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系、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促進的學習,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為祖國建設而學習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的發明和影響。
二、難點 :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從現實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等引入新課
一、紡織機的發明和蒸汽機的改良
1.老師講述:什么是工業革命?
明確:所謂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階段到工廠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
2.讀教材,分析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進行的原因。
提問,明確:17世紀中葉以后,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它的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紀中葉,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先后打敗荷蘭、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隨之擴大,商品的需要量隨之增加。而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的需求,技術革新就成為緊迫的要求,這是工業革命進行的必要條件。同時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龐大的無產者隊伍,從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生產所必須的大量的雇傭勞動力。16—18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如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機械學理論等的出現,為發明機器提供了條件。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生產技術知識,分工更為精細,這都為機器生產提供了可能。因為當時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具備以上條件,所以工業革命于18世紀60年代首先在英國發生。
3.讀書,通過表格展示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學生設計填寫,如:
教師指導學生看圖,講解:棉紡織業是工業革命最早發生的行業。由于棉紡織業是當時新興的工業,對于新方法的采用較為容易,加之棉紡織業比較集中,也比較容易改變為機器化的大生產。同時棉紡織業銷路好,盈利快。此外,英國為了與印度進行棉紡織業的競爭,亟待提高產量和質量,這一切,促使了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
在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中,紡紗和織布各個環節相互促進。首先是飛梭代替拋梭,織布速度大大加快,從而引起了1764年“珍妮紡紗機”和“騾機”到“水力織布機”的一系列相互發明。紡織機器的發明,促進了紡織業的飛速發展,動力問題的解決又提上了日程,從而推動了動力機器的革新。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的蒸汽機,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紡織工業的技術革新,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機器制造、采煤、冶金、交通運輸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和機器的使用。到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
蒸汽機的使用,是對自然力認識的一個巨大的進步。在人類歷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機械運動轉化為熱能,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又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這說明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需要把科學推向前進,而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又指導技術改革,技術改革把科學知識應用到生產過程,從而構成直接生產力。思格斯說: “分工、水力,特別是蒸汽機的利用,機器的應用,這就是從18世紀中葉起工業用來搖撼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