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課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開信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于“巴以問題”的產生及其演變十分復雜,牽扯的方方面面較多,極為敏感。建議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此項活動時,要認識“巴以問題”的產生雖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還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勢力在作祟,特別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立場和態度,對問題的解決起到了很大的干擾和影響。無論巴以兩國如何爭斗,最終受害的還是兩國人民。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時,要引導學生在信中對雙方人民都報以深厚的同情之心,要用理智統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明白“巴以問題”的解決,最終還要“解鈴還需系鈴人”,外力的介入只會使問題更加復雜化。我們只能期盼巴以兩國“化干戈為玉帛”,走向和平。
知識與能力
本節活動課是教師在完成本單元教學任務,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之后,為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人文情感而專門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養成把歷史學習和現實社會生活相聯系的習慣,培養他們的歷史感、現實感和使命感。
過程與方法
建議教師在閱讀和理解引言的基礎上,向學生說明整個活動課的內容。通過對中東“巴以問題”由來的了解和認識,結合最新的“巴以爭端”報道,以一名中國中學生的身份,給巴以兩國領導人和不同階層的民眾,寫一封感情真摯的、期盼和平的公開信,以表達中國學生對巴以流血沖突的關注和擔憂,展示當代中國中學生的歷史感和人文精神風貌。整個活動課將圍繞材料搜集、歸納整理、寫信交流等環節進行,重點是寫信和交流。在撰寫致巴以領導人或巴以人民的一封公開信時,信的形式可以多樣,但內容必須緊扣主題──“倡導和平,反對暴力”。內容要具有典型意義,語言要真摯感人。對巴、以兩國要公正無私,不偏不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表現出中國學生的正義之心、人文精神風范和寬厚胸懷。
重點與難點
重點:一是通過活動課引導學生搜集材料,了解“巴以問題”的由來和認識解決“巴以問題”的關鍵和難度。二是寫信,通過寫信表明中國學生對“巴以問題”的立場和態度是“期盼和平,反對暴力”。
難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巴以問題”解決的癥結關鍵在什么地方,為什么這個問題的解決是“世界性難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通過讓學生搜集有關巴勒斯坦地區的人文歷史和地理資料,引導他們分析理解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斗爭的由來及性質。介紹當今世界在解決巴以問題上有哪些思路和嘗試。探究性地向同學們提出一些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的具體辦法。
教師可將要進行活動課的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組長分工,安排組員分頭收集和整理有關巴勒斯坦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等相關內容的材料和時事報道,為撰寫書信做準備。叮囑學生將活動課所用的展板在活動前做好。
活動課堂要有一定的布置,如黑板要寫明本課活動的主題,準備好活動課需要的錄音、播放機和投影設備、光盤資料。
如果有可能,可在活動課之前,通過網絡查找一些巴以兩國的名人、作家、音樂家、政治活動家等,與他們進行一些交流,直接獲得一些資料、觀點,從中汲取有效信息,把握巴以兩國和平發展的走向。
學生準備
一是每位學生通過搜集,獲取有關“巴以問題”的材料,然后運用歷史學科的觀點、立場和評價方法,分析和把握“巴以爭端”這一國際時事熱門話題;在上述工作完成的基礎上,撰寫“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開信”的發言稿。二是將各小組制作的反映“巴以問題由來”“巴以爭端最新狀況”“巴以問題解決方案”“國際社會對巴以問題的態度、看法”和“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等圖片通過技術加工,放大做成圖文并茂的展板,準備在活動課上使用。展板上要注明創作者和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