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教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小說情節。
2.品味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農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達效果。
4.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認識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心里活動。
2.梳理小說情節,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
3.學習小說對農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小說運用對話展開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
教學突破
1.選取一二片斷進行誦讀練習,積累語感。
2.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認識造成農民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進入新課。
2.梳理小說情節。 2.劃分層次,理清小說情節。
3.布置完成課后練習。 3.思考并完成課后練習。
一、導入新課
1.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對中國農村及農民的關注。
2.鼓勵學生:同學們談得非常好,看來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舊中國的農村和農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嗎?
3.導人新課: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請同學們看到課文。
4.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一生結合課文注解介紹作者情況。
5.給予鼓勵,并補充: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半個世紀來一直被選為語文教材。
二、整體感知
1.給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課文情節。教師巡視課堂。
2.簡單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農村,那里的農民生活更加悲慘。
3.提問:剛才大家熟悉了課文,同學們說說,這篇小說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三、小結
1.結合課后練習一,引導學生從人物
對話中理出關鍵信息。討論舊氈帽
朋友們豐收后更加不幸的原因。
2.布置作業,思考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導人:一般的小說都有三大要素,同學們知道是哪三個嗎?
2.給予肯定:回答得對,上節課我們對小說的故事情節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
二、討論交流
1.引導學生對主要人物一舊氈帽朋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人物和我們常見的小說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2.指出:“舊氈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帶的農名。課文中用帶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點代指人,塑造了蘇南一帶的農民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