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第10課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教學目標:
要求掌握的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探索與曲折。掌握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蘇聯解體等。
要使學生認識: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赫魯曉夫改革的成敗,分析戈爾巴喬夫改革激化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直接導致蘇聯的解體,使學生了解他們的改革對蘇聯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有曲折的。
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政治學科和中國現代史的相關知識,比較蘇聯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初步鍛煉學科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赫魯曉夫時期的改革。
難點:蘇聯的解體。
講授新課:
蘇聯為什么會解體? 明確指出其解體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課將學習蘇聯的改革和解體。引導學生回憶斯大林時期蘇聯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有何弊端,并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趨于僵化的管理體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變,赫魯曉夫上臺后開始改革,引出本課學習內容。
一、赫魯曉夫改革
簡單介紹赫魯曉夫生平,出示一些有關赫魯曉夫的材料,增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這是歷史上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年代里,沒有一位世界領袖人物的成敗能像赫魯的成敗如此急劇地和決定性地改變歷史的進程! ──尼克松
“蘇聯領取特別養老金者尼•謝•赫魯曉夫逝世。”
──1971年赫魯曉夫逝世時的訃告
赫魯曉夫當政期間的改革,先指導學生閱讀關于蘇共“二十大”的小字內容,提出問題“赫魯曉夫改革對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有什么后果?”指出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在揭露和批判個人崇拜上有重大意義,但全盤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亂,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了解赫魯曉夫改革中的兩項重大措施(種植玉米和墾荒)。然后在補充有關資料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赫魯曉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討論“為什么說赫魯曉夫改革是失敗的?”
對赫魯曉夫之后勃列日涅夫時期進行的改革,依據教材小字內容介紹,使學生能較好地銜接前后歷史,不必補充。
二、蘇聯的解體
戈爾巴喬夫改革與蘇聯解體的關系是一個難點,所以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就戈爾巴喬夫上臺背景,改革措施(特別是政治改革中新思維及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等提出及泛濫,引起人們思想的混亂)等內容補充相關資料,以談話、討論方式使學生對戈爾巴喬夫改革能有自己的評價。
“八一九事件”及蘇聯最終解體
結合動腦筋中的題目“如果沒有八一九事件,蘇聯是否還會存在下去?”,組織全體同學討論?偨Y時可以適當補充對蘇聯解體原因分析,指出“八一九事件”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事變后葉利欽掌握控制了全局,但它不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八一九事件”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直接導致蘇聯解體,但其只是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即使沒有“八一九事件”,蘇聯最終也會解體,因為蘇聯的最終解體是種種復雜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無法改變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社會動蕩不安;否定歷史、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思潮泛濫;右翼勢力和民族分離主義思潮的乘機抬頭,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劇激化;西方勢力的影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