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綜合復習提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由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
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內容見二冊教材p35-36。
2、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該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
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這實際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經濟大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經濟危機的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經濟危機中,受害最深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就業工人工資大幅度下降。
2、羅期福新政
(1)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危機,他一上升就宣布實行新政。
(2)實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頒布了《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經濟過剩。
(4)新政的成效:“新政”實施后,美國的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沒有得到消除。
三、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希特勒上臺和國會操縱案
(1)背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也嚴重打擊了德國。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趁勢發展壯大。
(2)希特勒上臺: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3)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反猶暴行
納粹政權迫害猶太人,猶太人被剝去德國公民身份,不得經商,不許擔任公職….….等,猶太人受盡虐待和侮辱,紛紛逃離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