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關注學生的發展
【摘要】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秩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著力做好教學設計,樹立“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設計”的基本理念。
【關鍵詞】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發展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秩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必須著力做好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以往老師常以成人的心態來看待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以致上課時把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學生,這是不妥當的。在新課程面前,教師要“稚化”自己,把自己當做學生,用一顆“童心”去探知學生的想法和情感,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設計課堂教學,也就是說要關注學。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把好以下幾點。
1.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差異
“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而尊重學生的差異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相互之間存在著差異。他們各方面的表現不盡相同,興趣愛好、學習方式、個性成長、發展趨勢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要促進和完善學生的生命成長,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教師在備課時目中要有學生,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欣賞學生。了解學生就是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和內在潛能要有充分的了解,對學生在學習時可能出現的情況要有充分估計,對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間的聯系要進行分析,努力尋找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并根據掌握的情況形成多種對策預案,使所設的教學起點與實際的學習起點相吻合。這就是“備學生”——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內在需要設計教學思路,準備指導策略,從而真正落實“分層要求,尊重差異,據學而教,以學定教”的思想和策略。
心中有學生,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去備課,為了充分地了解學生,我在備課時總在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什么時候聽課最認真,學習最投入?最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據此來選擇、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并在教學中不斷調整并優化教學設計,使每一個學生在他天賦允許的范圍內充分發展,并由此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真正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2.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
課堂是包含“人文與情感”的課堂。教育最能直達學生心靈深處的是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情感直接影響師生關系,直接關系教學情境的創設,關系教學成功與否。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需求,課堂中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溫馨、快樂的情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