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壓強和浮力
第一節(jié) 壓強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解讀課本圖13.1—1、13.1—2,了解壓強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 ●解讀課本圖13.1—4、13.1—5、13.1—6的內(nèi)容,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了解改變壓強大小的基本方法。 ●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重難點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難點:壓強公式的應用。教學課時:1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么?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xiàn)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jié)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jīng)過事實來檢驗。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回答,引出課題。新課教學⒈壓力①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各畫一圖。同學們作圖時,教師來回巡視,了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②學生畫完后,講評學生作圖情況,錯誤的進行糾正,并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讓同學們思考后舉手回答,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么共同特點? 啟發(fā)學生回答出:壓力作用在接觸面上,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垂直,指向受力物體。③教師歸納總結(jié)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④以按圖釘為例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讓同學們想一想:在相同的壓力的情況下,不同的接觸面積,壓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樣呢?為了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接著演示圖10-3的壓強小桌的實驗。介紹實驗器材和步驟。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觀察泡沫塑料被壓下的深淺;再把小桌腿朝上放在泡沫塑料上,再觀察泡沫塑料被壓下的深淺。比較兩次實驗泡沫塑料被壓下的深淺。從而得出:在相同的壓力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系,還跟受力面積有關(guān)系。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由此引出壓強。⒉壓強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②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并由此引出壓強的單位是由力的單位和面積單位共同組成的。③單位:牛頓/米2 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壓強單位除了帕斯卡外,還有千帕(kpa)、兆帕(mpa)。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1mpa=103kpa=106pa=106n/m2。④課堂練習:單位換算⒈ 1.56mpa = = pa;⒉ 78000 pa = = kpa⑤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以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 pa的含義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壓力約1.5×104牛頓。⒊例題(題目略)邊講述邊板演解題過程,給學生利用壓強公式解題的示范。講完后,一定要特別交待在解題時面積的單位一定要換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課堂練習2:⒋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會被壓壞。舉例說明:如磚能承受的壓強大約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為了不壓壞物體,使物體受到的壓強小于物體能承受壓強,因此人們就想方設法減小物體受到的壓強。根據(jù)壓強的公式可知:在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接著讓學生讀圖3-6和3-7,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然后,觀看“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的錄象,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⒌根據(jù)上一課的作業(yè)中的“想想議議”制作一小課件,讓學生觀看來加深對壓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