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習提綱
必修二
1、古代中國耕作方式變革:原始社會刀耕火種,距今七八千年進入耜耕(石器鋤耕)階段。戰國時期,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工具:唐代出現曲轅犁。
2古代中國農業土地制度演變:最早是原始社會土地共有;夏商周土地國有(井田制);秦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續兩千多年。北魏和隋唐前期實行的均田制是也是國有土地的形式。
3、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精耕細作、自給自足、小農經濟。
4、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⑴冶銅技術:青銅器最繁榮時期在商周時代,商代司母戊鼎是代表作。⑵冶鐵技術:西周晚期有鐵器,春秋晚期能制造鋼劍,東漢的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16世紀以前中國的煉鋼技術保持世界領先地位。⑶制瓷業:中國是世界是最早發明瓷器國家,商朝最早燒制出原始瓷器,東漢技術成熟,唐代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宋代出現一批名窯,元代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能制青花瓷。明清景德鎮成為瓷都,明燒制五彩瓷,清發明琺瑯彩。瓷器從唐代輸出國外,明清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輸往海外。⑷絲織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養蠶織綢國家,明清時期進入鼎盛時期,蘇州、杭州是最著名絲紡業中心。
5、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生產部門不斷增多,技術不斷進步,規模不斷擴大;歷史悠久,領先世界。
6、古代中國商業發展概貌:西漢市區和住宅區嚴格分開,按時開市、閉市。唐代長安城內有坊和市,市分東市和西市。唐后期坊市的界限逐漸被打破。宋元時期商業發展到頂峰,;明清時期商業繼續發展,出現了商幫,以晉商徽商為代表。
7、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商業產生后不斷發展,宋元時期空前繁榮;國內外貿易、邊境貿易全面繁榮;唐代出現柜坊飛錢,宋代出現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少。
8、“重弄抑商”“ 閉關鎖國”“ 海禁”政策及其影響: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弄抑商”政策。即限制甚至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弄經濟,來鞏固封建統治。在前期起到一定作用,在明清時期該政策,不僅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重農抑商政策,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明太祖下令實行海禁,清代初年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統一中國臺灣后,開放的通商口岸是四個(澳門、漳州、寧波和云臺山),乾隆時,只開放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管理。這些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9、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原因:①封建自然經濟阻礙②重農抑商政策限制③閉關鎖國政策影響。④根本原因是腐朽封建制度阻礙。
10、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鴉片戰爭前夕,自然經濟仍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鴉片戰爭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入侵,破壞了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刺激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使中國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11、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鴉片戰爭以后,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以及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使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對民辦企業也起了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