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二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fā)學(xué)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diào):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 引導(dǎo)學(xué)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xué)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yīng)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shè)計(配合教學(xué)過程,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guān)。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zhì)量和高度有關(guān)。 彈性勢能——發(fā)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zhàn)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yù)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xué)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nèi)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yè) 閱讀本節(jié)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fā)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fā)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