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個性發展 激活學生思維──九上第15課《血腥的資本積累》教學再設計
教師在進行課堂--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本文就從這方面做了嘗試,請同行們指正。
我在上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十五課時,原來按教材上的前言部分進行導入,還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結果學生昏昏欲睡,沒有激情,效果自然很差。后來我決定對這一課重新設計,在設計中我按照“情景導入—自我感知—質疑探究—討論釋疑—開拓視野、思維拓展—交流提高—課堂訓練”的步驟,采用步步為營,循循善誘的策略,逐步讓學生納入既定軌道,成功完成教學任務,深得學生好評。在這一過程中,我從過去的“指揮者”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現象,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現將這一課的教學再設計寫下來,供大家參考。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15課。本課主要講述了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通過罪惡的奴隸貿易,西方殖民者賺取了巨額的利潤,大量的財富流入歐洲,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巨額的資本。同時,西方罪惡的奴隸貿易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給非洲大陸和印度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以此突出本課主題“血腥的資本積累”。
設計理念:
1、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2、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
3、豐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培養學生用辯證觀點來分析歷史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明白,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的資本原始積累與罪惡的奴隸貿易和殘酷的殖民掠奪密切相關,西方殖民者“三角貿易”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掠奪,都是最有力的證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進行奴隸“三角貿易”和對印度進行殘酷殖民掠奪的原因,初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的因果關系,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給西方國家和亞非拉國家帶來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認識到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資本主義發展的進步性,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基本方法。
3、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關注學生感受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過程,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對資本原始積累產生認同感,使學生對資本原始積累的作用能產生辯證的理解與認識。
教學重點:
“三角貿易”和英國 對印度的殖民掠奪。
教學難點:
“三角貿易”和英國對印度殖民掠奪所帶來的后果和影響。
課前準備:
制作課件。
教學方法:
1、歷史情景創意法
2、演示法
3、分組討論、相互探究法
學法指導:
1、指導啟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閱讀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歸納、總結要點,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