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總結:同樣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為什么日本成功,我國卻沒成功?日本明治維新對我國有什么啟示?
作業:學習目標
板書:依以上條目板書
第四學習主題: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歐洲憲章運動的名稱和《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時間;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和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的分析,使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從而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的學習,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對課文中的資料閱讀、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介紹,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通過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認識馬克思、恩格斯選擇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職業的高尚情操,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激發學生勤奮學習,追求真理和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二、難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教學過程:
提問:19世紀哪些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產生什么后果?
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不斷增長,生產發展了,但從事生產的勞動者卻日益相對貧困。當時英法等國有些思想家對這種社會現象提出了疑問,他們費盡苦心設計方案,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后來,馬克思、恩格斯通過革命實踐,才尋找到改造社會的切實可行的答案,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接著以“科學社會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的設問來導入新課。
一.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
1.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
為什么會出現空想社會主義?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時思考上述三個問題。
(學生回答后指出)19世紀早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迅速地發展起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工業革命的進展,社會財富聚集到資本家手中,從事勞動生產、創造財富的工人相比起來更加貧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加深,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剝削人的罪惡現象日益尖銳地暴露出來。這時候,在歐洲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中,在英、法,有一些先進的思想家,開始批評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并且尋求改造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因而出現了空想社會主義。
引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有關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事跡。以加深學生對空想社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的印象。
空想社會主義它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最優秀的政治思想,這些設想對于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們的社會主義主張,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這是因為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還不成熟,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還不發展,他們不能發現、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展規律,不認識無產階級是創造新社會的偉大力量,因此也就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