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鞏固小結:
依據板書簡要歸納本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即教學要點的三個方面,接著提問:(指定每一個學習小組回答一個問題)
1)空想社會主義與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小結指出,前兩者是后者的歷史條件,后者是前兩者發展的必然結果。彼此有密切聯系。
2)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兩者之間有何異同?
(小結指出:相同點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要求改造社會。根本區別前者是無法實現的“空想”,后者是適應時代要求、行之有效的“科學”)
3)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小結強調:這是革命運動發展的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就在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迫切需要革命理論指導的時代要求下,在親自參加革命斗爭實踐中,擔負起創立科學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的。)
4)《共產黨宣言》何時發表?有什么意義?(小結指出:1848年,即19世紀40年代。它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強調: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此后,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布置作業:學習測評。(當堂課上做并訂正);《重慶市初三歷史學習輔導》
板書設計:(見前)布置課外活動:(只在好班進行,差班不布置)組織學生在課下討論或座談:“我從馬克思、恩格斯身上要學習些什么?”指定少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馬克思青少年時代》,作好討論的充分準備。
第2課 巴黎公社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普法戰爭爆發時間和巴黎公社成立的時間;了解3月18日革命和巴黎公社建立情況;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學習和對巴黎公社性質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巴黎公社歷史意義的分析,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概括和評價能力。通過對巴黎公社失敗原因的討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巴黎公社的教學,特別是公社成員為捍衛公社而英勇戰斗和獻身的革命精神,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主義教育。通過對巴黎公社成立和失敗史實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發展是曲折的,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通過學習巴黎公社,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通過《國際歌》的教學,認識《國際歌》是國際無產階級戰斗不息、可歌可泣精神的體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巴黎公社歷史背景和公社性質。
二、難點:巴黎公社性質和失敗原因。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上課前請全體同學齊唱《國際歌》,感受樂曲的悲壯和昂揚精神,接著提問:《國際歌》是在什么樣的歷史環境下寫出來的?從而開始新課。
一、巴黎公社的建立
1.讀書,思考: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背景。
提問,明確: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先后建止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對外賣國、對內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公社是在祖國處于危難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時情況下發動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