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學案例與設計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本節是在學習了溫度計、熔化和凝固的基礎上,對熱現象的進一步學習,是熱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系十分密切。教材以探究沸騰的特點和蒸發與那些因素有關為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沸騰的特點和蒸發與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速度的過程。在通過實驗得出沸騰和蒸發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沸騰和蒸發現象。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的沸騰和蒸發是兩個完整的探究過程,通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學會科學猜想、設計實驗表格、分析論證、感悟科學方法也是本節的重點,因此這節課在知識和培養學生能力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沸騰和蒸發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之一,學生已經產生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了解沸騰的特點和蒸發的影響因素,對于學生來說都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但是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學生還是比較不熟練,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在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什么是汽化。
●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騰。
●認識蒸發現象,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了解沸點與氣壓有關。
2.過程與方法
●觀察沸騰是在液體的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通過探究活動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領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主動探究意識,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三、教學資源
演示實驗器材:酒精、棉球、塑料袋、熱水、酒精燈、溫度計、燒杯、鐵架臺、石棉網、手表。
學生探究實驗器材:熱水、酒精燈、溫度計、燒杯、鐵架臺、石棉網、手表、帶孔的硬紙板、冷熱檔的電吹風、紗布。
四、--思路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主要研究的是沸騰的特點、蒸發的影響因素。蒸發和沸騰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本節課的--中有多個探究活動穿插進行,環環相扣,且有的探究問題都是由一個有趣的實驗或現象引入,激起學生的疑惑、好奇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自發進行探究活動。學生在經歷探究過程中,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和處理。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索去獲得研究、學習、思維的方法,然后通過方法的獲得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科學而積極的思想意識、精神,這些思想意識、精神又促使學生進一步再去探索新的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
五、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
設
情
景
引
入
教
學
1.實驗:在黑板上用酒精棉球寫下“同學們好”幾個字,過一會兒“同學們好”這幾個字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