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1.學生讀教材,明確什么是三角貿易。
明確:指歐洲、美洲、非洲之間的貿易,它們的路線形成三角形
2.思考:三角貿易出現的背景:
回答后明確: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開始了向海外的殖民擴張,先后入侵美洲、非洲、亞洲地區。
老師進一步補充西歐國家殖民擴張的有關情況:最早進行殖民擴張的國家是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占有南美富饒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印度的果阿和第鳥島、中國的澳門。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更廣,占據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和東方的菲律賓。伴隨著殖民掠奪,葡萄牙和西班牙問的戰爭隨之而起。經過近1個世紀的爭奪,西班牙打敗了葡萄牙,16世紀末,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后來英國、荷蘭、法國也加入了殖民國家的行列。教材小字講述了這時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掠奪土地、搶劫財物、屠殺和奴役當地居民、販賣黑奴。
3.概括三角貿易的內容和路線
回答后明確:三角貿易的主要內容是黑奴貿易。在進行黑奴貿易的過程中,歐洲殖民者將歐洲的商品輸向非洲,換取非洲的黑奴,再將黑奴販運到美洲,最后將美洲廉價的原料帶回歐洲。其路線是:歐洲——非洲——美州——歐洲,其間歐洲殖民者賺取了至少是300%的利潤。
老師邊講解邊出示下表:
4.討論:三角貿易的影響,我們該如何理解馬克思的話的含義?
回答后明確:“三角貿易”的影響: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一問題,一方面,對于殖民者來說,給殖民者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巨額的資本。另一方面,對于殖民地來講,是巨大的災難。從這兩個方面綜合來看,歐洲殖民者的資本原始積累是建立在對殖民地掠奪基礎上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二、英國的殖民掠奪
1.讀教材,說說,英國是怎樣奪得海上霸主地位的?
明確:英國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與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發生了矛盾.先后發生了英西戰爭、三次英荷戰爭和英法殖民戰爭。通過這些戰爭,英國打敗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中葉成為了海上霸主。
都鐸王朝統治時的英國,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中心的優越地位,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海外殖民擴張,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增強了英國的國力。英國的劫掠,使西班牙損失慘重,西班牙決定遠征英國。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一舉擊潰,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喪失了。
荷蘭原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566年,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后獨立。荷蘭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迅速發展,對外貿易發達,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貿易,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人稱荷蘭為“海上馬車夫”。英國為了打破荷蘭的海上優勢地位,1651年頒布了《航海條例》,與荷蘭發生尖銳沖突,從而引發了1652—1674年間的三次英荷戰爭。結果,荷蘭被打敗,它的海上霸主地位動搖,逐漸衰落下去,英國取得了海上控制權。
法國16世紀就開始了殖民活動,路易十四改革后,法國一度成為歐洲的霸主,在北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于是英法之間為爭奪殖民地發生了尖銳矛盾。自17xx年至1763年間,英法兩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結果英國打敗了法國,奪取了法國的一些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