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2.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義?讓學生先看課文(包括插圖及其說明文字),接著逐個提問上述兩個問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掛“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簡表加以小結,說明其原因: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達到非常尖銳的程度,無產階級把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即有意識、有組織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時期。要求學生記住這三次工人運動爆發的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及其名稱,(法國里昂絲織工人兩次武裝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強調理解其意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雖都遭到鎮壓,但它有深刻的教訓: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因此,創立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革命理論,就成為時代迫切的需要。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板書)
張掛馬克思、恩格斯人像圖,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相關部分(包括插圖及其說明)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跡(板書)。為了使學生接受具體、生動的革命理想教育,有一個更鮮明的感知和從導師身上受到些做人的啟迪,可講述相關的兩段自閱課文(小字),適當介紹: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遠大理想。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動的共同點是他倆從小就勤奮好學,有大志、有抱負,均決心為人類解放而斗爭;認真研究理論,深入工人群眾,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共產主義世界觀,因而才能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使社會主義空想變成了科學。1844年,他倆相會于巴黎,結成了畢生的戰斗友誼,并為人類解放開始了共同的戰斗歷程。他倆在總結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以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為理論的來源,并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吸收,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三.《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來源
(學生看書后回答)1)空想社會主義;2)德國古典哲學;3)英國政治經濟學
2.《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歷史意義
(老師補充材料) “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1847年6月,當時的國際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它是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同年11月,該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這次大會,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的綱領,這就是《共產黨宣言》。
(引導學生看98頁《共產黨宣言》(封面),接著提問)《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時間、它的基本思想及其偉大意義,然后強調,要記住它發表的時間:1848年2月。(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了解其基本思想):①分析了階級斗爭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發生、發展的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的歷史使命。②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偉大意義: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斗綱領。馬克思、恩格斯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作了完整的、系統的闡述。它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它的產生,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國際工人運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創造了一個時代,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