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九下教學用書: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舒婷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她的詩,多借鑒浪漫主義的藝術方法。在這首《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作者將個體的“我”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并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這首詩獲得了中國作協“1979—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作獎”。 全詩共分四節。 第一節,詩人排列了一系列意象: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在這些詞語前面都有或長或短的修飾語,“破舊”“熏黑”“干癟”“失修”等,顯示出它們所受的苦難,“數百年來”“歷史的隧洞”表明經歷過漫長歲月。排列在最后、也是最受強調的“駁船”,則是在“淤灘上”,在另一頭“深深勒進你的肩膊”的纖繩的牽引下艱難前行。作者反復運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國的深情訴說里,融個體的“我”于祖國的大形象里,表達了“我”與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情感。最后一行,以破折號引出“祖國啊”的激情詠嘆,這是敘述人稱的轉換,也使詩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頓。以下兩節也都以這種方式結尾。 第二節,沒有像第一節那樣排列較多的具體意象。在這一節里,“貧窮”“悲哀”“希望”等等,是抽象詞語。“飛天”是宗教傳說中的能在天空飛舞的神,在民間備受尊崇,寄托著淳樸百姓對生活的祈愿。前兩節詩都寫祖國的歷史,第一節重寫實,這一節重精神。在精神上,人民在貧窮的境遇里始終保持著“痛苦的希望”,千百年來盼望著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變成現實。 第三節,寫的是現在。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千年古國又開始了新生。詩人再次排列出一系列生機勃勃的意象,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等等,顯示出祖國擺脫束縛、蒸蒸日上的狀態。 第四節,是“我”的宣言。從個體上說,我是中國十億人口中的一個,是祖國的“十億分之一”。但從“我”的使命來說,“我”要承擔起振興中華的重任,“我”要與祖國融為一體,因而是“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那么,“我”用什么來報答祖國母親的養育之恩呢?詩人莊嚴地向祖國宣告,“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最后,以語氣強烈的重復性詠嘆“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終篇。 二、問題研究 1.這首詩是以第一人稱寫的。怎樣理解詩中的“我”? 這首詩以第一人稱寫成。詩中,“我是你……”(或“我是……”)的句式反復出現,將“我”與“你”(即祖國)兩者緊緊聯系在一起。“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我”的形象是和祖國的大形象熔鑄在一起的。“我”代表了要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承擔起重任的一代人,他們和祖國一起從苦難中走過,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擔起了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 2.舒婷的詩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達真摯的心聲。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特點? 詩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雖是貧窮和苦難,情感中卻始終流動著對祖國的摯愛、依戀和贊頌。 例如,“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老水車”這個形象,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疲憊”,卻仍保持著頑強的生存力。同樣,下文的“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都是在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啊,/是‘飛天’袖間/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這幾行,寫的是中國人民屢受挫折卻從不泯滅希望。以上種種,都是對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這首詩。探究一下,“我”僅指作者一個人嗎?“我”與祖國是一種什么關系?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探究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它在某種程度上是解讀這首詩的一把鑰匙,有助于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第一人稱寫成,以“我”向“你”(祖國)的傾訴,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詩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復出現,強調“我”和祖國一同走過艱難困苦、一同經歷風雨滄桑,“我”和祖國生死相依、血肉相連。這個“我”,代表著與共和國有著共同命運的一代人,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他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我”的形象,是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的。 二、在這首詩中,詩人抒發了對祖國怎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通過哪些事物來表現的?這些事物有什么特點? 此題意圖有二,一是領會詩人流露的豐富復雜感情;二是注意詩人為表達感情所借助的具體事物(即一般所謂的意象),進而明白詩要用形象說話這一道理。 詩人抒發了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感情,表達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在詩中,“我”的形象熔鑄在祖國的大形象里,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并在歷史的機遇面前承擔起為祖國取得“富饒”“榮光”“自由”的重任。詩人通過了一些具體事物來表現這種情感,如“老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等,象征著祖國飽經風雨而依然具有頑強活力的特點。 三、詩中所描寫的對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車”在“紡著疲憊的歌”),有些則沒有下句承接(如“干癟的稻穗”)。仿照課文,在下面這些詩句后添加一句詩,使它們盡可能與原詩和諧一致。 1.我是干癟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題意在讓學生發揮想像,自由續詩。以下兩例僅供參考。 1.我是干癟的稻穗,滋養你被勞作壓彎的身軀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載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教學建議 一、指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我”與祖國合二為一無法割舍的關系。 二、這首詩中的意象比較多,如“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花朵”“起跑線”“黎明”等等,它們還帶有或多或少的修飾語。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意象的含義,了解舒婷的詩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結合舒婷其他的詩給學生講講這一特點,如《饋贈》《船》《致橡樹》等。 三、這首詩要讓學生多朗讀,并背誦后兩段。下面的示例,供教學時參考。
有關資料 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賞析之一(蔡其矯) 這首詩,在句法上借鑒了蘇聯詩人沃茲涅先斯基《戈雅》的圓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痛苦。我是戰爭的聲音。……我是饑餓!……我是……被吊死的女人的喉嚨。……我是戈雅。”沃茲涅先斯基寫的是我和戰爭的關系,用圓周句式強化對戰爭的悲傷和憤怒。舒婷寫的是我和祖國的關系,也用了這種句式,增加痛苦和摯愛的深度,但又有創造性的發展。圓周句式大多出現在抒發強烈情緒的作品中,悲傷痛苦的情調最宜用它來渲染。 重復是詩歌創作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而圓周句式則是重復同類型的句子或詞語的一種修辭方法,即把十分完整的語言單位的幾個部分,按圓周形進行連接排列,組成在意義和音調兩方面和諧統一的整體。它可分雙成分,三成分,四成分和多成分。這首詩用的便是多成分。 詩一開始就進入高潮,這是舒婷的一貫手法。第一節頭兩個副句是平衡句,寓有音響和色彩的描繪。三、四句則縮短,不描繪;五句卻伸長,行短意緊,強度超過前面四個副句,于是主詞(祖國)出現。 第二節開始一反前節方式,直敘,連形容詞都不用;三、四句是總結前面,然后主詞出現。 第三節又是一個變化。五個副句分列七行,節奏松緊交錯。如果一、二節是寫過去(“‘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地面的花朵”),用現在式;這第三節則是寫未來(“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也用現在式,這就更富具體性和現實性,承上啟下,痛苦上升為希望,于是主詞又再次出現。 第四節頭兩行,十億分之一是小,九百六十萬平方是大,大和小統一在一起,是對比中的強化,意即“我”是祖國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著整個祖國。接下去,傷痕累累的乳房喂養了我,和從我的血肉之軀取去,又是一種對照,從中突出我同祖國不可分割的聯系;甚至迷惘、深思、沸騰,與富饒、榮光、自由,也是性質相反的對襯,以見出痛苦和歡欣的無限。如果前三節在句法上是寫我與祖國的關系,第四節便是反過來寫祖國和我的關系,這才是主題所在。句法參差正是心情激動至極的表現,在主詞的雙重呼句中結束全篇(前三段末的主詞都是單一呼句),達到最高潮。 詩只有三十四行,卻用了十四個分號。這些分號內的副句,時長時短,體現著節奏旋律的變化。這首詩帶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議論,只描繪,也是一個特色。詩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質樸,又漂亮,每一個詞都與被描繪的景物、形象緊密契合。詩人既用含有自己民族要素的眼睛觀察,又以人民能理解的民族語言手段和表達方法,寫出人民內心生活和外部生活的精神實質和典型色調,她感到和說出的也正是同胞所感到和所要說的。 (選自《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賞析之二(李霆鳴) 一提起祖國,人們往往會想起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四大發明、地大物博……以一種貌似豪放實則空洞的虛假,去歌頌祖國的強盛偉大。舒婷反其道而為之,獨辟蹊徑,直面祖國災難深重的古老歷史及其嚴峻的現實,選取大量新鮮活潑、意義雋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輯組合成一幅幅流動凝重的畫面,配之以舒緩深沉的節奏,唱出實實在在的對祖國的款款深情。 在詩人的心中,祖國不再是大而空的抽象,而是飽經滄桑的過去、貧窮凋敝的現實與緋紅黎明希望的交織體。作為抒情主體,詩人讓自己與詩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讓物化的自我形象,匯注于祖國的形象之中。“我是你河邊破舊的老水車”,“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我是你十億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詩人既是生長在祖國母親懷抱里的一個簡單的個體,又是與祖國一同經受苦難屈辱、一同掙脫羈絆、一同走向希望的統一體。 這首詩宛如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曲。前兩節沉郁、凝重,充滿對祖國災難歷史、嚴峻現實的哀痛;后兩節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國擺脫苦難、正欲奮飛的歡悅;同時,表達出經歷挫折的一代青年,與祖國共呼吸共命運,以自己的血汗去換取祖國富饒、榮光、自由的心聲。 (選自《中學生課外閱讀與欣賞·中國現當代詩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