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和勢能互動學案
第十五章第四節 《動能和勢能》互動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分析,認識到運動的物體能做功,具有動能。
(2)通過探究,知道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并能解釋簡單的現象。
(3)通過探究,知道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的概念和決定因素,并能解釋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教學難點:能的概念的建立。
【自學思考】(要求學生根據下面思考題進行自學)
(一)、動能:
1、能量:一個物體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物體具有能量。
2、動能:運動的物體能夠_____,物體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重力勢能:
1.______的物體能夠做功,物體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彈性勢能:
1、_______的物體能夠做功,物體由于____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彈性勢能的大小與_______的大小有關,在彈性限度內,_____越大,物體具有的彈性勢能_______。
【自我檢測】
1.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姚明手中準備投出去的籃球;從飛機上空投的救災物品; 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2.請判斷下列哪些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高山上靜止的大石塊;水平地面上滾動的小球;空中的飛機;樹上懸掛的蘋果;在海平面上行駛的輪船。
3.處于同一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哪一個物體的重力勢能大?如果想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4.自行車下坡時,不瞪腳踏板速度也會越來越大,在此過程中,自行車的動能逐漸_______,自行車的重力勢能逐漸________。
5.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請大家想一想,彈簧能否做功?如果將彈簧壓縮得更大一些,松手后砝碼會又怎樣?
第二部分 課中實施學案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以自學為主
【教具】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
【問題探究、合作學習】
(一)互動交流
1.結合預習情況,針對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說說自己的理解。比如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2.根據實際情況 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比如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指導學習(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進一步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必要時解釋能量與功的意義,以及有關疑難問題)
學生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指導學生看書中探究材料)
1.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請同學們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桌面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3.小組實驗,同時記錄數據。
4.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小組回答)
5.能力拓展:
你聽說過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嗎?它們的破壞力非常大,你能說說其中的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