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雷雨》(節選) 教學設計示例(二)
《雷雨》(節選) 教學設計示例(二)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作品中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對真實、鮮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了解戲劇作品的特點。
(三)認識到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從而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的必然滅亡。
二、難點、重點分析
(-)課文開頭一段“舞臺說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這段“舞臺說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舞臺氣氛。這種氣氛同劇情緊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煩躁、郁悶不安的情緒,預示著一場雷雨的到來。不僅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務,而且感染了讀者或觀眾,也隨之產生一種壓抑感。
這一點跟小說中環境描寫的作用是相同的。(可與第三冊中《祝!贰赌赣H》《藥》《夜》等小說的環境描寫作比較,以加深理解。)
(二)周樸園和魯侍萍的見面是偶然的,魯侍萍認出了周樸園,而周樸園并沒有認出魯侍萍,那么魯侍萍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當面斥責周樸園對她的迫害和30多年來的悲慘遭遇,而是以敘述別人的故事的口吻訴說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的經歷已經把她的性格磨煉得堅強又勇敢,她對殘酷的現實充滿了憤恨,但她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這一切不幸歸結于“報應”和“命運”;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樸園的“懺悔”中產生的某種輕信和諒解。在對話中,她既有意識地在隱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語言動作中不斷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這正是劇中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
(三)侍萍在與周樸園的對話中,有幾處掩飾?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點?
分析:周樸園四次問到她姓什么,是誰,她都很自然地掩飾過去,語調平緩,不露聲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語言動作有:熟練自然的關窗動作,對侍萍的身世及周樸園的隱情細致地述說,對繡著梅花襯衣的熟記。
(四)這一層中,周樸園的情態上有哪幾次變化?請按情節發展敘述。
分析:開始是漫不經心地用對待下人的態度談起了雨衣和關窗的事;忽然從侍萍的關窗動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識之處,感到奇怪,認真地詢問:“你貴姓?”氣氛趨于緊張,情節出現波瀾,而魯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氣氛稍有緩和;周樸園就口音把話題引向無錫,轉彎抹角有意識地詢問三十年前發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魯侍萍在周樸園的連連追問下,仍然保持語調的平緩;但聽到周樸園在有意撒謊,遮蓋罪行,于是她悲憤地敘述了自己30多年來的悲憤遭遇,使周樸園驚恐緊張的情緒不斷增長;他時而“痛苦”,“汗涔涔地發出‘哦’的嘆聲”,時而驚愕地問:“你是誰?”;當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時,周樸園已經驚恐地語不成聲。
(五)我們在高一年級時,曾學過孫犁的小說《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數幾段對話了。試與本課周、魯兩人的對話作比較。
分析:《雷雨》中周樸園的對話是從漫不經心到感覺奇怪到驚恐緊張,最后語不成聲。魯侍萍的話是語調平緩,自然掩飾,最后是悲憤地揭露。而小說《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對話卻是那么簡潔樸素又情意綿綿:夫妻話別一場水生妻的四句問話是平問、側問、追問、逼問,水生則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閃;而表現水生妻情態的三句對話,則又申明大義,自豪純樸;水生離別前的三句囑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囑,更是表現出不甘落后,積極向上,英勇不屈的內心世界。再有,幾個女人商量探夫與探夫不遇回來的兩場對話,更是生動傳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說出,幾個女人雖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質樸憨厚、局促羞澀之態,早已躍然紙上。
兩篇課文的人物對話,都是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圍、語調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六)周樸園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趕出家門的侍萍時,為什么會驚恐萬狀呢?
分析:因為他意識到侍萍的出現,將威脅到他的名譽、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種種罪惡將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驚愕”“惶恐”。他以為搬了家,離開了無錫,從前的罪惡無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現,卻給他精神上以沉重打擊,他表現出的驚恐萬狀正是他內心虛偽的表現。
(七)周樸園畢竟是幾十年來壓榨工人的資本家,他在驚恐之后對侍萍的態度又有了哪些變化呢?
分析:他認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臉不認人,厲聲責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妄圖恐嚇侍萍,但侍萍從幾十年的壓迫中已經把自己磨練得頑強勇敢,周樸園的責問只能引起侍萍悲憤的反駁;周樸園見硬的不行,又以“現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舊事“又何必再提呢”,試圖穩住魯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騙的手段,口口聲聲地表白他沒忘舊情,屋中陳列著從前她喜歡的家具,每一年都記得她的生日,保留著關窗的習慣,多少年來一直在“紀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給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來的舊恨新仇。
(八)魯侍萍又是如何對待周樸園的呢?
分析:這時的侍萍,經過30多年苦難的折磨,對過去充滿了仇恨,面對著周樸園的威脅哄騙,繼續控訴周樸園的罪行:“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并當即撕毀了支票,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表示了她對周樸園和不公平社會的蔑視和抗議。
(九)課文第二場中周樸園已經知道了魯大海是他的親生兒子,那么他對魯大海是什么態度呢?從他的態度,你能看出什么問題?
分析:周樸園面對自己的兒子,依然擺出資本家對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態度。他明知故問魯大!敖惺裁疵帧薄坝惺裁词隆,繼而教訓他“只憑意氣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諷刺他“沒有經驗只憑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惡狠狠地向魯大海宣布:“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由此可見,周樸園與魯大海的沖突,是兩個階級之間的斗爭,從而揭露了周樸園反動的階級本性。
(十)魯大海被周樸園宣布開除后,又是怎樣同周樸園斗爭的?”
分析:魯大海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周樸園為了賺錢什么都能干得出來的階級本性,在憤怒痛斥周樸園用金錢收買工人敗類平息罷工斗爭的同時,無情地揭露了周樸園的血淋淋的發家史: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時,故意叫江橋出險,淹死2200名小工,每個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塊錢。之后,又頑強地跟周樸園的打手們“還手”對打,痛罵周家的人是一群強盜。
(十一)通過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斗爭,你看出了什么問題?
分析:魯大海的斗爭明顯地表現出經驗不足,從他的語言也足見他的魯莽和幼稚,但通過他的斗爭,畢竟表現出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的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表現出中國無產階級斗爭到底的決心。魯大海的出現,使劇作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使整個悲劇透出一線光明。
(十二)這一場劇的結尾,魯侍萍有兩句欲言又止的話,分析一下她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
分析:第一句話是:“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第二句話是:“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這兩句話飽含了復雜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兒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親弟弟魯大海的舉動又使她憤慨,感到了階級對立的尖銳,所以叫了一聲“你是萍”,又馬上以諧音字掩飾:“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當周萍問她是誰時,她想說“我是你的媽”,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兒子已經成了資本家的強盜和幫兇,又馬上轉口:“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充分表現出她當時痛苦、憤恨、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清。
(十三)課文以魯家母子的離去作為結束。那么周樸園作為一個典型形象塑造其社會意義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認真討論一下。
分析:周樸園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有一種可怕的統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長成的資產階級,同封建階級有著深刻的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血肉聯系。
(十四)結合“思考和練習二”,分析周魯兩家的矛盾沖突的根源是什么?
分析:周樸園是封建資本家的代表,魯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層勞動人民,他們在階級地位和思想意識上存在著截然對立的矛盾,他們的對立沖突是必然的,這一悲劇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階級剝削和壓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罪惡。正是由于這一階級根源,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以周樸園為代表的資本家與以魯侍萍為代表的下層勞動人民,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階級沖突才異常激烈,形成最本質的沖突。
(十五)歸納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內部的尖銳沖突,以及周、魯兩家復雜的矛盾糾葛,生動地展現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剝削階級家庭的罪惡歷史,對舊社會人吃人的現象,對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沒落、污濁的內幕做了深刻而又細致的揭露。從這個家庭的崩潰,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罪惡與黑暗以及它必然滅亡的命運。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一定知道現代文學史上才華出眾的現實主義劇作家曹禹,也一定有很多同學看過根據他的劇本演出的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或拍成的電影《原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著名劇作《雷雨》。
作者簡介及《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于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開中學讀書時,閱讀了大量“五四”以來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并參加了北方最早的業余戲劇團體之一的“南開新劇團”。演出過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為他從事戲劇創作打下了基礎。1928年秋入南開大學,二年級時又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在此期間,曹雨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的黑暗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反抗情緒,經過幾年醞釀、構思,1933年在清華大學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多幕話劇《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第一次顯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引起了戲劇界的震動。作家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里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独子辍肥俏业牡谝宦暽胍,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后記》),“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著被壓抑的憤懣,誹謗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序)
繼《雷雨》之后,曹禹又寫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劇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禹有《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等劇作。
(二)檢查預習:
1.提問: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列出課文中周、魯兩家人物之間都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明確:在周、魯兩家八個人物之間存在著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間的多種關系,這些關系層次交叉,互相牽連,產生了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和階級對立。
(三)戲劇常識介紹。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在西方,戲劇(drama)即指話劇。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等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世界各民族的戲劇都是在社會生產勞動和階級斗爭的基礎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藝演變而來。后逐漸發展為由文學、導演、表演、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成分組成的綜合藝術。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通過具體的舞臺形象再現社會的斗爭生活,能激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反映,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戲劇技作品類型可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等。(摘自《辭!罚
劇本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戲劇藝術創作的基礎。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臺指示組成。經過導演處理,用于演出的劇本,通稱腳本或演出本(臺本)。(摘自《辭!罚
戲劇是由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因而它要受舞臺的制約,要適合演出的需要。這就決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的沖突和斗爭。
第二,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往往很集中,登場人物也有一定數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主要是通過登場人物的語言來表現。
第四,故事情節的發展往往分幕分場。
下面再就幾個名詞術語作一些補充說明。
沖突:是矛盾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沖突表現階級之間和階級思想的矛盾沖突,有些沖突也表現為先進與落后、進步與保守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應比生活矛盾更強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戲劇性。
臺詞:是劇中人物的語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動作性的,即人物的語言是同他的行動聯系在一起的。臺詞的表現形式有對話、獨白、旁白(登場人物離開其他人物而向觀眾說話)、內白(在后臺說話)、潛臺詞(登場人物沒說出來的語言,而是用表情表現出來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場:幕,即拉開舞臺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戲劇一個較完整的段落。場,即拉開舞臺二道幕一次,它是戲劇中較小的段落。
舞臺說明:是幫助導演和演員掌握劇情,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點的有關說明的敘述和描寫的語言。說明的內容有關于時間、地點、人物、布景的,有關于登場人物的動作、表情的,有關于登場人物上場、下場的,有關于“效果”的,有關于開幕、閉幕的等等。
(四)指導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上課前找好學生,由老師指導做好充分準備,然后再在課堂朗讀。如果遇有善于表演的學生,也可以把課文節選部分搬上舞臺。
2.教師范讀。
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語氣平緩,字字咬清,重音放在加點詞語上。)
周樸園點著一支呂宋煙,看見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說:“這/是太太找出來的雨衣么?”
魯侍萍看著周樸園說:“大概是的!
“不對,不對,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舊雨衣,你回頭跟太太說!
“嗯。”
周樸園看待萍不走,“你/不知道/這間房子/底下人不準隨便進來么?”
“不知道,老爺。”
“你是新來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兒來的!
“你的女兒?”
“四鳳/是我的女兒。”
“那/你走錯屋子了!
哦。老爺/沒有事了?”
周樸園指窗問:“窗戶/誰叫打開的?”
魯待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
(盡可能少讀出人名和舞臺說明語言。重音、語言節奏可以隨老師個人理解靈活掌握。)
(五)請一個學生概述第一場的內容。
概述要點:
(1)午飯后,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
(2)周樸園和魯侍萍在周公館的客廳偶然相遇。
(3)周樸園看到侍萍以為她是“新來的下人”,但是看到她關窗戶的動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覺得她很奇怪。
(4)周樸園從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就在無錫長大的情況,回憶三十年前在周公館發生的一樁罪惡事情。
(5)魯侍萍以敘述別人故事的口吻,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三十年前在周公館做仆人,被周公館的少爺玩弄,生下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又被周少爺拋棄。侍萍懷抱孩子,在年三十夜里投河而死。后又被人救活,一個單身人,無親無靠,帶著一個孩子在外鄉,什么事都做:討飯,縫衣服,當老媽子,在學校里伺候人。為了她自己的孩子,嫁過兩次人。
(6)周樸園認出了面前站著的這個“下人”就是當年投河未死的侍萍。他立刻轉變了先前的態度,嚴厲地追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并且冷冷地說:“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钡,為了避免事態的發展,周樸園拿出了他騙人的伎倆:一面繼續用虛偽的感情欺騙、軟化侍萍;一面妄圖用金錢堵住侍萍的嘴,了卻三十年前的這筆舊賬。最后提出“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
(7)魯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見見自己的兒子萍兒。
(六)講讀課文第一場戲。
課文第一場戲,主要是通過周樸園和魯侍萍對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一件事和一個人的對話,展開情節,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性格的。分析人物就要抓住這些對話,深入思考人物語言的含義。
這場戲又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周樸園向魯侍萍問起三十年前無錫發生的一件事。
第二部分:周樸園以為當年的侍萍已經投河死了,但是仍然念念不忘,并打算為她修墳。
第三部分:侍萍沒有死,命很苦,周樸園對侍萍的命運卻無動于衷。
第四部分:侍萍就在周樸園面前,周樸園冷酷、自私、虛偽的階級本性充分地暴露出來。
問:周樸園為什么向一個自以為是“下人”問起三十年前的舊事?
分析要點:
(1)課文的兩段舞臺說明:魯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這一說明文字暗示了她對這個家庭的生活習慣很熟悉,從而引起了周樸園的疑慮,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周樸園“看她關好窗門,忽然覺得她很奇怪”,因而讓她“站一站”,并追問她貴姓。
(2)周樸園聽出魯侍萍的無錫口音,而且三十年前就在無錫長大,因而進一步問起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3)三十年前的舊事,舊情使周樸園的心情時時不能平靜。周樸園說“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我也派人到無錫打聽過!薄霸S多”突出了問人之多,“派人”說明事情之重大。房間的東西是原來的,室內的布置也保持原樣,就連穿衣也要“我的舊雨衣”,“舊襯衣”。在周樸園看到這個“下人”的身影,關窗的習慣動作和聽到她那熟悉的無錫口音,使周樸園陷入對往事的沉思,進而向這個“很奇怪”的“底下人”問起了三十年前的舊事。
問:周樸園在談到三十年前的侍萍為什么說她是“一個年輕的小姐”,而且還說“很賢慧,也很規矩?”
分析要點:
(1)維護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樸園是某煤礦公司的董事長,在家里也“格外顯得峻厲”。三十年前,他對梅媽女兒侍萍的凌辱與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稱。周樸園認為侍萍已經投河死了,因此極力美化侍萍,并且從各方面表示出他對“第一個妻子”的紀念,以掩蓋他的丑惡靈魂。
(2)彌補他靈魂的空虛,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脫。周樸園的妻子繁漪是“一個受過一點新的教育的舊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他對周樸園很不馴服。周樸園的兒子對他敬而遠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規矩”。周樸園時時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獨,因此懷念那曾經被他凌辱的“很賢慧”的侍萍。
問:魯侍萍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說“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矩的”呢?
分析要點:
魯侍萍這時表面上否定自己,實質上揭露周樸園的隱私。一方面揭露周樸園的偽善的階級本性,一方面又訴說出多年來郁結在內心深處的悲哀和怨恨。
一個年輕的母親,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跳河死去,難道賢慧嗎?可是,為什么她要這么做呢?原來“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敝芄^的少爺先凌辱,后拋棄,要逼死兩條人命。事實充分揭露了周樸園冷酷、無情的階級本性。
傳萍悲憤地控訴,戳到周樸園的痛處,使他低下頭陷入“苦痛”之中,“汗涔涔地”無言以對。侍萍的遭遇難道不是周樸園造成的嗎?
周樸園為掩蓋他的罪惡行徑,卻以“侍萍跟我們有點親戚”,“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為遁辭,也被侍萍用“親戚?”“用不著了”所揭穿。其虛偽、自私的本質暴露無遺。
問:當魯侍萍告訴周樸園三十年前的侍萍“現在還活著”,“境況很不好”,并且問周樸園“想見一見她么?”“想幫一幫她么”時,周樸園有什么表現?他的這些表現說明了什么?
分析要點:
(1)表現:
“驚愕”吃驚而發愣。
“忽然立起”已坐立不安。
“連忙”“不,不,不用。”害怕與侍萍見面。
“你先下去吧!焙翢o要幫助侍萍的意思。
(2)周樸園的這些表現和他在前邊所表現出來的對侍萍的懷念、關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其一言一行都暴露出他的資產階級本性。周樸園關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個人的私利,他的社會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嚴。他害怕自己與侍萍的關系再次暴露,害怕別人從這種關系中看到他丑惡的靈魂和虛偽的本質,使他身敗名裂。
教師講解過渡。
魯侍萍認清了周樸園的階級本性,“望著周樸園,淚要涌出。”以一件繡著一朵梅花和一個萍字的襯衣,巧妙地亮相;周樸園也認出了眼前這個“下人”就是三十年前被他凌辱和拋棄的侍萍。
面對著侍萍,周樸園又如何表現呢?
讓學生朗讀課文。(從“周樸園不覺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到“可是你”)
分析要點:
(1)態度陡變,“忽然嚴厲地”責問“你來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來是不是要敲詐我?”當魯侍萍說“不是我要來的!敝軜銏@又責問“誰指使你來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來的,莫非是魯貴叫你來的吧!”侍萍“悲憤”地說“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周樸園從他的階級本能出發,“冷冷地”說出“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言外之意是“你認為不公平,找到我這兒來究竟怎么樣呢?”
(2)當魯侍萍懷著滿腔“怨憤”哭訴周家給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難時,周樸園唯恐將事情鬧大,則又極力淡化事態的發展,一再說“你可以冷靜點。”“你靜一靜。把腦子放清醒點。”“這么大年紀,我們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薄皬那暗呐f恩怨,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3)當魯侍萍說“我要提,我要提,我悶了三十年了!”時,周樸園則又再施他那虛偽的騙局,想再以那“為著紀念你”,“為的是不忘你,彌補我的罪過”等虛假的舊情來軟化侍萍。
(4)當魯侍萍識破周樸園的騙局說“這些話請你也不必說了”的時候,周樸園還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實的”魯貴知道,而影響他的榮譽、地位。因此又提“我們可以明明白白地談一談。”言外之意是“找出一個雙方面都好的辦法了結這件事情!
“他(魯貴)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的!
“他(大海)不會認你做父親!
侍萍:“我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
周樸園卻想以金錢來平息侍萍對他怨憤,了結他的罪惡。最后決定辭退魯貴和四鳳,“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再到周家來!
小結:周樸園面對被他凌辱的侍萍時的表現,進一步暴露了他冷酷、虛偽、自私的本性。
問:通過這一場戲,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分析要點:
魯侍萍是一個舊中國勞動婦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館卻備受凌辱和壓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趕出家門,她走投無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殺。遇救以后,一直掙扎在社會最底層,含著怨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煉了她,使她認清了周樸園的本性,勇敢地控訴周樸園的罪行。她以撕毀五千元支票的舉動,表現了她的骨氣和尊嚴,表達了她對周樸園的蔑視。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見見我的萍兒”表現出她那純潔、崇高的母愛。
對魯侍萍的分析,也可以在分析劇情和周樸園的同時進行。
(七)請一學生概述第二場戲的內容。
概述要點:
(1)魯大海代表礦上罷工工人找董事長談判。
(2)周樸園用金錢收買“沒有骨頭”的工人代表,破壞罷工,開除了魯大海。
(3)魯大海憤怒揭露周樸園鎮壓工人的血腥罪行。
(4)周萍出手、命人亂打親兄弟,侍萍揮淚忍恨離周家。
再要求學生于課文中找出使用破折號的語句,并分析歸納破折號的作用。
(八)講解歸納:
課文共有23處使用了破折號。
(1)哦,老爺沒有事了?
(2)你你貴姓?
(3)在無錫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4)后來,后來,你知道么?
(5)嗯,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
(6)哦,那用不著了。
(7)還有一件
(8)哦,你,你,你是
(9)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總記得。
(10)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沒有大改,魯貴像是個很不老實的人。
(11)你聽著,魯貴我現在要辭退的,四鳳也要回家。不過
(12)我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
(13)我叫他,他就可以下來見你。不過是他很大了,并且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
(14)可是你
(15)哦,那么,那三個代表呢?
(16)哦,他們沒有告訴你旁的事情么?
(17)告訴不告訴于你沒有關系。我問你,你的意思,忽而軟,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18)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
(19)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你還
(20)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
(21)你現在還
(22)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23)我是你的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以上23處破折號的作用大體可分成四種情況:
第一,解釋說明。如(9)(18)
第二,話題轉變。如(1)(4)(5)(6)(10)(13)(15)(16)(17)(22)(23)
第三,聲音延長。如(2)(8)(12)
第四,阻斷停頓。如(3)(7)(11)(14)(19)(20)(21)
(九)分析第二場戲。
問:課文第二部分主要寫周樸園和魯大海相見后的對話,他們開始的對話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
分析要點:
(1)周樸園在和魯大海見面前,已經從魯侍萍那里得知魯大海就是他的“親骨肉”,也知道魯大!肮膭恿T工反對他”,但是他還要問大!澳憬惺裁疵?”“你有什么事吧?”這種明知故問的態度正表現了周樸園的思想本質。周樸園擺出資本家、董事長的臭架子對待大海,說明他對大海已不存在什么骨肉親情,他們之間只有勞資間的階級對立。
(2)魯大海的簡明回答表明了他作為罷工工人代表的鮮明立場。
問:周樸園是怎樣對待罷工工人的?
分析要點:
(1)用金錢收買“少數不要臉的敗類”,分化瓦解工人隊伍。
(2)開除罷工鬧得最兇的工人魯大海。
問:魯大海面對周樸園的種種卑劣行為是怎樣表現的呢?
分析要點:
(1)堅信罷工是團結的,有組織的,斗爭一定會勝利。
(2)揭穿周樸園的騙局,指出周樸園離間工人隊伍是“卑鄙無賴的行為”。
(3)揭發周樸園殘酷剝削、血腥鎮壓工人的罪惡,怒罵周家一群強盜。
問:通過周樸園和魯大海的對話,表現了他們的什么思想性格特征?
出示小黑板,或當堂板書。
周樸園父子相遇魯大海
明知故問,冷酷無情立場堅定
用錢收買,陰險狡猾斗爭堅決
開除大海,狠毒無義階級斗爭頑強抗爭
【小資料】
(-)關于(雷雨》的標題。
《雷雨》寫的是一個封建資產階級大家庭的矛盾。周樸園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是劇中一切災難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種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周樸園的大兒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鳳。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把她領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樸園引誘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后又被遺棄的侍女。
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為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斗爭……這些矛盾醞釀、激化,終于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郁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又經過一番復雜的矛盾沖突,周萍和四風終于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繁漪的兒子周沖為救四風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癡呆了,絕望的繁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這個罪惡的家庭終于崩潰了。這一切都是在雷電交加的狂風暴雨之夜進行的,整個故事的背景,情節都是和雷雨有關的。同時,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訴人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沉悶的空氣里,一場大雷雨即將到來。這就深刻地反映了醞釀著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的現實。
(二)《雷雨》的社會影響。
《雷雨》一問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觀眾的重視。當時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稱贊它“的確是一篇難得的優秀的力作”。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臺,演出盛況空前,不久,它又被譯成日文。茅盾后來也說:“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驚劇壇!边@部話劇在城市受到歡迎,在農村也深受歡迎。幾十年來,它始終放射著藝術異彩。
(三)重點內容圖示。
周樸園與侍萍的矛盾沖突戲劇沖突
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沖突本質沖突
人物語言個性化動作化精煉性(潛臺詞)
戲劇語言交代時間、地點、環境
舞臺說明提示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個性
推動劇情的發展
戲劇結構:集中緊湊
時間集中地點集中
人物集中矛盾集中
(四)曹禺談《雷雨》。
周樸園這個人可以說是壞到家了,壞到連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的程度,他自己,在時社會上當然是“名流”、“賢達”。他認為他的家庭也是個“最圓滿,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兒子周萍,也是個好兒子,“健全的子弟”,其實已經腐爛透頂了。三十年前,周樸園為了和一個門當戶對的闊小姐結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給他生了兩個孩子的丫頭魯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硬是從家里趕了出去。大兒子他留下來了,這就是周府大少爺周萍;二兒子才生下三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讓侍萍抱走了?梢韵胂蟮玫,那情景是多么凄慘,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侍萍急得沒法,只好跳河。跳河而又沒死,連孩子也被救起,這就是后來的魯大海。周萍和魯大海,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由于社會、階級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再也沒法相處在一起了。魯大海對周樸園,懷著極端強烈的仇恨。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階級的仇恨。不知道為什么,當時我鼓搗出了這么一大堆東西來?赡苁且驗槌?磮蠹埖年P系。那時的確常常鬧罷工。我聽到過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個資本家在哈爾濱修一座江橋,他故意讓江橋出險,使幾千個工人喪生。他是承包商,從每個工人身上扣二百塊錢。我所寫的周樸園就是這樣發了一筆昧心財、血腥財,從此他才闊起來。這樣一個人,你說他沒道德,他可覺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覺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個被他糟蹋過的丫頭,被他升格為“前妻”了,甚至連他和這個丫頭胡搗、后來生了孩子的那間房子,房子里的擺設,他都一直保持原樣,不準別人動一動,他自以為是好丈夫、好父親、正人君子,其實是一個在外殺人如麻、在家專制橫暴的魔王。他這個人永遠覺得自己是正確的,當三十年后侍萍又來到他家見到周萍時,他讓周萍跪下,說:不要以為她出身低下,卻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沒有慚愧自疚。他對侍萍的懷念可能是真的。因為他自和侍萍分別后,結過兩次婚,第一個是個闊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兩次婚姻都不如意。他對侍萍的思戀、懷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經常咀嚼的一種感情了。這既可填補他那丑惡空虛的心靈,又可顯示他的多情、高貴。
(五)談談戲劇。
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是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的。
戲劇的種類很多,分類標準不同,分法也各有不同。按藝術形式的不同,可分成話劇。歌劇、舞劇等;按劇情繁簡和結構的不同,可分為多幕劇和獨幕;按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又可分為歷史劇和現代。话疵軟_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的不同,還可分為悲劇和喜劇等。
劇本是舞臺演出的依據和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劇本的一般特點如下:
第一,劇本必須適合舞臺演出,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宜過多,場景不能過多地變換。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因為戲劇要在有限的空間、時間里,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社會生活的矛盾,所以必須高度集中,突出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戲劇沖突發展變化的過程構成了劇本的情節結構。情節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部分。開端起著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的作用。發展是指矛盾沖突向前發展。高潮是矛盾沖突發展到了頂點,并出現急劇轉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劇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現。結局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
第三,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必須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劇本里還有一些說明性的文字,叫作舞臺說明(或舞臺提示),寫在每一幕(或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展開故事情節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