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冊1課《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
1 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
一、前后八十年比照得出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二、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
(1) 奮斗業績(1-9) 觀點鮮明
(2) 基本經驗 論據充分
結構嚴謹
三、展望新世紀:三個“代表”
第二課時
(一) 明確目標理解本文并列式結構的特點及好處,體會本文用詞準確嚴密、邏輯性強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本文主體部分的論證結構,是“橫向展開式”即“并列式”。在提出中心論點或論題后,本論部分用平行并列的幾個分論點或幾個層次論證中心論點,實現充分說理。本文作者由主到次的從九個方面展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八十年來的奮斗業績,然后又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黨八十年的奮斗的基本經驗。每一層次的觀點都用黑體字排印,置于每一層次的開頭。
(三)教學過程
1.結合上節課的學習,由文章的結構層次,重點理解體會本文并列式的結構特點及好處。
(1)本文著重闡述的是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斗業績和基本經驗,而大方面的內容,課文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討論后明確:
闡述奮斗業績,從第9節到17節,9節文字每節從一個方面闡述。
闡述基本經驗,從第23節到25節,3節文字每一節從一個方面進行闡述。這樣并列的論證結構,使文章層次清楚,易于讀者理解和把握,而且由于是多方面闡述論證觀點,又可使觀點的闡述具體、嚴密,鮮明突出。
2.結合課文例句,理解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密、邏輯性強的特點。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表情達意上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I這些斗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的進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敗了。
Ⅱ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一切愛國力量深深認識到……
Ⅲ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
Ⅳ我們是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討論明確:
I加點詞語“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推動”起修飾、限制作用。用上這個詞強調了盡管這些斗爭和探索相繼失敗了,但是在它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它們又恰恰發揮了不小的“推動”社會前進的作用。用上這個詞,使作者的評論非常客觀、公允。
Ⅱ“一切”在這個句中對“愛國力量”進行修飾,強調了無一例外,從范圍的廣度上突出;“深深”修飾“認識”,則是從程度上突出認識的深刻。這兩個詞從廣度和深度兩個角度強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結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