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4.想想,工業革命中,各項新技術之間怎樣相互推動?
提問,明確:從紡織業中,織布速度加快,引導紡織機器的改良,促進了織布機的發明。機器的使用促進動力問題的解決,從而出現了改良的蒸汽機;動力的解決,促進了機器的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
5.思考:工業革命擴展的過程及其意義。
明確:在英國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初到7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的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擴展,使應用機器生產的大工廠建立起來,真正的工業時代到來了,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
二、輪船和火車的出現
1.討論:輪船、火車出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于大機器生產擴大了生產規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并運走大量的產品。據統計:1764年,英國加工的棉花,只有1720噸,到1789年,就達到了14700噸。1740年,英國生鐵用量不過1.7萬多噸,18xx年,就增至25萬噸。煤的年產量由17xx年的260萬噸,增到1795年的1000萬噸。由此可見,機器生產使生產規模擴大,原來的交通運輸已不能滿足機器生產的需要,這就需要對交通運輸進行變革。于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火車就發明出來了,從而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汽輪時代”和“鐵路時代”。
2.記住火車和輪船的發明者、國籍、時間,并口述他們的發明經歷。
明確:18xx年,美國人富爾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18xx年美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火車。
3.討論: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
明確:馬克思曾說:工業革命“它是比任何一種革命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應,引起了市民社會的全面改革”。工業革命既是生產領域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給人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1)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是生產技術上劃時代的改革,它使社會生產力有了飛速的發展。工業革命形成了近代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的工業、貿易、交通體系,奠定了近代資產階級文明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多,還大”。
2.工業革命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引起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由于機器生產是協作性的復雜勞動,必須在統一的管理下、有組織地進行生產勞動,這樣就形成了近代工廠企業制度。機器生產使如美國的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新的城市出現,也使舊的城市發展。大量的工人做工,商人經商,城市人口增長起來。19世紀初,英國城市人口在幾十年中,就由占全國人口的二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1850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52%,初步實現了城市化。
3.工業革命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早期進行工業革命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取得飛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制度取得統治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家,甚至影響和左右著后來的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
總結:你對工業革命的影響有何感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熱愛科學,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