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四)調整對外政策,實行對外關系的“新思維”。新思維的核心是,承認全人類的價值高于一切,承認人類的生存高于一切。“新思維”為西方的“和平演變”創造了條件。蘇聯迫切需要西方的資金和技術,因此步步向西方妥協。而西方國家利用援助,不僅對蘇聯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還采用種種手段施加壓力和影響。
以上種種原因,最終使蘇聯在1991年解體。
* * * * * * * * * * * * * * * *
錢其琛在一篇講話中說:“第一,蘇聯長期推行霸權主義,進行軍備競賽,并多次對鄰國實行軍事入侵和武力威脅。這同中國奉行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鮮明對照。第二,蘇聯在經濟建設中采取僵化模式,國內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國際上同東歐國家一起搞自我封閉的經互會,致使工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人民生活水平每況愈下。……(中國)不斷調整自己的經濟策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第三,蘇聯的俄羅斯民族只占全人口的半數左右,而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推行大俄羅斯主義,歧視和摧殘非俄羅斯文化,致使民族矛盾不斷激化。但我們確立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政策。”
【思維拓展】
蘇聯作為一個有約七十年歷史的世界強國,無論是外國武裝干涉、經濟封鎖還是世界大戰都未能把它摧垮。為什么在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會頃刻間土崩瓦解、分裂為15個獨立國家呢?
請探究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