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設計
新課標下《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設計 一、新課標的理念與要求傳統的科學教育以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即向學生講授自然科學的一般規律,把大量知識灌輸給學生。現代科學教育觀則認為,科學教育除了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訓練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探索興趣及能力、良好思維習慣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其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即從強調科學知識內容的獲取向理解科學過程轉變,從單純強調積累知識向探求知識轉變。新《物理課程標準》在物理課程的性質中指出:“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通過科學想像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質疑,勇于創新。”“通過展示物理學發展的大體歷程,讓學生學習一些科學方法和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新《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成功的科學教育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概念又能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科學課堂中有效的學習要依*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感受失敗與錯誤,通過糾錯,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學習、探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物理素養養成的過程。作為物理教師,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公民綜合素質的重任,理當在物理教學中全面貫徹新《課標》的全新理念,通過探究式學習的實施,讓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在此僅以《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與行家交流。《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的重要定律。新《課標》的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的慣性。能表達牛頓第一定律。”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說清楚,目的是為了培養表達交流的能力。只有實施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知識形成的過程,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在猜想與假設、方案設計、實驗驗證、綜合評估與交流中使學生理解運動與力的關系,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二、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三、《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復習:力的作用效果。指出物體愛力時可能改變運動狀態。(二)、先導介入,引入新課出示斜面、小車。邊演示讓學生觀察邊談話討論。1、用力拉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問:什么原因使小車前進?)2、停止用力小車停止。(問:能否說物體運動必須受力 ?)讓學生思考一會兒,然后進行繼續演示討論3、將小車放在斜面上,放手讓小車滑下,到水平面上后會立即停止前進嗎?(雖然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力,但仍然繼續前進)小車能一直運動下去嗎?(不會)小車為什么不會一直運動下去?(因為木板對小車有阻力)(三)、進行新課1、提出問題讓學生猜想:你認為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的距離遠近與哪些因素有關?2、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請各小組代表回答,(要求說出猜想的依據) 教師板書:猜想 斜面坡度 響小車前進距離s的因素 小車質量 小車起始高度 水平面的阻力 教師:如果要研究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s和水平面對它的阻力f的關系,你認為應該如何進行?你能設計出一個研究方案嗎?讓學生討論,明確:必須讓其它因素相同,通過改變水平面的情況(即讓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再比較前進的距離s與阻力f的關系。教師:讓其它因素相同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同一斜面上用同一小車在同一位置開始運動。教師板書 : 斜面的坡度 研究小車前進的距離 控制的條件 斜面的高度 相同 與水平面的阻力的關系 小車的質量 改變的條件:水平面的阻力(不同表面) 3、教師:實驗中應觀察哪些現象?比較哪些量?你能設計一個記錄表格嗎?學生設計表格,然后教師在學生展示的表格中選取一種板書在黑板上小車前進距離s與水平面阻力f的關系 (略) 分別實驗,學生觀察、記錄、完善表格。教師引導分析:a、三種表面誰光滑,阻力最小?從三次實驗現象可以得到怎樣的描述?(生;阻力越小,前進 的距離越遠) b、若表面更光滑,則小車所受阻力將怎樣(生:更小)?前進距離呢?(更長)速度減小的程度呢?(學生:更慢)c、若表面非常光滑,則小車受到的阻力將非常小,速度減小得將非常慢。“速度減小得非常慢”是什么意思?(學生:速度幾乎不變)若表面光滑到f=0,小車會怎樣?(速度不變)教師:比較推理的結果,你能得到什么結論?讓學生思考討論后用自己的話說出實驗結論,得出牛頓第一定律。4 、剖析定律的含義,讓學生思考討論:該定律能直接用實驗驗證嗎?(四)、小結:回顧定律的得出過程,讓學生體會實驗探究的方法;談一談這節課學習的收獲、體會。(五)、作業:寫出《牛頓第一定律》的探究報告。要求:寫出探究的問題和過程;自己設計的表格;總結得出的探究結論。四、應注意的問題: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的問題,多用實驗和觀察的方法。尤以實驗探究方法居多,須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 2、要讓學生明確探究目的和已知條件,它是與物理探究的問題密切相關的。 3、要引導學生注意計劃與實驗方案的操作性,學會從操作的角度把探究與假設具體化。 4、要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因素,在探究中體會變量的概念,建立控制變量的初步意識。 5、引導學生嘗試簡單的因果推理,是學生處理信息、總結規律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技能,應在教學中時時留心,不斷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