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三、俄國的擴張(閱讀)
提示:侵略成性的沙俄是在莫斯科公國的基礎上向周邊不斷吞食、擴張而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的。
在1861年改革前,特別是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時期,在歐洲方面,主要是向波羅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奪取出海口岸,使俄國成為瀕海國家,以便稱霸世界;在波羅的海岸邊建立新都圣彼得堡是俄國向西擴張的一個重要標志。在亞洲方面,則是從16世紀末就向西伯利亞進行殖民,又南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侵占我國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土地。18世紀中葉,又侵占了中亞廣大地區。1861年改革之后,沙俄更為變本加厲,通過一系列戰爭,向東、南、西、北四方擴展版圖。到20世紀初,沙俄成為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被稱為“民族監獄”的殖民大帝國。
總結:
討論:我國也在進行改革,而且我國政府一再強調,我國的強大不對他國構成威脅,請你談談我國改革和俄羅斯改革之間的不同。
作業:當堂課后測評2 學習目標
板書:以上條目
第3課 曰本明治維新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首先打開關閉的日本國門的國家,倒幕派的組成力量、明治維新開始的時間和主要代表人物,歸納、概括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概述武裝倒幕運動;理解并分析明治維新的性質和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概述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武裝倒幕運動,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通過對明治維新背景、主要內容、性質和作用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的對比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幕府統治的危機和武裝倒幕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日本明治維新發生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民族的振興,成為亞洲的強國,從而教育學生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要堅持改革與開放。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二、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分析。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老師:在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國學習,完成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一次是明治維新,日本向西方學習,由封建社會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提問:“明治維新是如何向西方學習,使日本成為亞洲近代唯一民族獨立的國家?”由此導入新課。或者提問:“19世紀中葉,中國和日本同是被歐美列強用軍艦轟開國門的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為什么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日本卻成為亞洲唯一民族獨立的資本主義強國?”然后引入新課。
一、幕府統治的危機
1.讀課文,請學生分析19世紀中葉日本的社會狀況
提問,明確:19世紀中葉日本的社會狀況,日本雖然處于落后的封建社會,但是,日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產生。在城市,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手工工場發展起來,有的商業資本控制了手工業生產,一些小商品生產者分化成為手工工場主。手工場雇傭工人,進行商品生產。當時的棉紡織業甚為發達,出現了規模較大的手工工場,有的擁有織機已多達200余臺。在農村,許多富農和商人從封建領主手中承包開墾新田,再把新田租給農民,或直接雇工經營農業。這樣,他們就成了新地主:是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經營地主。這一時期,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還不高,還處在“真正的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