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風景》教案及練習
本文以我攀登山峰時的時間和空間為線索,通過“此刻,我在山崩的路上攀登”的反復使用,讓我們十分清晰辨別不同季節的景色。
畫家的文字,總是極具繪畫美,那是因為畫家有畫家的眼睛,他對線條,對于色彩獨具慧眼,常常有自己的發現。他用文字表達出來的畫家視角,有豐富的色彩:“楓樹的紅色、白樺樹的黃色、槲櫟樹的茶褐色、山毛櫸樹的金茶色、七度灶樹的深紅色。群山峻嶺上令人眼花繚亂的紅葉色彩繽紛,間或穿插著常綠樹的綠,峽谷里蕩漾著紫色的影子。”“相互輝映的色彩鮮艷、豐富。漫山遍野呈現一片紅彤彤。”“本是競相斗艷的華麗色彩突然轉變,呈現出彼此相互諧調的穩重色調,使人感到明暗的對立變得柔和”;有隨著時間的變化,色彩和地點變化角度的畫面;甚至有在無言中可以意會的聲響,有靜有動,叫人目不暇接。這是本文語言最大的特色。
東山魁夷也著力追尋日本美,這篇散文和他的畫一樣,極具濃濃的日本特色。這篇文章還表現出他對日本獨特的觀察和認識,他在《探索日本之美》中談到他寫此文前對于日本山脈的了解:
“日本列島位于恰當的緯度上,山脈像脊梁骨似的縱行在南北的長形地帶。氣候濕潤,樹木種類繁多,葳蕤茂盛。可以說,日本的風景具有兩面,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也有看似統一的一面。
從亞熱帶的景觀,到具有亞寒帶特色的風土,四季的推移是明顯的。還有高山多,經常邂逅這樣的情景:山巔是雪,山腰是紅葉,山麓還是—片悠悠綠韻。
濕潤的氣候容易伴隨著霧和霞,與大陸性干燥氣候地帶所見到的不同,給人—種被抑制的溫柔感。
日本風景兼有多彩與淡泊、華麗與幽玄這種截然相反的性格,可以說在細膩而美妙深邃這一點上,世界上也是無與類比的……”
由此可見,作者這篇文章是他通過在旅行中對日本llj的獨特特點長期觀察后的一個文字總結。
四、問題探究
1.在作者對四季景色的描繪中,蘊涵著人生哲理嗎?
應該是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的。四季的景色各異,在畫家的眼里,一方面確實是日本的風物的體現,另一方面他也包含著作者對人生的理解。作者不斷強調“我在山巔的路上攀登”這就是一種人的生命狀態,不斷地攀登,不斷地奮進。而在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中,有著對不同階段的感悟,這四季也就像不同階段的人生。
2、如何理解作者對于風景的看法?
作者對于“風景”,有他獨特的看法:“所謂風景是什么呢?我們認識風景,是通過每個每個人的眼睛而獲得心靈的感知。嚴格地說,也可以認為誰的心中都不存在一樣的風景。只是,既然人類的心靈是可以彼此相通的,那么我的風景就可以成為我們的風景。我是畫家,要讓心靈深深感應風景,就只能挖掘自己的風景觀,除此別無他途。但是,究竟有沒有畫家的特殊風景觀呢?我成為畫家之前是個普通的人。
我確信倘使沒有人的感動為基礎,就不可能看到風景是美的。可以說,風景是人的心中的祈愿。我希望描繪清澄的風景。污染了的、荒蕪了的風景,是不可能拯救人心的。風景是心鏡。庭院最好地表現了一戶人家的心愿,山林和田園都可以映出住在這里的人們的心。河川、大海也一樣。可以說,這個國家的風景象征著這個國家的國民的心。
日本的山、海和原野是多么的荒蕪啊。許多國家競相將核爆炸的灰,播撒在大氣層中,這種作為是多么的輕率啊。如今人類在受難。從白花花的鑿開的崖前走過的送殯行列,也許并不是少年時代的我的幻想,而是現今人類千真萬確的世相。