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
教學目的
1.知識要點:
愛琴文明;斯巴達和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伯利克里時期的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及國家性質;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羅馬帝國的建立;羅馬和平;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2.能力培養:(1)指導學生比較斯巴達和雅典的不同,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2)羅馬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羅馬帝國的演變。
3.思想品德教育:(1)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臘的繁榮是建立在奴隸制經濟的基礎上的。(2)羅馬帝國建立后,由于內戰停止,政局穩定,出現了“羅馬和平”時期。說明社會安定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斯巴達和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羅馬霸權的建立。
難點:斯巴達和雅典的區別;羅馬和平。
教學方法:導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提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古代亞非文明發源于哪些地區?繼亞非古代文明的興起,西方(歐洲)也出現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發源的呢?導入新課西方文明之源。
【講授新課】
提問1:希臘文明以什么為中心?與亞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古希臘文明以海洋(愛琴海)為中心,而亞洲文明以大河為中心。
一、雅典城邦的繁榮
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臘文明又淵源于愛琴文明,所以說愛琴文明是歐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臘歷史的開端。從愛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開始出現奴隸制城邦。
希臘形成的奴隸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兩個城邦?斯巴達、雅典兩城邦各有何特點?斯巴達:內陸、崇尚武力、經營農業,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業發達、奴隸制共和國。雅典為何工商業發達?被征服居民人數數倍于斯巴達人;雅典境內多山、臨海且有良好的港灣。希臘奴隸制城邦經濟逐步發展,全盛時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處于全盛時期是誰當政?伯利克里。他是古希臘政治家,他進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擴大奴隸主民主,使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達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興土木,修雅典衛城、港口和確保海外交通的長墻;他獎勵學術,提倡文藝,重視教育。他當政時期雅典進入全盛時期。另外必須指出,他是奴隸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政績,是建立在對奴隸的專政基礎上的。雅典處于全盛時期表現在哪些方面?①經濟興旺②文化發達。
但是,盛世沒能維持多久,希臘衰亡了。希臘為什么衰落?(斯巴達、雅典長期爭霸)
二、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羅馬共和國是在羅馬城的基礎上建立的。羅馬于公元前5xx年建立了共和國。早期的羅馬共和國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圍一塊不大的地方。從“王政時代”到“共和時期”也正是羅馬奴隸制產生的過程。羅馬共和國建立標志著羅馬進入奴隸社會。
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稱為什么?由什么樣的人擔任?執政官,由貴族擔任。
羅馬共和國有兩名執政官,都由貴族擔任,兩人權力相等,任期一年,一切政令必須兩人一致同意才能實行。當國家遇到緊急情況,經元老院提名,執政官中一人為獨裁官,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任期不能超過半年。由于執政官任期短,兩人又互相牽制,所以真正掌握國家大權的是元老院。元老院是古羅馬兼有立法和管理權的國家機關,制訂一切法律、制度并通過執政官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