戰爭問題涉及到宗教,如果同學們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有關這方面問題,課后我們繼續探討。 [課堂總結] 通過大家的精心準備與課堂展示,我們知道除了中國的甲骨文,世界上的其它民族也創造了歷史悠久的古老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字與宗教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就被稱作“神的語言”,這是為什么呢?文字與宗教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呢?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去探尋。 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古埃及 學生主持人:歡迎大家走進古文字展覽館。 [文字概況]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主要有3種:圖畫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xx年左右就開始使用了,我們中國古人使用的甲骨文也屬于象形文字。還有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約也是在公元前35xx年產生的。再就是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明的字母文字。 “神的語言”——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展示象形文字圖片和自己動手制作的古文字書簽、裝飾畫) 學生a: 埃及人寫的字像一些簡單的圖畫,后來大部分文字變成了符號。這些符號代表什么意思呢?幾千年后的人們,很長時間也沒有弄明白。 學生b: 我來給大家講講“羅塞達石”的故事: 1799年,侵略埃及的法國軍隊在尼羅河三角洲的羅塞達河口,發現了一塊黑色石碑。把泥土清洗掉后,清楚地看見上面刻著3種文字。這就是著名的“羅塞達石”,現在保存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中。當時,法國有一個青年學者叫商博良。他是專門研究古代埃及的語言文字、歷史和文化的。羅塞達石引起商博良濃厚的興趣,他想根據這塊石碑弄明白埃及象形文字的讀法。 學生c:(結合“羅塞達石”圖片講解) 石碑上面是兩種用不同字體刻寫的埃及象形文字,下面一種是希臘文。通曉希臘文的商博良從希臘文知道:這塊石碑是在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建立的,上面寫著為埃及國王歌功頌德的言詞。但是,要問那些埃及象形文字怎么讀法,他可一籌莫展了。 學生d: 后來,商博良發現,古代埃及人寫國王名字的時候,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劃上粗線。羅塞達石上,也有一些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這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又經過一番探索,商博良對照希臘文,從象形文字中認出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后克婁巴特拉這兩個人名。最后他終于知道了12個象形文字的讀音。 “古代東方的拉丁語”——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展示楔形文字圖片,準備泥版和小木條,動手演示楔形文字的書寫,邀請其他小組同學動手嘗試) 學生e:楔形文字的故鄉在亞洲西部的兩河流域,就是今天伊拉克境內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一帶。這里是產生人類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蘇美爾人用來寫字的不是紙張,而是泥版。那時候,他們還不懂得造紙。兩河流域又缺少石頭,不能像埃及人那樣把文字刻在石頭上。蘇美爾人就用粘土做成一塊塊長方形的泥版,用蘆葦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頭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這就成了泥版文書。100多年來,人們在兩河流域挖掘出了幾十萬塊這樣的泥版。 學生f: 關于楔形文字的辨認,也有個類似“羅塞達石”的東西,歷史學家把它叫做“貝希斯頓巖”。 在伊朗西部貝希斯頓村廢墟附近的懸崖上,有一塊巖石,上面也刻著3種文字:蘇美爾人傳下來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新埃蘭文和古波斯文。人們通過波斯文,讀懂了楔形文字。巖石上刻寫的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鎮壓造反者的經過。 “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腓尼基字母文字 “字母小組”學生合作演示、解說 最早發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帶。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經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他們在記賬的時候,覺得楔形文字很繁難,需要一種書寫簡便些的文字。這樣,在公元前13xx年左右,有人參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代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于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稱得上是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創造了希臘文。他們把發明字母的功勞也歸于腓尼基人。希臘人傳說:有個聰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別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就劈了一片木頭,在上面寫了點什么,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話也沒說,就遞給了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木片是用一種神秘的方式說出了他主人需要的東西。據說那木片上面寫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當然不是卡德穆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由許多腓尼基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集體創造、逐漸形成的。 傾聽 回答 (圣誕節) 繼續回答 (基督教) 三個代表組活動成果交流。 三個組派代表上臺,自己操作電腦,自己展示資料,表演講解。 1、介紹各大宗教的創始人、形成、分布等概況。 1.佛教 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小乘佛教堅信釋迦牟尼的遺教,注重倫理教誨,不拜偶像,提倡自我超渡(超脫人生苦難),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地。大乘佛教發展和修正了釋迦牟尼的說教,尊奉如來佛為最高神,同時造出許多偶像加以崇拜;它還認為人們不僅可以自我超渡,而且可以兼渡他人,“普渡眾生”。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北部、中亞、中國、日本、朝鮮和韓國。 運用課件動態演示48頁《佛教的傳播》 佛教的傳播路線圖 北→中亞→中國→朝鮮→日本 南→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我國境內傣族地區 2.基督教 基督教在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耶穌就是“救世主”;浇坍a生后不久,逐漸分化為兩派:以希臘語地區為中心的東派和拉丁語地區的西派。1054年,東西兩派教會分裂,東部稱正教,即東正教;西部稱公教,即天主教。十六世紀時,西部教會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新宗派,稱為新教,后又不斷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現象;浇虒W美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實政治、社會生活中也有相當的影響。 3.伊斯蘭教 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信仰“真主”。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 2、介紹各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并說明其風格;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產生的不同文化傳統、風俗習慣 [宗教節日大觀園] 浴佛節 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我國佛教徒紀念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節前,佛教徒將寺院打掃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凈。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許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準備參加于次日清晨舉行的紀念法會。香花叢中的幾案上安放著一個銅盆,盆中注滿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湯,湯中立著一尊銅像。沐浴開始前,寺院住持率領全寺僧眾禮贊誦經,隨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僧眾和居士們一邊念一邊依次拿小勺舀湯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點香湯點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災除難。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典型的復活節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關系: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是這一季節的象征。復活節前夕,孩子們為朋友和家人給雞蛋著色打扮一番。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殼。復活節那天早上,孩子們會發現床前的復活節籃子里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有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據說復活節兔子會將彩蛋藏在室內或是草地里讓孩子們去尋找。 開齋節 傳說古時候,人們為了躲避異族統治者的侵犯,藏在深山里,白天不敢生火做飯,到月亮出來時才做飯吃。后人為了紀念祖先創業的艱難,規定穆斯林每年要守齋一個月。在這期間,人們在日出前都要吃飽喝足。日出后整個白天,不論怎樣饑餓都不許吃喝。但是,老人和小孩可以例外。 宰牲節的故事 它與開齋節、圣紀日同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而且是最大的節日。因襲傳統的宗教習俗,在過宰牲節時,凡有條件和能力的穆斯林家庭都要買來活羊宰殺。即使買不起活羊的窮人家也得想辦法弄點兒肉來打打“牙祭”。 在《古蘭經》里,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夜,先知伊卜拉欣做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命他將兒子易司馬儀殺掉供獻祭。易司馬儀是他的獨生兒子,但伊卜拉欣決心服從真主的意志!拔业暮⒆友,真主在夢中命令我把你殺掉獻祭給他,不知你是否愿意?”他對兒子說道。“父親啊,你奉命行事吧!若是真主的旨意,你會看到我能忍受下來!眱鹤禹槒牡鼗卮鸬。伊卜拉欣便舉刀向兒子砍去,但卻砍不動。伊卜拉欣不知所措,便向真主祈求。真主默示道:“伊卜拉欣。∧阋寻磯艟忱锏闹甘巨k事,我就是這樣犒勞一切為善的人!闭嬷鲝奶靽锼蛠硪恢痪d羊,伊卜拉欣拿刀宰了羊,這頭羊就是易司馬儀的替身。穆斯林為了紀念這件事,表示對真主的感謝,每年都在這天宰牲獻祭。 合作組交流,討論。 學生根據對材料進行分析并發言。 迷信活動: 指民間的巫婆、算命先生、風水先生等所從事的抽簽、打卦、算命、看相、看風水、驅鬼、跳大神等活動 邪教: 指冒用宗教、氣功或其他名譽建立,神話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欺騙他人,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 我國政府維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堅決取締封建迷信活動,打擊防范邪教。但對于那些利用宗教,企圖顛覆國家的行為是堅決制止的。 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確信世界上沒有鬼神,自覺崇尚科學,尊重宗教信仰,破除迷信,打擊邪教。 由學生最熟悉、也最感到神秘的金字塔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設置疑問,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感受古文字學家強烈的探索、求知精神。 循序漸進,吸引學生注意力。 體會歷史 學生親自動手用木條在泥版上書寫筆畫,體會楔形文字的特點。 感悟歷史 感受戰爭給人類文明帶來的破壞,認識和平的可貴,樹立傳承文明的歷史責任感。 講述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 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知識拓寬。 舉例說明。 在宗教故事中體會宗教的教義、風俗 游戲中設置了“中國人”,教師強調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封建迷信”、“邪教”,自然地過渡到“宗教與封建迷信、邪教的區別”。 游戲活動能將學生的學習氣氛推向高潮,并在活動中檢驗《課標》要求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對出現錯誤的學生及時糾正,以便學生正確掌握。 學生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談談宗教與封建迷信、邪教的區別; 思考作為一名中學生應如何正確對待宗教、封建迷信、邪教。 理性思索 學生從封建迷信活動“鬼恐慌”的典型事例中揭發封建迷信“謀財害命”的丑惡本質。 通過的丑惡事件讓學生深刻了解邪教的本質——欺騙人民、危害社會的犯罪組織。 在總結中引發新的思考,鼓勵學生繼續去探究。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可以概括為苦、集、滅、道“四諦”,也就是四條真理。公元最初兩個世紀,佛教出現大乘、小乘兩大教派,“乘”是“渡”、“運載”的意思。
這樣經過整整一個月的“封齋”,人們終于盼來了開齋節。這天清晨,穆斯林們沐浴更衣,到清真寺禮拜,走親訪友。三十天莊嚴神圣的守齋活動就這樣結束了。
(指導教師:吉林長春市朝陽區教師進修學校 李亞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