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測試練習
2、“明德宮”在“臨思閣”的 方向,“臨思閣”在“龍門”的 方向,“龍門”位于“明德宮”的 方向。(3%)
3、根據文中有關描寫,以“青松奇木”為題,試在下面畫一幅畫。(2%)
4、常用的寫景方法有兩種: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本文用了什么方法?對第3小節中的寫景順序,你是否覺得有點亂?簡述理由。(4%)
作文(40%)
題目;以“讀”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提示:1、此處的“讀”,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閱讀以外,還含有“觀察、欣賞、體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2、“讀”的對象可以是書報雜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種生活經歷和某種社會現象等。
3、自擬題目,必須含有“讀”字,如“讀書樂”“我的月的趣味”“我愛閱讀大自然”“我讀懂了父親的心”等。
參考答案:
積累運用
一、 嗟、閭、隳、觥、翳、僂、踣、檣
二、 1.無言獨上西樓,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3.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4.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5.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雖雞狗不得寧焉。
三、 1.以同已。2.被同披。3.屬同囑。4.具同俱。
閱讀理解
四、1、可分為四個層次。依次為: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2、b較恰當。雖然“魚肥”“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看起來有些鋪張,但都是就地取材,說不上奢侈。全文又是以“樂”貫穿始終,所以“歡樂”也比一般性的“熱鬧”來得恰當。c項與題意不合,d項是架空分析。3、參考答案:老少往來滁人游,觥籌交錯眾賓歡(不必過分強調格律,意思對即可)。4、參考答案:文章蘊涵著濃厚的樂民之樂的思想。如本段開頭寫游人之多,“與民同樂”的思想就在言外。全文最后一段中“太守之樂其樂”也表達了這個意思。
五、1、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后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2、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于《世說新語·容止》)后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3、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4、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六、1、因為這里山高(層巒危峰,橫出天漢),路險(穴巖構木,浮虛駕水為棧道),風高(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浪急(大河奔湍,石峰疑若搖振)。2、東北、正南、西北。3、圖畫不要求畫得很象,但要根據文中的描寫,把這些樹木扎根土石,枝疏葉茂,高大挺立的特點表現出來。4、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相結合。后半個問題無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答案:有點亂。按觀察順序,北開始,再西,接下來應為南,卻跳過先寫東;寫南面所見,或上或下,也有點亂。(反面意見:不亂。游龍門應以峽為重點,古南北方向應詳寫,東西方向應略寫,寫“西”后跳過“南”先寫“東”,是出于安排詳略的需要,更顯合理。)
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