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西方文明之源》教學設計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推選組員代表回答問題。
雅典的特點:近海、崇尚文化、工商業發達、奴隸制共和國、民主。斯巴達:內陸、崇尚武力、經營農業。
提問:雅典奴隸制共和國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在誰的統治時期,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學生看課本回答問題。
多媒體播放視頻:雅典的民主政治
學生看視頻并思考:伯利克里在位期間,進行了哪些改革?
學生通過視頻找出答案。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
教師多媒體展示材料故事
提出問題:由材料中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政治有哪些特點?學生討論。
時空探索
故事發生在前465年,故事的主人公凱特與杰克,是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妹,其中妹妹凱特生活在雅典,哥哥杰克生活在斯巴達。一天,杰克去雅典看望父親,故事就此展開了。這年,他30歲。
他到雅典的時候,父親不在家,只有凱特和小弟弟吉利在家。原來這天是雅典每月舉行一次的公民大會的日子,父親參加公民大會去了。杰克問道:“為什么你不和父親一起去參加公民大會?”凱特說:“不行,公民大會只允許男性公民參加。”杰克又問:“那么,吉利怎么沒有去參加?他不是男的嗎?”凱特說:“吉利只有14歲,按規定只有年滿20歲的男性成年公民才能參加公民大會。”杰克繼續追問:“為咱們家干活的奴隸可以去參加公民大會嗎?他們好多人都是成年男子。”凱特說:“他們都沒有權利參加公民大會,因為他們是奴隸。”杰克最后問道:“那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嗎?我既是男的,又超過了20歲。”“不行,你是斯巴達人,不是雅典人。外邦人不能參加公民大會……”
雅典的民主宣揚全體公民共享政治權利和義務。但實際上,重要官職被貴族掌握,只有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教師多媒體展示兩段材料,并提出思考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伯利克里時代高度發展的奴隸主民主政治?學生討論。
材料一 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連任十將軍委員會的首席將軍xx年。執政期間,他進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規定一切官職向所有等級的公民開放,執政官用抽簽法產生;公民大會成為最高的權力機構,十天召開一次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和平等重大問題,凡年滿20歲的男性公民都能參加。
材料二 列寧指出:“在民主共和國中參加選舉的是全體,但仍然是奴隸主的全體,奴隸是除外的。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分析,培養了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過對相關問題的引導,挖掘理論內涵,初步培養學生全面辯證的認識事物的能力,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問題探究,突破“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這一重點和難點。
教師總結過渡: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我們今天的民主就源自于雅典。下面我們來學習另一個城邦──斯巴達。
提問:斯巴達的特征是什么?
多媒體展示:斯巴達城邦的相關圖片資料。
【設計意圖】對斯巴達城邦,教材用小字作了介紹,在教學中補充一些圖片資料,讓學生在閱讀這段小字基礎上,結合圖片資料引導學生快速總結出斯巴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