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測試練習
1、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3%)
2、“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5%)
[推敲] 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例:反復推敲/推敲詞句。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為什么?(3%)
4、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4%)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六、閱讀《游龍門記》,回答問題。(12%)
游龍門記(節選)
薛瑄
出河津縣西郭門1,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層巒危峰2,橫出天漢3。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4相望。神禹5疏鑿之勞,于此為大。
由東南麓穴巖構木6,浮虛架水為棧道7,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8極宏麗,進謁庭下,悚肅9思德10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 突走連結11,枝葉疏密交蔭,皮干蒼勁偃蹇12,形狀毅然13,若壯夫離立14,相持不下。
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15。布石磴,登絕頂。 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16,甃甓17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18,三面觸激,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云走霧,開闔晦明19,倏忽20萬變。西則連山宛宛21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22。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23,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24,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仿佛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注釋:1.郭門,城門。 2.威峰,高峰。3天漢,天河,也叫銀河。4.儼立,齊齊整整地立著。5.神禹,即夏禹。傳說大禹治水鑿開黃河上的龍門山以疏導河水。6.穴巖構木,在巖石上鑿洞,搭上木架。7.浮虛架水為棧道,在水上凌空搭起棧道。8.制,(建筑的)規格。9.悚肅,必恭必敬地。10.根負土石,突走連接,意思是樹根鉆入泥土之內,向四外伸展。12.偃蹇,高傲的樣子。14.離立,并立。15.危出半流,高高地突在中流。16.不可木,不可用木料建筑。 17.甃(zhòu)甓(pì),磚塊。18.湍(tuān),急流。19.開闔晦明,云霧開則明,云霧合則暗。20.倏(shū)忽,很短的時間,一會兒。21.宛宛,曲折蜿蜒。22.與天浮,與天浮在一起,高與天齊。 23.石洲沙渚(zhǔ), 水中的陸地。渚,小洲。24.舸(gě),大船。
1、 為什么說“神禹疏鑿之勞,于此為大”?根據龍門所處地理環境的特點作簡要回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