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上冊期中復習提綱
第2課 大河流域文明古國
古國名 文明中心 文明成果(或代表制度)
古埃及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
古巴比倫
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
種姓制度
中國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
附:《漢謨拉比法典》、種姓制度
目的 地位(作用)
《漢謨拉比法典》 維護奴隸主的利益。
世界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種姓制度 維護高等級的特殊地位。 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印度社會發展不利。
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海洋文明)
西
方
文
明 古
希
臘 雅典 奴隸主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發展達到全盛(擴大公民權利等措施) 補充:希臘文明最早出現在前xx年的愛琴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頭)。
古
羅
馬 公元前8世紀:建城→公元前5xx年:成立共和國→公元前2世紀: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公元395年:帝國分裂→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成為皇帝。2世紀,地跨歐亞非。
第4課 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 時間 646年 學習榜樣 中國唐朝
改革內容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2.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
意義 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7世紀 穆罕默德
經 過 1.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2.公元622年(伊斯蘭教元年),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3.公元630年,兵臨麥加城,穆罕默德成為政治和宗教領袖。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重要動力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國家統一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
政治 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改革:
實行有條件分封,歐洲封建等級制發展起來 表現: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會 羅馬教廷至高無上,
教會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表現:經濟上:占有大量土地,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權至高無上。精神、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城市 1.10世紀時,西歐城市發展起來。城市是商業者的聚集地
2.市民階級形成,早期資產階級出現。 作用: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拜占廷
帝國 1.拜占廷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2. 充當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保存者和傳播者的角色。
3.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衰落原因:1.6世紀時四處征討,財盡民窮。外患不斷。2.保守狹隘使文明落后。3.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戰爭名稱 時間 結果 古代戰爭影響
希波戰爭
前5世紀
早期—中期 希臘獲勝
1. 充滿暴力與災難,給被征服地區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和發展。
亞歷山大
東征 前4世紀后期 攻入埃及,滅波斯,達到印度,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