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學案例與設計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1:蒸發不需要加熱,在常溫下也可以進行。
學生2:只是在液體的表面進行,液體的內部沒有發生。
學生小組討論:展開放在向陽,通風的地方
學生猜想:可能與液體的溫度、空氣的流動快慢、面積有關。
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準備,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進行探討。
探究問題
猜想
實驗方 案
①蒸發與液體的溫度的關系
②蒸發與液體表面積的關系
③蒸發與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的關系
學生:我們準備兩塊一樣大的紗布,同時放入酒精中,拿出來后,一塊展開用電吹風的涼風檔吹,一塊展開用熱風檔吹,比較溫度影響蒸發;再重新把紗布弄濕,一塊團成團用電吹風的熱風吹,一塊展開用電吹風的熱風吹,比較表面積影響蒸發;再弄濕紗布,都展開一塊用電吹風的冷風檔吹,一塊自然涼,比較空氣流動快慢影響蒸發。
學生進行實驗。
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探究的過程中要使學生會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物理問題。
課后拓展
①為什么裝入保鮮袋中放進冰箱的蔬菜就能保鮮?
②我國西部地區嚴重缺水,當地人民利用處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輸水,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學生練習,及時反饋。
梳理反思
請學生把本節課小結一下,交流自己的收獲,提出自己的困惑。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
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提出自己的困惑。
通過知識的梳理,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課后作業
1.觀察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汽化現象。
2.《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1、2題
學生去觀察、思考,動手動腦完成作業。
六、教學反思
1.本節所有的知識點都是由實驗或者是現象引出。學生通過實驗或者現象發現問題──提出研究課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操作──總結評價,努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課堂的主人,同時將教學活動變成了學生的一種創造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創造力。
2.本節課自始至終教師都只起到引導與點撥的作用,每個知識點都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或者進行實驗,然后由學生自主去探究,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時地進行點撥,輔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