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之二
第21課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教案之二教學設計思路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能解答的問題,盡量由學生作答。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把前后知識串聯起來,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問題。問題主要圍繞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這條主線展開。
2.以教材為主,充分挖掘書本已有資源
課本上對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資料,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課本內容,提供學生閱讀,加深認識這段歷史,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書中還提供了一些重要圖片資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運用,從而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增強多感官影響效果,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歷史。
3.充分利用本課內容,進行思想教育
本課是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教育的極好素材,組織安排課堂討論,學習偉大導師的優良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
4.突出重點和難點
由于本課涉及了不少理論問題,而授課時間又很有限,因此教師應對這些問題按難易程度和輕重程度,做出一個較為周密的安排,做到既照顧一般,又突出重點和難點,深入淺出,扣緊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這條主線,把前后教材有機地聯系起來。
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
19世紀30、40年代歐洲三大獨立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及作用。
二、思想教育目標
1.通過講述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使學生認識:科學社會主義是時代的產物,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科學社會主義產生于歷史需要,又服務于歷史需要,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2.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生動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學生從革命導師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啟迪。
三、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終生從事革命活動創立馬克思主義及其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的講述,培養學生全面深入認識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歐洲三大獨立工人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難點: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授課提綱
第21課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一、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1.工業革命的開展
2.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二、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理論
1.時代的需要
2.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1.《共產黨宣言》發表
2.《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首先張掛馬克思、恩格斯人像圖并出示《共產黨宣言》封面圖片)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公開發表。從此以后,這部著作和兩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鐫刻在人類思想史和革命的豐碑上,歷久彌新,永不磨滅。
(用談話法,問:《共產黨宣言》自發表至今有多少年?)
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問世已經150多年了。150多年來,沒有哪一本書傳播得如此廣泛,如此深入人心,沒有哪一本書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并且繼續產生著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宣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第一部綱領性文獻,它的問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樹起了一面旗幟,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它給呻吟在資本主義重壓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指明了爭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夜里的燈火,大旱中的甘霖,立即不勝而走,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用多種文字在各國傳播開來?梢哉f,對于這部著作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怎樣評價都不會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