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教案3
一、 引入1. 同學們見過這樣一副對聯嗎?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知道這對聯的含義嗎?都表達出希望來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全家安康。
2. 我們的老百姓總是企求著老天爺,希望能夠風調雨順,多收個三五斗。農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他們不在乎雙手的粗糙,汗水的晶瑩,只求那谷穗的沉甸,可是命運有時候并不僅僅掌握在老天爺的手里,,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二、 教學過程
1. 5分鐘自由快速閱讀。
2. 整體感知
“苦澀、哀怨、凄涼、悲慘、憤恨”,難以消平的情感又如滾滾潮水泛濫,最苦的還是農民啊!這是我讀完這篇課文的感受,你們有同感嗎?
——好不容易豐收,卻不能自己定價,別人定的價,連本都收不回來,只能“*價糶米”
——盤算好久的購物計劃不能實現,只能“縮減開支”
——面對這種情況,毫無他法,只有空發牢騷。“船頭議論 ”
3. 我們是不是要看看為什么農民豐收了卻還是這么苦,為什么豐收反而成災?首先請出幕前小丑:米行先生。
(1) 同學們覺得這個人物怎樣?——驕橫霸氣。從哪兒可以看出來的?——語言和神態。聽聽他是如何跟老百姓說話的。聽朗讀。
(2) 讀的如何?學一句。
(3) 這個米行的先生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想想看,如果他們把店開到咱們江都會有生意嗎?
——態度不好;沒有耐心;有侮辱性的語言;威嚇顧客。
(4) 大家都知道開門做生意的一定要和氣生財,笑迎八方客,誠待四海賓,而米行先生卻有違生意人的本分,他為什么敢這樣有恃無恐?
——洋米、洋面大量傾銷,農民非及早糶米不可;遍布各地的局子,使得農民沒有選擇的余地;農民要向地主繳納地租,不得不糶;投機商“同行共議”,互相勾結競相壓價。
(他們的算盤打得可真厲害,難怪會如此霸道。)
4.當時是不是所有做生意都這樣?為什么?
5.還是請出我們的主人公——蘇南的貧苦農民吧!
(1)你說我們該稱他們什么呢?是舊氈帽朋友,鄉下曲辮子還是鄉親?
——舊氈帽朋友(借代蘇南的貧苦農民,朋友充滿作者對主人公的同情)、鄉下曲辮子(對勞動人民的譏笑)、鄉親(因為他們知道今天,鄉親的口袋時充實的,希望他們購物)
連個名字都沒有,只能用帶的帽子表示身份,如果我也不喊你名字,就說:“喂,那個剃平頂”你舒服嗎?這樣瞧不起人,可見沒有地位。當然也不能怪我們的作者,他也必須尊重事實,事實是戴舊氈帽是當時江浙一帶農民的典型裝束。而他們也確實沒有地位。
(2)哪兒最能看出他們沒有地位——與米行先生的交鋒中。總是處于劣勢,一讓再讓。
說說哪幾次交鋒?
體會在整個*價糶米過程中,舊氈帽朋友的感情變化。
希望——憤怒——哀求——失望
冷淡——冷笑——厭煩(鄙視)——威嚇
6.你看就為了這一疊鈔票,不得不忍氣吞聲把白花花的米送進去。不管怎樣,總算有錢了,還是去街上走走吧!
先看看舊氈帽朋友原本的計劃:
洋肥皂——十塊八塊;洋火——幾匣;洋油——合買一聽;洋布——多量幾尺;洋鏡——一面;雪白毛巾——一塊;小囡帽——一頂;熱水瓶——一個。
現在:洋火、洋肥皂——少買一點;洋油——零沽;衣料——減半;洋鏡;雪白毛巾;小囡帽;熱水瓶——不買;小洋囡囡——最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